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佳丽三千,老朱求我当皇太孙 » 第18章 奸商论一

第18章 奸商论一

    胖掌柜拍着小啤酒肚,笑道:“总共三万两白银,后续还会有一些。

    就是现在很多权贵想要问一问,下一部小说写出来了吗?”

    赵铁柱摇了摇头,“我最近不想写,打算写一些刺激的小说,这种惨文不写了。”

    胖掌柜听后,差点没气晕死过去。

    这么好的书,说不写就不写。

    难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就是传说中的千年老太监。

    现在大明虽然被朱元璋管的很严格,但是河里出现几具尸体,那根本就不叫一回事。

    如果赵铁柱真的那样做的话,胖掌柜会第一个被他后面的东家给丢进河里,种荷花。

    胖掌柜脸色铁青,带着恳求之色。

    虽然他现在什么都搞不成,但是他还是想要努力争取一下,希望赵铁柱不要让他为难。

    “诺,这是我最近写的小说,西游记。”

    赵铁柱将七张西游记的存稿递给胖掌柜。

    现在是朱元璋掌权初期,没有文字狱,更没有言论罪一说。

    可以说朱元璋时期普遍现象就是百官怕成狗,百姓齐步走的现象。

    现在就是有人指着朱元璋鼻子破口大骂,朱元璋也会笑呵呵来一句,老人家,你说说,咱错在哪里?

    至于西游记据说是描述整个大明的黑暗官场的映射小说,现在写出来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有人要是说映射大明王朝,映射朱元璋。

    抱歉,你好好看看上面的内容,哪点映射大明的腐败官场了。

    是你对现在朝堂百官不信任,还是你不信任老朱?

    所以赵铁柱便又拿出一个天炸。

    胖掌柜看了几页,觉得这也是封神之作。

    胖掌柜问道:“这次又是不留下任何笔名吗?”

    “要笔名做什么,这个时代没有知识版权,我可以使用这个笔名,别人也可以使用。

    因此我不使用任何笔名,只凭借着内容制胜。

    即便有一天我要是写的不行,别人也不会觉得那书是我写的。

    好了,你先回去吧。”

    赵铁柱挥手,胖掌柜离开。

    “三万两白银,赵小媳妇,你拿1314两白银,拿完钱,我们两清呢啊。

    至于殷可儿…我天天养着你,难道还不够吗?

    咋了,你还想拿着钱去外边找别的小白.脸不成?”

    赵铁柱对赵红儿和殷可儿两个人的态度两模。

    殷可儿重重呼出一口气来,“宝宝心里苦,有苦说不出。

    宝宝要画个圈圈诅咒相公,诅咒相公一辈子没有孩子,(除了宝宝的孩子之外)!”

    赵红儿依旧是典雅大方,现在又幻化成一个绝世的冷艳皇后。

    但是赵红儿那狐狸精眼神却一直在对赵铁柱抛媚眼,使眼色。

    红儿大媳妇,过分了啊!

    你这样天天变着花样的展示天使和魔鬼来回变化,难道就不怕相公真的受不了?

    暴体而亡?

    把相公给死了,你难道还打算改嫁?

    方孝儒拿着一个酒罐在路上行走,满嘴就是之乎者也,全身散发着酸秀才气息。

    再加上喝的是啷当烂醉,便晕倒在赵铁柱家门口。

    殷可儿提醒道:“相公,有一个小老头醉了…”

    “知道了,你相公我看到了哩。”

    赵铁柱上前将方孝儒搀扶起来,带进茶店,坐在一张板凳上。

    赵铁柱喂了方孝儒几杯浓茶,方孝儒这才清醒过来。

    “多谢小兄弟为老夫醒酒!”

    方孝儒拱手道谢。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他今天会喝的烂醉。

    都怪蓝玉最后那句话太狠毒,就像是魔咒那般始终都在方孝儒耳边重复。

    他有些后怕了。

    真的怕遗臭万年。

    像方孝儒这种人,他们在乎名声,远远超过生命,包括家人和朋友。

    文人最大的作为不是辅佐多少皇帝,而是永垂千古。

    “昨日之日不可留,呵呵…”

    方孝儒起身,道了一句李白的将进酒。

    殷可儿喊道:“先生,你等等!”

    方孝儒看向一个萌萌哒的瓷娃娃正在向他眨眼睛,便停了下来,回头问道:“有事吗?”

    殷可儿道:“你还没付茶钱!”

    “是老夫孟浪了!”

    方孝儒从怀里拿出一个破旧钱袋子,从里面拿出几枚铜钱,数了又数,最终放下三文铜钱在桌上。

    赵铁柱对赵红儿和殷可儿使眼色,示意两人离开。

    可两人却是还站在原地,说什么都不肯离开。

    赵铁柱笑了笑,“先生应该是刚出社会不久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吧?

    这三文钱,只能买一碗茶,却买不到三碗。”

    “奸商!

    我大明就是被尔等奸商所毁,这才导致贪官污吏成堆,永远都杀不尽。”

    方孝儒今天可是逃班出来喝酒,现在酒醒了,自然也要去当值。

    说实在的方孝儒现在的位置有些尴尬,翰林院的文学博士,但他的学生却是一个都没有。

    每一次他去教书育人,课堂里面的书生都不愿意跟着方孝儒去学习。

    翰林院的博士和教员都会担任一些高级学校的老师,这些高校学生基本上最低都是秀才。

    甚至里面还有不少的举人,在里面学习。

    但方孝儒真的太迂腐了。

    人家举人早就将八股文研究透彻,甚至可以毫不避讳说一句不在方孝儒之下。

    人家举人和秀才过来学习的就是策论。

    所谓的策论就是xx如何,如何治国之类的题目,类似于后世的作文。

    让你写一篇策论,这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可方孝儒还是之乎者也,这让很多学生都不满,甚至还有人觉得方孝儒是在羞辱他们。

    毕竟之乎者也只不过是孩童学习的基本功,他们都已经上大学了,应该学习的是写论文。

    结果方孝儒却还是教他们也小学一年级的学问,这不是在羞辱他们,又是什么。

    所以方孝儒即便有大才,始终不得意。

    哪怕是现在官居从五品翰林院博士,但是依旧没有什么作为。

    即便是去教书育人,也都是对着空空如也的教室一个人在那里讲课。

    一来二去,方孝儒去不去上课,都无所谓了。

    反正朝廷养方孝儒这样的清高酸儒也养活得起,只要方孝儒不闹事就行。

    赵铁柱反问道:“奸商?

    呵呵,你可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个奸商?”

    方孝儒不得志的深色之中带着倔强,“多少?撑死也就是几千人罢了。

    只要我大明压制住奸商抬高物价,我大明百姓自然是五谷丰登,年年有余也。”

    “不,先生你想错了。

    如果真的要算下来的话,那么我大明百姓人人都是奸商。

    小到一针一线,大到一日三餐,哪样都不是买卖所换来。

    难道你拿着粮食去换钱,然后用钱去买一些生活用品,这就不是商人所作所为?

    东西不在多,也不在多少,在的就是互通有无,换需要的东西。

    就比如说这一盏茶的茶叶,采摘时候随时都有意外,还要考虑家人的吃喝拉撒。

    如果你还是用爱发电,只收低于市场价格,那么你就是死了,也会拖累家人。

    所谓的奸商,在先生眼中就是牟取暴利之辈。

    先生有没有想过,人工费用还有就是运费呢?

    这些都没有考虑进去,人家商人凭什么千里迢迢帮你运载东西?

    难道就凭爱吗?”

    赵铁柱字字珠玑,就像是一把把匕首扎进方孝儒心脏。

    方孝儒反问道:“即便如此,那为什么这些商人哄抬物价?

    建国初,一文钱可以兑换几斤粮食,三文钱便可以买下一顿肉来。

    你再看看现在的物价,这不是奸商所以又是什么?”

    赵铁柱问道:“如果先生要是处于王朝灭亡之际,连一口饭都吃不饱,先生是选择要钱,还是选择要吃食?”

    方孝儒扫了一眼四周,考虑片刻,说道:“自然是吃食,乱世钱没法购买多少粮食来。”

    “是呀,乱世为什么没有粮食。

    天灾人祸是一种原因,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运输,运输还是得依靠这些商人。

    如果就连商人都不去运作,觉得赚钱没用的话,那么这个王朝就真的应该亡了。

    先生你有没有想过你如果出自于盛世,你应该考虑的是什么?

    我说的是在衣食无忧之后,还要考虑的东西?”

    赵铁柱又问道。

    “自然是改善生活,哪怕是老夫也不会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而是想要改善一下。

    如果有机会的话,自然是购买一些田地,留给子孙享用。”

    方孝儒不假思索,随口便道。

    “大明刚经历乱世,刚刚恢复民生。

    那个时候什么都需要钱,朝廷又帮忙修路,帮忙农耕。

    那个时候就是不给钱,这些百姓便觉得心满意足,甚至还会加倍卖力。

    说到底还是因为想要安稳生活,能够有一个小家,不求顿顿有肉,只求饿不死。

    随着大明太平数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大明这些百姓难道还仅限于吃饱饭吗?

    难道就不想将身上碎成碎布的衣服换掉,换上一件体面的衣服?

    没钱,你用什么来买衣服,这就是以物换物,或者是以物卖钱,然后在买物品的局面。

    并不是商人推动整个大明百姓,而且大明百姓在推动商人。

    商人需要雇佣民夫,还需要花费钱财在某地购买东西。

    路上很有可能遇见江洋大盗等劫匪,还需要考虑各层的吃拿卡要。

    这些都需要钱,如果没钱的话,谁愿意为爱发电?

    无论是大商人,还是以物换物的普通百姓的小商人,他们都是商人。

    甚至可以说一句难听的话,先生也是一个商人。”

    赵铁柱讲了很多。

    他替这个时代的很多事情感到不平,甚至感到不值。

    并不是他化身愤青,在这口吐莲花,而是他在讲一个事实。

    方孝儒怒道:“老夫咋也是商人了?”

    士农工商可是根深蒂固。

    你说方孝儒可是当代大儒,士子之中也是名列前茅,排的上名次。

    而在这个时候赵铁柱却说方孝儒是低贱的商人,这如果不让方孝儒感到生气。

    赵铁柱反问道:“请问先生可用过纸?可花过钱买过东西?”

    方孝儒甩袖,“即便我也做过买卖,但我是读书人。”

    “呵呵,收你的假清高吧。

    你真以为读书人就高人一等了?

    试问一下,没有商人,没有买断,你这等商人便寸步难行。

    你读书出来的学时,其实也是商品。

    只不过别人卖得是物品,你卖得是才学。

    读书万卷,还不是为了卖得帝王家,换的一官半职。

    这些不是商人行经,又是什么?”

    赵铁柱也怒了,直接直白辩论。

    “这…”

    方孝儒觉得很生气,但是他又觉得恐慌。

    赵铁柱说的没错,他们这些人也是商人,只不过卖得是才学,卖给皇帝。

    如果想要升职加薪,还是得加倍将才学贩卖才行。

    甚至说他们贩卖的是皇帝,还不如说他们真正卖给的就是百姓。

    只要百姓得利之后,官员的身价才会抬高。

    到时候清官名声就是卖给皇帝的下一次筹码。

    说来说去,他方孝儒也是一个商人。

    只不过像方孝儒这样的商人,已经算得上是高级商人。

    方孝儒语气有些缓和,“小兄弟,你说奸商不可恨,为何陛下要杀掉沈万三,是有原因滴。”

    “沈万三他是自己作死!

    你见过当着陛下的面修建城池,并且还大肆宣扬的吗?

    你见过当着陛下的面,帮陛下赏赐下面将士的吗?”

    赵铁柱也觉得沈万三智商无敌,但是情商却是严重欠费。

    人家朱元璋修建的是豆腐渣工程,沈万三修建的城池虽好,但却是大肆宣传。

    如果是赵铁柱在当时,就应该立刻运载一些次等材料和好材料混合在一块。

    然后在某处将差的材料用于城池,就等着朱元璋过来视察。

    朱元璋见这段城池有问题之后,肯定会去查原材料。

    两家的原材料都有问题,朱元璋就是再想生气,也会拿沈万三没办法。

    甚至朱元璋还会偷偷找到沈万三,暗中带话,希望将全部工程都交给沈万三。

    事实上,朱元璋也很清楚,他和沈万三使用相同的钱,但是工程却是天差地别,肯定是出在贪污这一个环节上。

    朱元璋本来就在发脾气,谁这个时候要是上前喊一句,咦,皇帝的工程不如我。

    朱元璋不杀你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