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从魔改天龙开始 » 第二十九章 散谣言慕容异动

第二十九章 散谣言慕容异动

    段誉沉吟片刻,“我们大理才七成吗?”

    -----------------

    以上取自本章说,以下为正文。

    段誉思索了一阵,“官家,这马种是你们从契丹弄来的,大理也没有什么养马的人才,光出一片牧场,三成是不是?”

    赵佶一笑,“段世子果真是个妙人。大理与大宋亲如兄弟,既然是兄弟,大宋就不能让大理吃亏。我们大宋缺的就是马场,所以三成,没有问题。”

    “如此说来,我是没有意见,不过此事我还需要修书一封给伯父和父亲,不过官家放心,我保证说服伯父和父亲。”段誉拍了拍胸脯,一副包在我身上的豪迈做派。

    “我自然是放心的”,赵佶看了一眼章惇和赵翊,“剩下的事情,就劳烦章公和翊哥儿了,我就做个甩手掌柜了。”

    章惇手捻胡须,“此事一成,五年后,那契丹的骑兵,也不是豺狼虎豹了。”

    段誉看着眼前赵佶与章惇和赵翊君臣相和,心中感慨,“若是当年杨氏有此等忠心,我大理也不至于中途倾颓啊。”

    说完了正事,赵佶冲着章惇使了个眼色,“章公,我看如今天光正好,不如我等出游一番?”

    章惇低头想了一下,枢密院最近倒也是太平,西夏和契丹都没有生事,如今公务也不是很重,点了点头,“官家圣明。”

    赵翊心说,“我刚回家,还没有和我家青鸟小别胜新婚,你们俩又来我这打秋风。”

    “臣府中酒水不足”,赵翊说完这句话之后,一言不发,看着赵佶。

    “懂了”,赵佶也知道自己有些过分了,翊哥儿刚外出公干回京,自己就上赶着去蹭饭,“一会我让童内侍从宫中搬去二十坛御酒,咱们早点散场。”

    段誉听得一脸懵逼,怎么好好的公事,突然变成官家出游,不是说大宋的御史台都很厉害嘛,怎么官家能这么逍遥。

    赵翊不情愿的点点头,章惇笑着说,“看来老夫要做一次恶客了。”

    赵佶吩咐童贯去拿御酒,然后一手揽着段誉,一手揽着赵翊,大摇大摆的走出了福庆宫。

    章惇踱着步,在三人身后不紧不慢的跟着,一旁的内侍、禁军和宫女,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权当看不见。

    等回到齐侯府上,赵佶熟门熟路,俨然一副回家的做派,和老管家笑呵呵地打招呼,老管家也笑脸相迎。

    老管家已过花甲,在赵翊家中当了三十多年的管家了,赵佶没即位的时候,没少来赵府闲逛,在老管家眼中,赵佶也好、赵翊也罢,当了官家还是做了侯爷,都是当年那个小孩子。

    段誉这才晃过神来,“赵兄,这是?”

    赵翊心说,这又拉过来一个主角,还好虚竹的身份不行,不然我家都要凑齐天龙三男主了。

    赵翊把府上的规矩和段誉又交代了一遍,让段誉放宽心,该吃吃,该喝喝。

    “段老弟”,赵佶把段誉叫了过来,“我听翊哥儿说,你还有两个妹子也来了,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一块吃,热闹热闹。”

    段誉可能是受父亲段正淳影响太深,一脸愕然的看向赵佶,“官家,这未免有些?”

    “都是江湖儿女”,赵佶一挥袖子,“你不会以为我想和你们大理联姻吧,女人啊,太多了不好,等你将来即位你就知道了,不是所有人都有镇南王那份本事。”

    段誉脸一黑,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你不要以为你是官家我就不敢偷偷骂你。

    人多的确是热闹些,赵翊让青鸟把阿朱和阿紫叫了过来,青鸟在路上也和二人说了一下赵佶和章惇的身份,让二人不要拘谨。

    “诶?”赵佶突然发现张赟不在,“张公子呢?许久不见,我甚是想念,还想着和他交流一下书画之道的心得呢。”

    大概是马场已经提上了日程,大宋的最后一块短板也即将补上了,赵佶心里高兴,竟然比往日多了几丝跳脱。

    杜玄只得吩咐小厮,去隔壁院子把张赟请了过来,张赟总住在齐侯府也不是个事,索性就在隔壁院子落脚,有事没事来齐侯府蹭蹭饭。

    赵翊看赵佶如此开心,把章惇拉到一旁,小声地说,“章公,你那句话,真没说错,‘端王轻佻’......”

    赵翊没说完,章惇一把捂住了赵翊的嘴,“翊哥儿,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你是想让十三郎今天把老夫灌死在你府上是吧。”

    人都到齐了,赵翊作为主人直接宣布开席,九个人围在桌旁,这回倒是没有吃什么炒菜,直接上了古董羹,也就是火锅。

    九个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好不快哉,即使是心思沉重的阿朱,也罕见的多饮了几杯。

    用过饭后,撤去古董羹的锅和炉子,小厮又端上来了一些消暑的冷食,什么冰糖冰雪冷元子,沙糖绿豆甘草冰,应有尽有。

    阿紫凑到阿朱耳边,低声说,“姐姐,我看这大宋的官家也很亲和啊,爹爹总说君心难测,我看人家也挺好的。”

    阿朱红着脸,笑着说,“那是因为你是大理郡主,有资格上桌。”

    酒意消散的差不多了,赵翊开口说道,“此番前去苏州,我和乔大哥不仅把段世子救了出来,而且还去慕容家的祖宅顺走了点东西,这还是多亏了阿朱妹子。”

    “不打紧的”,阿朱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我与慕容家往日恩情已经消散,赵大哥也许诺我对阿碧妹子手下留情,这是我应该做的。”

    “赶紧坐下”,赵佶抬手往下压了压,“阿朱妹子不要如此多礼,这就是闲聊。”

    赵翊吩咐人把两截断枪拿了上来,赵佶上手掂量了一下,分量不轻,虽然自己现在练了五禽功,还是觉得有些沉。

    章惇接过来看了一下,“应该是当年慕容垂的那柄宝枪,看样子应该是自己折断的,大概是当年参合陂兵败,一怒之下折断了自己的兵刃。”

    段誉也知道了慕容家想要造反的事情,想着帮阿朱再交一份投名状,开口说道,“我有一计。”

    赵佶眼前一亮,酒席宴间,段誉谈吐非凡,虽然说不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也是频频语出惊人。

    而且段誉愿意开口,就意味着大理在大宋这辆战车上扎根更深了,“段老弟请说,畅所欲言即可。”

    “既然赵兄与乔兄已经敲山震虎了,那咱们索性把声势弄大”,段誉喝了一口甘草汁继续说,“不妨让咱们皇城司的兄弟和丐帮的兄弟在江湖中三波谣言,就说有人在慕容家看到了大燕皇族的牌位,慕容家有不臣之心。”

    赵翊和章惇相视一眼,低头不语,都在思索这么做了之后的后果。

    赵佶觉得这个法子不错,转过头看向赵、章、乔三人,“几位,怎么看这件事?”

    乔峰率先开口,“若是皇城司和丐帮同时散播言论,没有会找到这谣言的源头,我们可以抽身出来,看慕容家怎么做。”

    过了半晌,章惇开口说道,“此计不错,但就怕江湖上又会凭生波澜。”

    “这点小事还不足以让江湖动荡,如今少林和丐帮都是咱们自己人,大局不会乱,倒是正好可以借此看看能不能把大鱼钓出来,如果慕容家有异动,第一个动的一定是慕容博,乔兄也有机会可以手刃仇人。”

    “既然翊哥儿这么说了,那小段的法子可行。不过,散播谣言之前,咱们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章惇总结了一下。

    “既然如此,那就秘密通知谛听进京,咱们好好部署一番。”赵佶一锤定音,把这件事拍板了。

    “行了,咱们吃喝的也差不多了,咱也不耽误翊哥儿了”,赵佶站起身来,“我和章公去张公子的家中聊聊书画,乔帮主你可以和段老弟带着二位妹子好好游览一下汴梁。”

    赵佶从怀中掏出一个令牌,“这令牌段老弟你先拿着,在汴梁也备不住有不开眼的纨绔,尽量别出人命就行,真有不长眼的,弄死了也没事。”

    如今的汴梁城,在皇城司和丐帮的管辖下,一个地上,一个地下,虽然做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也是太平的很,但架不住武勋家中有些纨绔子弟,有时候也惹是生非,让人头痛。

    用章惇的话说,等万事俱备,把这些武勋子弟放出去,去契丹和西夏散德行,就没事了,说白了,还是憋得慌。

    虽然在赵佶继位之前,宋朝以文制武,但是等到赵佶上位之后,皇权在皇城司和章惇的帮助下进一步巩固,宋朝的文官也看到了平灭西夏和大辽的可能性,对武勋后代也没那么提防了,毕竟打仗还是要靠他们的。

    出去打仗,范文正公还是少数,多的还是韩忠献公这样的半吊子。

    文官贪恋自身的地位不假,但还是更怕死。

    如果沉醉于手中的权力,想要开倒车阻碍大宋版图的扩张,那无异于螳臂当车,真出了事,一个都跑不了。

    齐侯府的酒席散了场,众人散去,赵翊拉着青鸟的手,回到了卧房,一晌贪欢。

    下人们都离开了赵翊的院落,杜玄也盼着能早点抱孙子,叮嘱乔峰回来之后直接去休息,不要干煞风景的事情。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偏聚,朱唇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葱葱;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

    次日,赵翊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句话,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强撑着到了院子中练晨功,吐纳真气,搬运周天。

    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段誉带着阿朱和阿紫回了大理,江湖上也泛起了阵阵涟漪。

    “听说了吗,姑苏慕容家要密谋造反呢?你说为啥啊。”

    “兄弟,你这消息落后了,我师兄说,他一个朋友在慕容家看到了大燕历代皇帝的牌位,人家想要复国。”

    “别扯了,慕容家那三瓜俩枣,怎么可能,依我看就是大辽或者西夏细作传播的假消息。”

    “你们啊,吃了没读书的亏。慕容家住在什么地方,参合庄,不就是为了记住参合陂之战,慕容复是哪个复,就是复国的复。”

    “对对对!我儿子的私塾先生说,慕容家那个祖先慕容龙城,当年也是横行江湖的高手,他那个龙城可不是‘龙城飞将’的龙城,是当时燕国的国都名称。”

    一时间,谣言四起,有真有假,不仅慕容家受到了影响,连远在沧州的柴进,都有些疑神疑鬼。

    柴进心说,我豢养一些江湖上空有名号的“高手”应该没事吧,连夜去找沧州知府,表了一波“忠心”。

    沧州知府看着这些“忠心”,也不敢留下,当晚就差人送到了汴梁,赵佶听说之后,笑着说,“敲山震虎,怎么还有意外之喜呢。”

    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如果立身不正呢?

    慕容家的四大家将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然而联系慕容复却联系不到。

    此时的慕容复,应该说是李延宗,还在一品堂努力晋升,毕竟一品堂百废待兴,他这个李姓旁支,武艺不弱,也算得上是一品堂的中流砥柱了。

    嵩山脚下的一处别院中,慕容博眉头深锁,先前收到老顾的密信,已经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如今江湖上的风吹草动更是让他寝食难安。

    他可知道,这些不是谣言,这是真的啊,他甚至觉得最近练武停滞不前,隐隐有内伤,也是因为这些俗事牵扯。

    慕容博的想的很远,他本身不过是养神高手,武功难有寸进。但在藏经阁中学了少林绝学之后,感觉瓶颈有所松动,想着如果把少林绝技和慕容家的武功融为一体,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如果武道再进一步,那对慕容家复国又多了几分把握。

    毕竟神而明之的境界,是能够一人成军的。

    慕容博盘算了一下得失,决定动身,返回老宅,四大家将的忠心他是知道的,也该和盘托出了。

    新书签约,各位赛过彦祖、胜过于晏的读者老爷千万别养着,花十秒追读一下!!

    顺便点点收藏,送一送推荐票,有啥意见直接本章说或者书友圈,兰亭每天都会看!

    兰亭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