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太平往事 » 第一章王家不太平

第一章王家不太平

    “旗哥你们快来,看我抓到什么了”

    一个八九岁样子光着屁股的孩子站在小溪边双手按在搅浑了的水中仰着头开心的对岸上的伙伴叫到。

    却见岸上的同伴瞪大了眼睛看向自己身后脸上满是恐惧,似乎是察觉到什么王怀志拿起手抓着东西回头一看顿时被吓到一屁股坐了下去水瞬间没过了脖子,和那从上游漂来的头颅来了个四目相对然后晕了过去。

    岸上几人也慌了神,胆子小的几人已经被吓得原地蹲着抱头尖叫起来了,“铁子,我先把狗蛋拉上来,你去叫过里长来”刘旗作为几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已经从恐惧中恢复过来开始指挥起其他孩子“阿童、小翠你们别叫了,快回家顺便叫村里的大人过来。”

    几个孩子有了主心骨了不一会儿就反应过来了按照吩咐开始行动起来。

    等他们四散着去叫人时刘旗也将泡在水里的王怀志拖了起来盖上衣物后就丢在一边,然后找了根木棍试图将水中的头颅打捞起来。

    不一会王铁醒来看到刘旗正在用棍子想将头颅挑至岸边,可那头颅随着水流和刘旗的动作一沉一浮的越飘越远眼睛却始终盯着岸边的王怀志。

    王怀志被盯的有些发毛抓起衣物胡乱穿一气蹑手蹑脚的走到刘旗身后小声道“旗哥,你弄他干嘛!怪吓人的。”

    刘旗被突然出来的声音一惊手中棍子用错力,头颅瞬间远离岸边朝中间漂去,然后随着水流往下游的村庄游去。见没了挽回余地刘旗手中棍子一丢

    “狗蛋,你先回家换身衣服别着凉。不然又要吃药了”

    不远处里长带着几个村中壮汉带着工具快步赶来,王怀志见自家打铁的父亲也在其中或许是怕被父亲打骂还是怕吃药张了张嘴最后什么都没说,王铁从另一个方向往村子跑去,边跑边说道’

    “那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找你玩”

    里长带着人赶来后问道人头呢,是村里的人吗?

    “应该不是村里的人,看着是生面孔。至于人头”刘旗看了一眼小溪下游起起伏伏的头颅随手一指

    里长看了一眼刘旗指的方向然后说道“快回家”就带着人追了过去。

    刘旗只是敷衍的应了句“好的,父亲”

    傍晚时分,村中祠堂里一老者单手杵着拐杖面露愁容的来回踱步着,时不时的往祠堂外张望一下并叹口气。

    不多时里长带着人推开祠堂大门,老者连忙迎上去焦急询问“都处理好了吗?没问题了吧!”

    里长赶忙搀扶着老者朝里走去小声说道“已经交给玄清大师了,大师会把一切都处理好的了。”

    并背对着众人对老者使了个眼神,带老者坐定里长才在一旁坐下端起一盏凉茶轻抿示意大家都落座。

    待众人坐定,里长放下茶盏“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明日我不想在听到和这件事有关的任何流言在村子里传。大家回家后相互传达一下,散了吧。”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又把目光投向首位的老者。

    老者见状轻杵拐杖“在这件事上就刘里长的话就是我的意思,去吧。”

    众人这才作三三两两的散去。

    见众人走得差不多了老者扭头对里长抱歉一笑“乡下人不懂礼数还望刘里长不要怪罪。”

    王老太公这就见外了,你老在村子里威望高是好事。这样事情才好办!。闲话少说,王老太公可知南洋秘术。

    老头子我年轻的时候也算走南闯北了,所谓南洋秘术也见识过一些但也尽是符箓药水之类的。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有能使起死回生的南洋秘术呀!里长是不是弄错了。

    老太公眼神有些漂移。

    既然老太公你这么说了我就直说了吧!这的确不是南洋秘术,是南洋秘术的祖宗太平要术。

    老太公知道刘某是军中退下来的,可老太公是否知道刘某为什么退下来,而且偏偏来到王家村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当里长。想必我的身份老太公多少有些怀疑。

    “刘里长你这是何意”老太公故作不解的问道。“这又和里长来村子又有什么关系,里长把我这老头子问糊涂了。”

    顿了顿故做惊讶问道“难道刘里长怀疑村子里有人私藏太平反贼,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呀!里长可要慎言。”

    刘里长端起茶一饮而尽后长出一口气

    不是刘某怀疑而是有人怀疑,是朝廷怀疑。

    王老太公闻言轻杵地面“刘里长茶已经凉了,叫下人来换下去吧!”

    刘里长摆了摆手示意不用

    “老太公,既然我敢说这话意思就很明显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朝廷对太平余孽追查的不那么严了更何况我还是前朝的探子。

    当今哪位对前朝的清算力度就算去报官最先是的怕是我自己倒霉了。就算不追究前朝的事也难免被上官夺了功最后还落个监管不力连个里长都当不了还要吃牢饭。

    毕竟我在村里当这里长当得挺舒服的,如果不是出了这么一档子是还真想就这么一直过下去。”

    那里长想怎么安排,王老太公微微一笑

    村里就交给老太公你了,至于县太爷哪儿不问就当什么都没发生。问起来就当是过路游商遇到强人。

    王老太公端起茶“就按奉义意思办,奉义不介意老头子称大叫你一声表字吧!”

    刘奉义面露喜色笑着说:“你是长辈应该的。”

    “时候不早,晚辈也该告辞了”刘奉义看了看天色说道。

    那我就不送了。

    刘奉义双手抱拳告辞后就着月光往家的方向走去

    王老太公则是一直等人彻底没了影才慢步走向祠堂后院,

    而刚才散去的众人出了几个人不在王家的竟都在后院严阵以待着。见老太公走来齐围了上去轻呼“太爷”

    老太公只是摆摆手平静的说道,“暂时一切从旧,仲明先留下陪我去趟寺里其他人都回家吧!老婆孩子都该等着急了。”

    王铁匠闻言只是轻点头就开始招呼众人回家。

    余下几人脸色各异纵有一肚子问题想问见老太公这样也只能继续装在肚子里了,只能等明日在做打算。于是就一一行礼告退了。

    里长刘奉义也不提灯就着微弱的月光大步的穿过村子,往常这时路过村子时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灯火通明的烧火做饭或者在路边聊天吹牛缓解农活带来的的劳累。今天却是关门闭户的点灯的都很少,刘奉义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亮灯的方向,是他家的方向也是外来户主要居住的地方。

    嘎吱,破旧的木门被推开,刘旗见父亲回来手中擦拭的刀起身走向墙角屋檐下随便搭起来的灶台

    饭菜都做好了,我去热热就可以开饭了。

    怎么不点灯!黑灯瞎火的也不怕割到手。

    你没回来的这段时间这位,说着刘旗转头看了一眼隔壁。为了知道发生什么事就快把家里门槛踩烂了,从哪位死了到知县死了猜了个遍。差点都想问是不是那老狐狸死了。

    刘旗想到这里都笑起来

    刘父则是坐在石凳子上把玩着刘旗刚才擦拭的刀

    “那你有没有给她说什么事呢?”

    ‘说了,不说的话她现在还在这儿等你回家呢’

    “那我要交代一下声,这事可不是能乱传。你也一样,以后不管谁问去都说知道明白了吗”

    说罢刘奉义也不等刘旗回答起身就往门外走去。

    刘旗见状也不急着将锅中饭菜盛出来了加点水继续小火保温着。

    后山王铁匠则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搀扶着老太公往山上的寺庙里赶去。

    “太爷慢点不着急别摔倒了”

    “都火烧眉毛了,在不急仇家都杀到村里了”老太公没了往日的从容。

    “那东西可是大哥招来的?”

    “当初我就不同意你大哥去那作死的起义他不听非要去,现在倒好不但将村子暴露在朝廷面前更是招来三公后人报复。”

    “太爷,大家同为太平后裔为何对方要下如此恶毒的诅咒甚至要赶尽杀绝”

    这都是几百年前的世仇了!

    哎!老太公长叹一口气“也是时候告诉你们这些小辈了。”

    三百年前太平起义就是因为我们这一支出卖才决定临时发动。才导致起义准备不充分,起义时间并么有通知到各个分坛负责人。大多教众没有得到起义命令照常活动没有第一时间跟随三公发动。给了各地官兵反应时间,本该声势浩大的起义最后落得被肢解绞杀的下场。

    王铁匠脚下一缓又继续赶路

    然而昏君的手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安好心,在起义失败后大肆宣扬祖先的这作用并列为重要功臣,要封祖先为官。一部分人抵住了诱惑选择隐姓埋名做一个

    普通人,这才有了我们这一支。而没有抵住诱惑的人则在太平起义中活下来的人的刺杀得被迫隐姓埋名但多半也死完了。

    没想到都改名换姓躲了几百年了还是被他们找到了

    当年朝廷不管吗?再怎么说我们也是有功的。

    那昏君都被起义吓傻了什么事都交给宰相和大将军自己就知道躲在宫里纸醉金迷。宰相和大将军一个认为天底下的太平众都一样都该死、一个认为我们就是抢功劳的,就算没有人告密平定起义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于是乎他们也就乐于见到我们自相残杀。

    该死!。王铁匠使劲拽着拳头如果不是背着老太爷早就一拳打在两旁的树上了。

    这些也是我的父亲告诉我的,而我之所以事到如今才告诉你就是想将这段仇恨在我这儿做个了结。

    我不想我们王家的孩子永远在恐惧中颠沛流离不得安生。没想到还是躲不过讨债的啊!

    叔公,王铁匠哽咽道。

    “去叫门吧!”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寺庙门口,老太公拍拍王铁匠肩滑下背来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