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朝圣师 » 第二十四章 戏精的诞生

第二十四章 戏精的诞生

    宣政殿上,文武百官都在互相交头接耳,议论着什么。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愁容满面,面前摆放着数十本关于巴蜀地区天灾的奏折。

    “陛下,自今夏开始,巴蜀地区先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水灾,农户粮食大面积减产,秋初又遭遇蝗灾,导致田里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如今大量灾民涌入长安城,虽然朝廷已经下令开仓赈灾,但灾民实在太多,根本无法全都照顾到,已经有大批灾民冻死饿死了。”魏征如实汇报着关于灾民的事情。

    “众爱卿有何良策?”李世民沉声问道。

    可是并无人站出来回答,一时间宣政殿里安静到了极点。

    “平时你们的主意不是很多吗?现在怎么都哑巴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候屁都不放一个,朕养着你们这群庸臣干什么!”李世民出离了愤怒。

    这时,户部尚书戴胄站了出来:“陛下,臣建议从江南各地紧急征调粮食运往京城应急。”

    “陛下,臣以为戴大人此举不妥,今夏江南地区也是遭受了洪水之害,各府衙如今也没有多少余粮了,即便是运过来也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开口。

    紧接着又有几个大臣纷纷提出建议,但都被一一否决。

    就在李世民即将又一次发飙的时候,叶尘走进了宣政殿。

    “陛下!臣有一个法子,可解朝廷的燃眉之急。”叶尘说道。

    嗯?你有办法?吹什么牛呢,我们这些朝廷大员都束手无策,你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能有什么办法?

    这是大部分官员的想法。

    “爱卿快讲。”李世民紧皱的眉头终于有所舒展。

    “陛下,可以让天下士族,商贾等,无偿捐赠粮食。”叶尘说道。

    我以为他真有什么办法呢,原来是个馊主意,谁不知道这些士族,商贾根本不买朝廷的账,朝廷出面只会自取其辱。这是此刻所有大臣的心声,但是没一个人敢说出来。

    李世民虽然也觉得这个方法不靠谱,但他觉得叶尘不会无的放矢,于是问道:“爱卿,能否详细说说?”

    叶尘将自己前世慈善募捐那一套搬了出来:“陛下!臣建议在全国各地府衙们门口设立一块功德碑,将所有士族捐赠粮食的数目全部刻在功德碑上,而针对商贾,只要捐赠达到一定的数目,就可以允许他们的后代参加科举。”

    士族最在意的是什么?是自身的形象,是自身的利益,如果自己能排在功德碑的第一位,那么无疑会天下百姓面前树立一个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士子前去投靠。

    而商人最在意的是自身的地位,他们目前的地位跟罪犯之后差不多,只要朝廷给他们一点甜头,还怕他们不拿出粮食来吗?

    “陛下!安国侯此举甚妙啊,臣请陛下立即下旨执行。”魏征此刻眼睛都放光了。

    “臣等附议!”

    这是阳谋,朝堂上大多数人都是士族的,他们对叶尘的这条建议恨得牙痒痒,这摆明了是个坑,但是自己还得乐呵呵的跳进去,最后还得主动要求把坑再挖深一些。

    李世民此刻心里已经乐开了花,说道:“着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立即审核,不得拖延,违者定斩不赦,吏部,户部协同执行。”

    “臣遵旨!”

    ……

    “陛下,此举虽妙,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朝廷还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产量过低的问题。”叶尘再次开口。

    “哦?难道安国侯是能拿出你五日前所说的那种亩产几千斤的稻种?”房玄龄开口问道。

    “什么?亩产几千斤的稻种!”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众朝廷重臣全都震惊了,要知道现在的稻种一亩地也就能种出两百八十斤左右的稻谷,亩产几千斤,除非是神仙,人力岂能为之?

    李世民也是非常激动,如果叶尘真的把那种稻种拿出来,那天下百姓将再也不会挨饿了。

    叶尘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恐怕要让陛下失望了,那种稻谷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弄出来。”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失望,他相信,叶尘既然提出来了,必然是有别的方法。

    “那安国侯可是有其他法子?”长孙无忌问道。

    李世民也是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陛下,据臣所知,在安南国有一种稻谷,可以一年两熟,而在海外有一地,有好几种农作物产量极高,并且极其耐干旱。”叶尘说道。

    一年两熟的稻谷,哪怕是见多识广的魏征也没有听说过,更何况其他人了,全都表示不可能有这种稻谷存在。

    “陛下,臣自问通晓古今奇闻异事,自三皇五帝到如今,还从未在哪本古籍上见过关于一年两熟的稻谷的记载,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臣等也是闻所未闻。”

    “叶爱卿此言当真?”李世民表情非常严肃。

    “陛下,不知安南可有使节在长安?如果在的话,不妨让其进宫,一问便知。”叶尘没有理会那些井底之蛙。

    “王德,速去宣安南使节进宫。”

    很快,安南使节阮晔就来到了宣政殿上。

    “外臣安南国使节阮晔见过唐国皇帝。”

    “免礼,阮晔,朕问你,你安南国是不是有一种稻谷可一年两熟?”李世民开门见山。

    “是的,唐国皇帝,我安南国确实有,那种稻谷在我们那里已经泛滥成灾了。”阮晔回答道,心里却非常好奇,唐国地大物博,怎么会对安南的稻谷感兴趣。

    李世民听完之后狂喜,可还没等他开口,叶尘突然大怒道:“大胆安南使节,有如此宝物竟敢私自匿藏,你安南国是何居心?”

    宝物?那玩意儿在我安南扔大街上,看都没人看一眼,怎么在唐国成宝物了?阮晔此刻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朝中这些当官的,哪一个不是老奸巨猾之辈,立刻便明白叶尘为何发怒了,这明显是想白嫖啊。

    “陛下!这安南国定然是包藏祸心,企图等我大唐被天灾搞的手忙脚乱时,好趁机出兵夺我疆土。”

    “对,安南国狼子野心,老夫早就看出来了。”

    “陛下,必须严惩安南使节。”

    ……

    一时间,宣政殿里群情激愤,所有人都对安南国口诛笔伐。

    程咬金不明白叶尘的用意,竟然信以为真,撸起袖子就要上去揍人。

    阮晔见到如此阵仗,当时就吓的冷汗直冒,跪在地上磕头求饶:“唐国皇帝陛下,外臣绝无此心,外臣这就遣人回去把稻种带过来献给天朝上邦。”

    “好,你如果真能把稻种带过来,朕就赦你无罪,下去吧。”李世民强忍着心中的笑意说道。

    “谢唐国皇帝陛下,外臣告退。”阮晔如蒙大赦,连滚带爬的出了宣政殿。

    这小子,一肚子坏水,不过朕喜欢。李世民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叶尘没有来这么一出戏,自己有很大概率会拿出大量财物去跟安南国做交换,这对本就不富裕的国库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