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从魔改天龙开始 » 第十章 论合纵英雄大会

第十章 论合纵英雄大会

    赵翊这边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将皇城司的业务发展的有声有色,各地的察子也重新部署了起来,当然这也是依靠赵佶从内库和国库中拨款,毕竟皇城司的家底就那么多。

    本来赵佶是打算直接从内库拨款的,但被赵翊拦住了,用赵翊的话说就是,让国库参与一手,也能让朝臣安心。

    此时的赵佶和章惇完全不复登基之初的“剑拔弩张”,两人的关系堪称蜜里调油。

    如果没有赵翊横空出世,章惇根本撑不到后年,也就是1102年,被赵佶的手下三番五次弹劾,最终自请出京,然后又被贬谪,最终郁郁而终。

    如今的赵佶,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不靠谱,但是有赵翊和皇城司给他兜底,他的底气十足,也丝毫不需要用变法来彰显皇权,反而让章惇刮目相看。

    北宋末年和明末的文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都不希望皇帝多管事,但区别就是宋末的文官是真的想让国家好,只是水平有限,而明末的文官,绝大多数都是等待跳槽。

    在赵翊眼中,不怕无能,因为做到这个位置,再无能也不是纯废物,就怕不上心,吃里扒外。

    八月十六,中秋夜后的第二天,赵佶照例光明正大的溜出宫,到齐侯府欢度中秋。

    为什么说光明正大,因为这件事在朝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开始还有言官直接进言,还想让章惇进谏,结果被章惇一句话顶了回去,“官家与齐侯总角之交,齐侯府的防守堪比皇城,有什么可操心的。”

    赵佶到了齐侯府之后,没等开席,先被赵翊拉到了书房,“官家,臣有事上奏?”

    “翊哥儿”,赵佶有些不开心,“不是说好了在你府上,咱们兄弟相称吗?”

    “官家,正事,也是好事儿,好玩的事儿。”

    “行吧”,赵佶有些不情愿,还是从赵翊手中接过了两本卷宗。

    不到半柱香的时间,赵佶看完了两本卷宗,“翊哥儿,大理镇南王的日子这么憋屈?”

    赵佶不能理解,段正淳作为皇太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镇南王,竟然没有一个妾室,全在外面散养。

    “摆夷族的大小姐,也没有办法。”

    “那倒也是”,作为爱玩的赵佶,对段正淳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不过,这和慕容家有什么关系?”

    赵翊拿出了一块木板,又拿出了一根炭笔在木板上写写画画。

    赵佶一看,啧啧称奇,“这‘铅椠’竟如此方便?这可以推行到军中啊?”

    赵翊眼神中露出赞叹一色,“佶哥儿有些开窍了,看到炭笔能想到行军了。”

    “官家声明,此物便携,多是坊间探穴藏山之士所用,军中斥候倒是可以推行一二。”

    “翊哥儿,你这又送我名声是吧”,赵佶也不客气,“那明日我就和章相公提一句。”

    “那倒不必,一会没准下官要请章相公前来赴宴”,赵翊画完了图,把木板拿给赵佶,“官家请上眼。”

    “还有这层关系”,赵翊在木板上画的正是阿朱、王语嫣与段正淳、慕容复的关系,“翊哥儿你又有什么鬼主意了?”

    “昔年大理政变,我朝作为宗主国,置若罔闻,大理对我们心中必定有些怨怼,如今我们让段正淳父女相认,正是缓和两国关系的良机,而且还能削弱慕容家的实力。最关键的是,大理一代虽不产马,但适合养马,我们正好可以借机在大理设置军马司,我们出马种,大理出地,七三分成我们也是不亏。”

    “那为何不直接剿灭慕容家呢?”赵佶有些不解,虽然他觉得慕容家这种造反方式非常好笑,但毕竟也是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眼前的若不是赵翊,他都怀疑对方收了慕容家的好处。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慕容家虽然谋逆的方式有些...有些奇特,但毕竟在江南百余年,与太祖、太宗也有些交情,算是一方豪强,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若慢慢削弱,然后借慕容家钓鱼。”

    “此言有理,江南乃是南唐旧地,定还藏匿着南唐余孽,倒是可以通过慕容家把他们一网打尽”,赵佶思索了片刻,“所以,今晚翊哥儿想请章相公来赴宴?”

    “全凭官家定夺。”

    “不不不,客随主便”,赵佶想着赵翊的安排,心说这又是我的功绩,我何必多掺和,给翊哥儿撑腰就好了。

    “那臣斗胆,请官家派人相邀。”

    “理应如此”,赵佶唤来了随他出宫的禁军亲随,让一人拿着自己的令牌去章惇府上请人。

    大约一刻钟左右,章惇秘密的从齐侯府的后门进来,青鸟带路,把章惇引到了书房之中。

    章惇也是花甲老人了,如今六十有五,听闻官家相招,马不停蹄从家中赶往齐侯府,进门的时候气都没喘匀,“老臣见过官家。”

    赵翊从这赵佶使了个眼色,赵佶心领神会,“章公何至于此,快坐下歇息一阵。翊哥儿,把我定的规矩和章公讲一下。”

    赵翊心中给赵佶挑了大拇指,聪明人,邀买人心这种事手拿把攥。

    “章公,官家,啊不对,佶哥儿说,在齐侯府,没有官家和臣子,都是自家亲友,以年序相称即可。”

    章惇一口茶在嘴里,直接喷了出来,“这,不合礼法啊。”

    “章公可是要抗旨?”赵佶冷冷地说。

    章惇心里还是有一个坎,那就是自己当初不赞成端王赵佶即位,以为赵佶要收拾他了,“臣不敢”,一抬头,却看赵佶一脸笑意。

    “那就好,章公德高望重,是我等长辈,便唤我作十三郎就好了。”

    赵佶排行十三,若是叫他佶哥儿有些过于轻佻,章惇肯定是不会同意,索性折中,叫“十三郎”就好。

    “那老朽托大了,见过十三郎。”

    “诶,这就对了,翊哥儿,把咱们刚才商量的事情和章公讲一下。”

    赵翊一五一十的,把刚才自己的想法“美化”了一下,大头推给赵佶,小头自己留着,和章惇讲了大理与慕容家的“奇闻异事”。

    听到慕容家要造反的时候,章惇气的胡子都飞了起来,“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但等他听完赵翊所有的安排之后,手捻须髯,仔细思索,衡量得失,最终感慨了一句,“齐侯乃是我大宋冠军侯啊。”

    “此事就交给老夫,十三郎放心,老夫定然会配合翊哥儿,枢密院与皇城司同心协力,把此事处理的妥妥当当,不负圣恩。”

    “哈哈哈哈”,赵佶一看章惇如此表态,心中十分开心,想要换掉章惇的想法也被扫得一干二净,“翊哥儿,给我的那本华佗五禽功,给章公也送一份,章公年事已高,我还想让章公多留十年,身子骨可不能差啊。”

    “没问题”,赵翊见赵佶与章惇之间彻底没了隔阂,也十分开心,毕竟如果按照历史轨迹往下发展,章惇后面的接班人,一个比一个不当人,“公事谈完了,咱们开席?”

    “开席!开席!”赵佶特别开心,“翊哥儿,上回你家厨子做得那个茱萸炒肉,好吃得很,给章公也尝尝。”

    茱萸炒肉,其实就是小炒肉的低配版,因为现在没有辣椒,所以只能用茱萸和芥末代替,赵翊府上的厨子也是足足试验了一周,才弄出来的。

    “章公,我跟你讲,翊哥儿家里的厨子,做的菜比御厨都好吃,你说翊哥儿这脑子怎么长得,武功练得好不说,庖厨这块都有这么多奇思妙想。还有那个孜然羊肉,也是一绝。”

    现在的赵佶就是一个很纯粹的人,没有后世那种向太后死了之后的放飞自我,就是因为赵翊的存在让赵佶没有被压制话语权。

    章惇看着和朝堂上完全不一样的官家,心里也有些感慨,“虽说官家不够稳重,但一颗赤诚之心,加上齐侯辅佐,同样也是一代明君的资质啊,是我老眼昏花了。”

    “十三郎如此夸奖,老夫就借十三郎的光的了。”

    上了桌,赵佶坐在主座,左右两边是章惇和杜玄,都是长辈,然后赵翊和青鸟敬陪末座。

    五个人谁也不客气,没有什么礼节束缚,就是一家亲朋中秋聚餐,章惇感受到了久违的亲近感,酒过三巡也放开了话匣子,讲起了自己年轻时的事情(关于章惇的荒唐事,见作家的话)。

    要说这章惇,虽然现在看着德高望重,年轻的时候和苏轼玩的极好,也是个混不吝的主,爱吃爱喝爱玩,年轻时也干过不少荒唐事。

    赵佶看着章惇满面红光,和众人推杯换盏,偷偷和赵翊说,“翊哥儿,你今日请章公过来,真的请对了,我还没见过这样的章公。”

    赵翊笑着回应,“谁还没年轻过呢?”

    “此言有理,满饮此盏!”

    这一通酒席,直接吃到了戌时,章惇酒足饭饱,被禁军送回了府邸,到家还和妻子说,“今日与十三郎痛饮,当真是痛快。”

    到了第二天,章惇回想起昨天的事情,面上泛红,赶忙想要进宫请罪,谁知进了宫,没等自己说话,赵佶直接发出邀约,“章公,下次咱再去翊哥儿府上打秋风啊。”

    章惇看赵佶神色不似作伪,心中甫定,“官家相约,臣不敢辞。”

    赵佶一笑,“无趣,还是昨晚的章公和十三郎有趣。”

    如赵翊的安排,皇城司派人把阿朱与曼陀山庄的情报送到了大理,段正淳看到之后也是十分感激,自己找到了两个亲生女儿。

    后续段正淳如何与慕容家交涉,那就是段正淳自己的事情了,最终皇城司得到的情报就是,阮星竹出了一本家传武学,以此“赎回”了阿朱,但在阿朱看来就是单纯的报恩。

    至于曼陀山庄赵翊没去管,只看到了结果,段正淳连人带庄子直接拿下,看到这,赵翊直呼“吾辈楷模”,却被青鸟抓了个正着,赵翊吃了青鸟足足三天白眼。

    这些其实都是前菜,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获得马种,然后在大理养马。

    赵翊唤来了卢俊义,“玉麟,你师兄那边,你联系的如何?”

    “史师兄如今就在曾家,我业已和师兄取得了联系,曾家家主曾弄虽说是女真人,但如今女真分为两部,征战不休,曾弄愿意投靠皇城司。”

    “那就好,让曾家保持正常交易,细水长流,不要让契丹产生怀疑,先建立信任,再图马种之事。”

    “下官遵命。”

    “此事你与鲲鹏负责,遇事不决就请示青鸟。”

    “诺!”鲲鹏就是戴宗的代号,取自《逍遥游》。

    在大理开设军马司这件事,要缓缓图之,赵翊也没有办法提前和赵佶、章惇说,说镇南王世子明年会被吐蕃国师掳到江南,到时候救下段誉就可以开设军马司,只能等。

    倒不是赵翊不愿意改变剧情,获取段誉的机缘,只是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相比在大理养马,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布置好大理的布局,赵翊也终于得了几日空闲,青鸟打成婚之后就和她抱怨,说成婚后和成婚前一点区别没有,还是每天忙于公务。

    这下赵翊可算是有时间,带着青鸟去开封周边游玩了几日,小夫妻两人终于过了几日二人世界。

    闺房之乐不足道也,青鸟有心帮赵翊延续香火,但赵翊拒绝了,理由就是现在还不是时机。

    青鸟有些不开心,赵翊没办法,只能把上辈子和几十位高级老师学到的技术展示了一遍,来安抚青鸟,把青鸟安抚的面红耳赤,赵翊却怡然自得。

    随着时间的退役,天气逐渐转凉,曾家与辽国的交易愈发紧密,马种之事可以提上了日程。

    赵翊这边也不能闲着,思来想去,决定复刻一波经典,让乔峰在聚贤庄,召开英雄大会,剑指西夏一品堂,打蛇打七寸,一品堂如今人丁稀疏,倒是可以借机,一波打死,李秋水虽然厉害,但也不见得能打赢带着音响的乔帮主。

    ----------------------

    新人签约,求推荐票,求收藏,求追读!!

    如果有什么建议,大家多多评论,兰亭每天都会看!

    兰亭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