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佳丽三千,老朱求我当皇太孙 » 第22章 建生词,骂皇帝!

第22章 建生词,骂皇帝!

    王国浪就是要这样做,他要做给所有人看。

    那个小老头也气不过,直接出门找来了衙役。

    衙役上前道:“听说你没茶叶了,是不愿意卖给大家吗?”

    王国浪点了点头,“我没钱,没茶叶,坐牢吧。”

    “好,咱就如了你心愿,来人,带走。”

    衙役不知道每天要处理多少这样的愣头青。

    所以衙役自然也就轻车熟路,直接将王国浪带走。

    去监狱,其实也挺好的。

    至少遮风挡雨。

    当天晚上,就有人来探监了。

    来人正是朱元璋。

    “你…你…你要气死咱…”

    朱元璋看到王国浪第一眼就气急败坏的发火。

    看看人家别人家父慈子孝,再看看他家,儿子不听话,孙子也不听话。

    王国浪不慌不忙,问道:“带酒了吗?”

    “都这个时候了,谁还有心思和你喝酒。

    走,跟咱出去,回家种地去。”

    朱元璋已经忍无可忍。

    “你觉得你能带走我吗?

    准备酒吧,今天我就和你煮酒论天下。”

    王国浪盘膝而坐,连眼皮子都没动一下。

    虽然是闭着眼,但是他是真正感受到了朱元璋的存在。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气息在他身体之中,不灵没有减弱半分,甚至还有一种亲切感。

    当然王国浪还是十分讨厌朱元璋,毕竟这小老头太古板了。

    “好,咱这就让人准备酒菜。”

    “牢头将门打开,给咱准备一盘花生米,一壶烧刀子!”

    朱元璋又唤来看牢头,将一文钱甩给牢头。

    如果是以前,这一文钱别说买酒菜,就是买一个馒头都难。

    这都是陛下圣恩啊。

    而且眼前这个小老头也不是他能够招惹得起的存在,因为这小老头拿的是锦衣卫的腰牌,看牌子质量,应该是一个锦衣卫的大头目。

    平时一个锦衣卫就能够随意将他们这些人下狱,更何况是那种锦衣卫大佬。

    牢头很快就将席面准备好,端了上来。

    一盘花生米,一斤最劣质的酒,这便是今晚的煮酒论天下的席面。

    王国浪给朱元璋斟酒,“这两样只需要一分钱,还真是物有所值啊。

    但是你想过没有今年有多少百姓要活生生饿死?”

    “饿死人?怎么可能。

    你难道没有看到现在外边百姓有多高兴,所有人都歌颂当今圣上。

    甚至还有不少人在家里立下生词,日日夜夜叩拜陛下。”

    说到这里,朱元璋便又是轻轻一笑。

    大明所有人都喜欢他,这可是千古圣君才有的待遇。

    没想到了老了还有这样的待遇。

    这辈子值了。

    王国浪问道:“建国初粮食是什么价格?”

    朱元璋又高兴道:“一文钱三斤,这可是历史上最低,哪怕是盛唐建国初也没有我大明建国初的物价低。”

    听到孙子接二连三询问,朱元璋更是乐的合不拢嘴。

    这小子终于在意民生,在意他这个陛下了。

    如果他要是在这个时候摊牌了,这个孙子会不会高兴的一把将他抱住,然后一口一个爷爷,亲切的叫个不停。

    “听说你是军户出身,跟着陛下南征北讨数十年,见识肯定不少,你说说抑制的那些奸商,百姓能够得到多少好处。”

    王国浪见朱元璋喝完酒,又是斟了杯酒。

    对于王国浪而言,眼前的这个黄老头应该就属于朱元璋的死忠粉,哪怕是朱元璋让他自杀,他也会毫不犹豫遵从。

    但是对于王国浪而言,这就是脑-残粉的魔力啊。

    眼前的这个黄老头甚至可以说就是古板之辈。

    想要改变眼前的这个老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王国浪打算循序渐进,慢慢开导他。

    只要劝说了黄老头,然后军中在找几个小老头去皇宫一跪,朱元璋肯定会接见,再然后劝说朱元璋。

    朱元璋修建皇宫时候,就有个贪官,他叫马三刀。

    这马三刀跟随朱元璋才五六年,就得到了工部一个六品官员。

    朱元璋当初是真的不愿意杀马三刀,谁知道马三刀太耿直了,一口一句奴才,一口一个承认,弄的朱元璋不得不下令杀马三刀。

    其实朱元璋当初就是想要让马三刀赶紧把钱还回来,可是马三刀呢,却自己找死,也怨不了朱元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待他那些中流砥柱的属下兵是过分的容忍和放纵。

    其实朱元璋也不想针对那些统领几十万的大帅,但是不针对,万一这些大帅反了怎么办。

    那些中流砥柱就要安全的多,至少他们不会主动跳出来反对朱元璋,而且还是朱元璋的顶级拥护者。

    朱元璋不假思索道:“好处自然有很多,他们种植的粮食可以吃很多年,这不就是丰衣足食吗?”

    “对,他们是丰衣足食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谁来运输他们种植的粮食,谁来给他们去别的地方去买布匹,甚至是一些生活用品。

    你肯定会说用商人,只要给钱,那些商人屁颠屁颠去做。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已经将那些有一些资产的商人钱都给榨干了。

    最终真的所有钱财都流到百姓手中吗?

    不不不,不是的。

    大多数钱财都会进入贵族手中。

    你又要辩解了,说那些贵族也有很多做生意,虽然都是代理人,但是依旧是贵族家的生意。

    贵族也照相按照朝廷规矩来,肯定也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可你要知道那些代理人在贵族眼里就是一个替死鬼,贵族完全将那些替死鬼送走,关闭店铺。

    百姓能有几个钱,到时候粮食和一切都会流进贵族腰包。”

    王国浪字字珠玉,向朱元璋讲解道。

    “可你也看到了现在百姓有多高兴,掐死那些奸商,富裕了百姓,他不好吗?

    至于贵族,不足为虑。

    到时候朝廷也会严格打压他们的,别忘了我大明还有锦衣卫。”

    朱元璋对于锦衣卫这双眼睛是百分之两百的信任。

    “锦衣卫有多少俸禄?有多大的规模?

    难道你还不清楚吗?

    其实锦衣卫有很多就是靠着这些店铺的黑色资金链,这才支撑起来整个锦衣卫机构。

    说句难听一点的,陛下每年拿出十万两白银,想要养活数十万锦衣卫,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你可是军中将士,难道就不明白锦衣卫那些事吗?”

    王国浪咄咄逼人。

    朱元璋抓起酒杯一饮而尽。

    一两银子一个人一年,在他眼里足够了。

    现在一个七品县令一年才几十两多两白银。

    你一个锦衣卫能够得到一年一两银子,不少了。

    朱元璋假装听不见,用筷子夹起来一颗花生米吃进嘴里。

    “一两银子一年,不低。

    咱当年全家一年要是有一钱银子,咱就乐开了花。

    可惜他们太不是人了,征税都征收到了六十年后。

    不说了,不说这些事了。

    臭小子,跟咱回家吧。

    族里人都吵坏了,那些庶子和你的兄弟们都眼红咱这个位置,经常大打出手。

    如果要是咱在不立下一个族长,那么他们将会闹腾的更凶。

    臭小子,你长的和咱年轻时候一模一样。

    什么都好,就是特娘的,脾气有些不好。

    这点像咱!

    你师傅在你八岁时候将你带走,这一带走就是将近十年。

    如今咱也老了,走不动了。

    你要是在不回家,家里的那点家产就不是你的。”

    朱元璋并没有直接回应王国浪,而是打感情牌。

    王国浪道:“难道回去去饿死吗?”

    朱元璋脸色一沉,继续劝导道:“怎么会饿死?

    咱家可是有几十亩水田,谁饿死了,咱家绝对饿不死。”

    “不出十日,大明必乱,到时候我举起造反,说不定我还能够混一个皇帝当当。

    为何要跟着你去继承一个小家,成为一个小地主。

    到时候我也去问问老朱,问问他后不后悔。”

    王国浪硬气道。

    “放肆!

    咱看你还是待在这里多冷静一段时间吧。”

    朱元璋起身,甩袖子,离开。

    “知道现在用的大炮吗?

    那些都是洋人弄出来的,只要洋人在加把劲,在联合本地贵族,大明也迟早会完。

    指望贵族,猪都会上树。

    既然你执迷不悟,我也不多说什么,你走吧,别再来了。”

    王国浪端起酒杯,又喝了一口酒。

    “哼!

    你看不上咱那点地,有的是人看得上,你就在这里好好反省。”

    朱元璋走了。

    二虎站在监牢门口,看到朱元璋脸色铁青,立刻塔拉着脑袋。

    这个时候谁要是招惹朱元璋,不死也得残。

    朱元璋对二虎问道:“你说咱错了吗?”

    二虎小小拍了个马屁,“老爷没错,错的只是别人。”

    “走,跟着咱去看看大明的大好河山。”

    朱元璋带着二虎去散心,却看到好多商铺却空无一人。

    还有就是一些商铺挂着白帆,几个衙役将穿着孝服的妇孺抓走。

    “看到了吗,这些就是不遵圣旨的下场。

    尔等商铺,谁要是在敢嚷嚷着破产,不售卖商品,死了也是活该。

    咱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五六个衙役押着几个妇孺,一边走,一边敲锣打鼓。

    “呸!”

    一个耄耋之年老者偷偷吐了一口浓痰,却被朱元璋看到。

    朱元璋上前,打量了老者一眼,却发现老者身上打着好几个布丁,应该属于老农。

    朱元璋上前用半陕西话,半河南话问道:“老汉,来京城做啥哩?”

    “自然是来卖点粮食,可是你再看看现在粮食价格,一文钱要收老汉四斤粮食。

    你可知道就光粮种就需要不少钱,现在一百斤粮食都卖到一钱银子。

    这次老汉就是不卖这些粮食,恐怕也会死哩。”

    老汉也是陕西汉子,听到朱元璋带着陕西腔调,便多嘴聊了几句。

    朱元璋笑道:“有粮食怎么可能死哩!”

    “是饿不死,但是盐巴呢,还有就是布匹呢。

    没有人在愿意做商人哩,谁给咱运过来。

    那些采盐人…家家都有好几口,难道还要按照建国前期那样,不给任何工钱,只是管吃饱饭吗?

    如果老汉是采盐工,咱绝对不干了,老老实实等死多好。

    布匹需要桑麻,种植桑麻的两百斤才换到一文钱,这还不是得亏死哩。

    我邻居就是今年没有种植粮食,而是种植了桑麻,来找我们换粮食,没人换,逼的逃难。

    结果被衙门的人抓住,活生生打死哩。

    现在粮食可金贵哩,谁愿意拿出来给别人分。”

    老汉对着不远处几个中年男子招手,“瓜儿,走,咱们回家,等死哩。”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大,咱们今天进城可是要买一些盐巴,大,你可得想想办法,没盐巴,我们空有粮食也没用哩。”

    老汉道:“咱有什么办法,就在昨天所有盐巴都卖空了。

    就是让那些商人运盐巴,那些商人也不敢运,等死哩。”

    朱元璋记得现在的盐巴虽然是官府负责开采,但是却将盐巴运输卖给那些商人。

    各地盐巴价钱都差不多少,商人赚的就是辛苦钱。

    只有商人赚钱了,雇佣的人才会有工钱拿。

    如果盐巴价格突然暴跌,那么那些商人肯定不会免费去运输盐巴,毕竟没多少钱赚。

    就是商人不赚钱运输盐巴,那些百姓也不见得会为了一口吃的,去免费的做工人。

    光盐巴这一条路就能将整个大明弄的瘫痪。

    可怕!

    太可怕了!

    “狗皇帝,掐断的何止是商人的脖子,这也是掐断我等小老百姓的脖子,然后扩大贵族和狗皇帝的钱袋子。”

    老汉又吐了一口浓痰,坐上手推车。

    朱元璋冰冷的问道:“老汉,你难道就不怕被衙役听到,治罪吗?”

    “怕啥哩,大不了一死就是哩。

    他狗皇帝如此折腾小老百姓,我们小老百姓手里能有几个钱,还不是得等死。

    赚钱的永远都是那些大贵族和皇帝。”

    老汉说的没错,有钱的始终都是在贵族手中。

    如果贵族配合着皇帝来,那么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还真就没有活命的机会。

    “哭什么哭,赶紧给娘回去,骂几句狗皇帝就不饿了,快点。”

    一个妇人拍打着小孩的屁-股,小声呵斥道。

    朱元璋对二虎厉声问道:“二虎,你不是说家家都在家里为圣上建生词,日日夜夜跪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