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从魔改天龙开始 » 第一章 换日月赵翊升官

第一章 换日月赵翊升官

    元符三年,正月十一深夜,皇城司副使赵翊站在明镜楼上向远处眺望。

    “夜深了”,侍候在赵翊身后的青鸟开了口,“公子还是早生回去休息吧。”

    赵翊不曾回头,反问道,“青鸟,你追随我多久了?”

    “公子六岁那年,婢子八岁。公子在东市买下的青鸟。后来咱们皇城司把婢子的身家,查的干干净净,这才放心送到公子身边做了侍女,如今也已经十五年了。”

    “我记得我和你说过,私下里不要自称婢子。你我十五年的感情,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赵翊转过身,一脸无奈的看向青鸟。

    “我记得我十四岁那年公子你和我说过,男子的嘴,骗人的鬼。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在哄我。”青鸟眨了眨眼睛,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赵翊一摆手,转身下楼,青鸟紧随其后。

    “你啊你啊,手上的功夫不见涨,嘴上的功夫倒是愈发的厉害了。”

    “那还不是公子你教得好。”青鸟在赵翊身后嘟囔道。

    赵翊前世是个业余写手,主业是在武大当助教,毕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能找到的专业对口工作也不多,还好是老师偏爱,留他做了助教,准备让他继续钻研。

    可不曾想,放假出游时,赵翊被一辆失控的泥头车送来了这个时代。

    赵翊只记得临死前,一直佩戴在胸口玉符闪了一道光芒,然后就就没了意识,等他再醒过来,就已经是个刚出生的婴儿了。

    出生后,赵翊还姓赵,不过叫赵康,乳名是安儿,是他爹妈是老来得子,今年四十多岁,才有了后代,所以希望他这一辈子平平安安的。

    赵翊这名字,是后来他寻得契机,得到父亲允许,自己改的。

    如果说投胎一是门手艺,那赵翊这次投胎的技术挺好。

    到北宋,姓赵是个好事,哪怕他这个赵,是老四赵廷美的赵,就是那个得罪了赵普,丢了爵位的赵廷美。

    但通过父母的谈话,赵翊惊讶地发现,自己并不是在房州,而是在东京汴梁,自己家虽然没了爵位,但自己的父亲赵广竟然是皇城司的正使。

    这里面的问题,就很大了,但更要命的是,如今并非仁宗朝,而是神宗在位,也就是说,除非赵翊英年早逝,不然靖康之耻,他是躲不开了。

    赵家的孩子都比较短命,加上赵广是老来得子,五岁前,赵翊一直生活在自家府邸,一次门都没有出过,几乎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赵翊毕竟是穿越者,有前世的积累,早慧是藏不住的,索性就当了赵家的小天才。

    过了五岁这个坎,赵家为了庆贺,大排宴宴以示庆贺。

    等到宴会结束,赵翊回了自己的房间,正要准备休息,管家来报,后门来了贵客,老爷请少爷去前厅见客。

    赵翊到了前厅,见主座上坐的不是自己的父亲,反而是一个面带郁郁之色的男子。

    “堂兄,这就是我赵家的麒麟子?”那男子开口向赵广问道。

    赵广赶忙起身,“回官家,这就是犬子。”原来来的人正是当朝皇帝,宋神宗赵顼。

    赵翊赶忙躬身施礼,“见过官家。”

    赵顼点了点头,上下打量赵翊,又考较了赵翊几个小问题,赵翊绞尽脑汁,给出的答案即不出格,符合他这个年龄,又不能对不起这个麒麟子的称号。

    赵顼十分满意,呆了一会就走了,临走前留了一句话,“堂兄,后继有人啊。”

    原来当年赵廷美并不是得罪了赵普,而是赵光义、赵廷美、赵普定下的苦肉计,名为贬谪,其实背地里赵光义把皇城司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四弟。

    自此之后,房州的涪陵县公不过是个幌子,赵廷美主脉留在了京城,掌管皇城司,而赵翊自己,就是下一任皇城司的主使。

    这件事,在民间不为人知,但在朝堂内部,是个人尽皆知的秘密。

    就这样,早慧的赵家麒麟子赵康,稀里糊涂的被宋神宗钦定接班,成了皇城司预备主使。

    送走神宗之后,赵广把赵翊叫到身前,把事情和他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然后又是开心,又是忧愁的看着他。

    “既然如此,那孩儿这一辈子怕是太平不得了”,赵翊苦笑道,“孩儿斗胆,想给自己改个名字。”

    赵广面露欣慰之色,果然是我赵家一脉的麒麟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你想改成什么?”

    “孩儿最近在看《三国志》,心慕子龙将军。如今西有夏,北有辽,虎视眈眈,孩儿愿改名为赵翊,辅佐官家,守住这大好河山,守住天下的黎民百姓。”

    “好!”赵广一拍桌案,“改得好!不愧是我赵家麒麟子。既然要接掌皇城司,那必须文武双全。为父曾与武当大侠有过一面之缘,待为父修书一封,亲自去武当山,请武当大侠收你为徒。”

    赵翊有点懵,他父亲虽然贵为皇城司主使,但毕竟年近五旬,身子骨也差,每日病恹恹的,怎么突然说让自己习武,还弄出了个武当大侠。

    这也不怪赵翊,他这五年都被“关”在府中,和外界联系不多,也不知道他到底所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到了第二天,赵广留给赵翊一个小册子,说皇城司不光有护卫皇室之责,同样要监管天下,朝堂的事情等他长大再说,先给他看看如今天下江湖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赵广就动身,前往武当山,给他去寻访名师。

    赵翊回到书房,翻开这本小册子,里面讲述的就是当年武林的情况,开篇第一人就是,丐帮帮主“剑髯”汪剑通。

    “亲娘嘞”,赵翊瘫倒在椅子上,“合着这还是个天龙八部?”

    三天后,赵翊把小册子背了滚瓜烂熟,赵广也回来了,面带喜色,“道长同意了,我公务繁忙,道长就让我先回来,他随后就到。对了,明日之后,你白天就去遂宁郡王府读书。正好遂宁郡王要开蒙,陛下让你跟着一块去读书,遂宁郡王可是聪明得很,听闻是李后主入梦才有的遂宁郡王,你跟着好好学。”

    遂宁郡王?李后主入梦?赵佶?

    赵翊想了想,我这堂弟除了不能当皇帝之外,别的倒都行,我这也算误打误撞抱上大粗腿了?

    到了晚上,熟睡中的赵翊正梦到宋徽宗即位之后,自己扫平江湖,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被人弄醒了。

    赵翊一睁眼,吓得从床上坐了起来,“卧槽,什么鬼!”

    赵翊眼前站着一个身穿道袍的类人状生物,准确的说,说他是人都对不起人这个字。

    眼前的老道士,须发皆白,面似紫羊肝,两道白眼眉,活似一个吊死鬼,看见赵翊这副模样,咧开嘴笑了。

    不笑还好,一笑露出了满嘴的大片牙,牙根乌漆嘛黑,越看越渗人。

    “嗯,不错,不错”,老道士笑着说,“赵小子给山西人找的这个徒弟不错,筋骨奇佳,是快好料子。”

    赵翊福至心灵,突然想到了眼前的道士是何许人也,这个口音,这个相貌,错不了,就是那个丑鬼徐良。

    赵翊平复心神,从床上下来,跪在地上,咚咚咚磕了三个头,“弟子拜见恩师。”

    “嗯”,徐良鼻子一哼,“小鬼头倒是蛮机灵的。”

    “回师父的话”,赵翊从地上爬起来,“家父说去武当山给弟子寻访名师,深夜能够出现在弟子房间,又没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想必定是师父了。”

    “而且,爹,你别藏着了,我看到你的人影了”,赵翊冲着窗户外面喊了一声。

    赵广这才推门进来,“老前辈,赵某没说错吧,我这孩子比我强多了。”

    徐良手捻胡须,“不错,确实比你强。你拖着重伤之身再撑十年吧,十年后就让这小子给你接班。”

    “重伤?”赵翊恍然,难怪父亲平日里没精打采,作为皇城司主使,再差也不至于这样,原来是有伤在身。

    “明日为父再和你说”,赵广冲着赵翊说,“你先睡吧,寅时起来练功。”

    后来赵翊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仁宗年间徐良率领开封府群雄扫平小蓬莱,后来于荷的余孽死灰复燃,暗算上三门的门人弟子,他爷爷带着父亲和徐良众人和小蓬莱余孽决战。

    虽然剿灭了于荷的门人弟子,但也是元气大伤,他爷爷战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父亲也落下了病根。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翊白天去赵佶那里习文,晚上在徐良的督促下练武,一晃过去了十五年。

    在这期间,有两件事,一件事就是赵翊六岁那年,途径东市,青鸟插标卖身葬母,赵翊见这小姑娘眼神中透着机灵,就买下了她。

    后来查明青鸟身家清白,就让她当了赵翊的贴身婢女,徐良见这姑娘机灵,把当年飞天魔女龙云凤的传承教给了她,让她将来可以帮助赵翊,青鸟也就顺理成章跟着赵翊进了皇城司。

    第二件就是赵翊和赵佶的关系倒是突飞猛进。俩人都没啥野心,都是未来皇帝的左膀右臂,培养路子相似,一个是文坛领袖,一个是绝顶高手。

    加上赵佶这人性情风流,虽然养尊处优,有些放荡,但也不欺男霸女,就是单纯的爱玩,赵翊和他也投缘,俩人要不是同宗的堂兄弟,八成要斩鸡头拜把子。

    后来西夏内乱,政权交替,父亲赵广亲自带领皇城司刺探军情,被西夏一品堂高手伏击,身负重伤。

    虽然侥幸得了一条性命,但身子骨也是愈发的差了,终究没能挨过元符元年的秋天,母亲在父亲亡故之后,抑郁成疾,随后也撒手人寰,偌大的赵府,只剩下了赵翊和青鸟两个能说的上话的人。

    至于徐良,来收徒的时候就已经年过花甲,将自己的武功传授给赵翊,十年之后赵翊武功有成就飘然离去,游历天下,寻那突破神而明之境界的契机去了。

    但徐良传授给赵翊的并非是赵翊心中的八卦万胜金刀和青龙剑等知名武功,而是徐良新创的一门内功。

    原来徐良四十岁辞官回乡,途中经过中条山,得到了纯阳真人的传承,这才去了武当潜修成了武当大侠。

    而传给赵翊的内功,正是徐良在武当用了十余年时间,通读道经之后,融合自家功法和纯阳剑经而成的四象神功。

    此四象并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象,而是以八卦万胜金刀中的八卦为基础,进一步推演出的“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对应“生、长、老、死”的四季轮转,生生不息。

    用徐良的话说,招式万变不离其宗,皇城司的武库中包罗万象,足够赵翊去修行的了,真气才是根本,炼精化气,以气养神,以神御武才是正道。

    如今天下武林,只有突破先天,真气充盈周身经脉,才叫顶尖高手,而再往上,就是现在徐良的境界,徐良称之为养神,再往上,徐良猜测是神而明之的境界,但不得突破。

    徐良离开的时候,赵翊刚刚突破先天,虽然只是最弱的先天,但也足够了。

    回到了自家府邸,赵翊坐在书房,正在回忆先前和赵佶的关系,思索赵佶到底当了皇帝之后会不会疏远自己的时候,青鸟出声打断了他。

    “少爷,今天你一整天都满腹心事,是担心官家的身体吗?”

    赵翊一努嘴,青鸟关上了房门,屏退了周围的下人。

    “我今日进宫探视,官家怕是要”,青鸟闻听此言脸色一变,目光带着询问之意,赵翊点了点头。

    青鸟叹了口气,“官家是个好人啊”,也不再打扰赵翊,退出房间,回了自己的屋子。

    到了第二天,宫中急报,赵翊一大早就进了宫。

    当日,哲宗龙御归天,守在宫门外的赵翊听着里面向太后和章惇的争执一言不发。

    次日,端王赵佶即位,坐在紫宸殿上的赵佶接受群臣朝拜,朝会散去之时,赵佶冲着赵翊使了个眼色,手上比了个五,赵翊心中安定,这是老暗号了,五天之后,赵佶来找他。

    五日后,刚过酉时,赵翊和青鸟刚用过晚饭,管家进来通秉,说有人求见,为首的人一身黑袍,赵翊赶紧出门迎接,正是赵佶微服出宫。

    等赵翊把赵佶迎进书房,青鸟带上了房门,赵佶才摘下兜帽,露出了面目。

    “官家,你这白龙鱼服,何必呢?”

    赵佶似笑非笑地看着赵翊,一拳锤在赵翊胸口,“翊哥儿,别翻脸不认人啊,你我血脉至亲,什么交情,还跟我装?”

    赵翊见赵佶还是那个赵佶,神色不似作伪,也笑了出来,“万一官家翻脸不认人呢?当年咱干的那些荒唐事?”

    赵佶把脸一板,“过去的事了,休得再提。”然后自己也没崩住,笑出了声,也不客气,直接坐在椅子上。

    “这皇帝,当真不好当啊,先帝得多累啊,我这一登基,朝堂下面就吵作一团,有说变法好的,有说变法不好的,我哪懂这些啊。翊哥儿,别站着啊,赶紧坐。”

    赵佶从赵翊的书桌上拿起茶壶,自斟自饮,“还是翊哥儿你这舒服,皇宫当真是拘束的紧,最近太后教我做皇帝,可把我累坏了。”

    赵佶一边喝茶,一边吐槽,说了足足半柱香的时间,赵翊也不说话,就干听着。

    “官家你别看我,我一介武夫,皇城司的事儿我懂,江湖的事儿我也懂,哪怕你让我监察百官,看他们屁股干不干净,我也懂,但朝堂的事儿,我是真不懂。”

    “我没指望你,明天我下诏,你的‘副’字可以去了,毕竟皇城司已经两年没有正使了。我记得你之前和我抱怨,说西夏那边不消停,一品堂总是闹事,还找了个大理的废太子,有这事儿吧。”

    “有”,赵翊点点头,从赵佶手中拿过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我打算等官家这边安排好了,我亲自去一趟边关,看看能不能从中斡旋出来一些东西,毕竟我手里还是查出来不少有用的情报的。”

    “哦?”,赵佶有些好奇,毕竟从哲宗生病开始,俩人就没怎么说过话,一晃也过去两个月了,“你那边有什么新消息吗?”

    “很劲爆的消息”,赵翊喝了口水,把段延庆和刀白凤的事情讲了一遍。

    “噗”,赵佶听完,把嘴里的水喷了出来,“这是真的?”

    “我也最开始也不信啊”,赵翊递给赵佶一块手帕,让他擦擦嘴,“可情报都摆在我面前了,那天的确是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而段延庆恰好就在天龙寺。”

    “容我缓缓”,赵佶擦了擦嘴边的水渍,“皇城司这么好玩的?这也太刺激了。”

    “好玩什么啊”,赵翊冲着赵佶大吐苦水,“之前我和你说,咱们大宋武林的那个大英雄,乔峰,好像是契丹人,我最近正愁这事儿怎么处理呢。”

    这倒不是赵翊编的,段延庆这事儿,想查肯定能查出来,问题是有没有人来牵这个头,赵翊作为穿越者,还是皇城司的一把手,只要吩咐下去,自然能查个八九不离十。

    乔峰的事情也是同理,皇城司虽然声名不显,但情报力度绝不亚于明朝的锦衣卫。

    听到乔峰二字,赵佶脸色一正,他不止一次从赵翊嘴里听到过乔峰这个名字,后来他自己去民间搜索了一些消息,这个乔峰当真是大宋武林的头一号大侠,为国为民,不遗余力。

    “他怎么会是契丹人呢?”赵佶疑惑道,“难不成此人是契丹派来的细作,狼子野心,也破坏我大宋武林?”

    “是就好了”,赵翊从柜子里取出一摞文书,递给赵佶,“官家,你自己看吧,他要是细作,我直接弄死他就是了,何必发愁。”

    赵佶看完这些文书,眉头紧锁,“这乔峰,着实是有些,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

    “有些倒霉是吧”,赵翊接了一句。

    “是这个道理”,赵佶用手揉了揉眉心,“你怎么看此事?”

    “依我看,他生父生母都死了,知情人也死的差不多了。要我说,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让他当我们宋人算了。”

    “那就辛苦翊哥儿这一趟了,记得六月回来一趟啊,英儿那时候应该要生了,搞不好就是未来的储君,你记得回来啊。”

    “没问题,四个月的时间,足够我处理这些事情了”,赵翊看了一眼天色,“官家,你这出来的也不早了,抓紧回宫吧,不然明天御史台怕是要多嘴了。”

    “晦气”,赵佶骂了一句,“还要学做皇帝的言行,不然御史台就会进谏,有那时间不如学学怎么治理国家。我以为当了皇帝励精图治很容易,没想到这么难。不用送我了,我带出来的都是端王府的自己人。”

    “恭送官家。”

    “省省吧,翊哥儿,你以后见我面别提这俩字就好,我现在听到这俩字就头疼,还不如在端王府,咱哥俩有吃有喝,我没事写写画画,看你练武,这多痛快。”

    走到一半,赵佶突然回头,“翊哥儿,还是明天你进一趟宫吧,我看内库里有不少宝贝,你看看有什么能用得上的。给青鸟妹子也选一个,咱俩当年干那些混账事,青鸟妹子可没少替咱们打掩护。”

    新书幼苗,求推荐,求投资,求追读,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