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舞至巅峰 » 第三章 浩渺霁月倚云端 1月 第四节 镜子

第三章 浩渺霁月倚云端 1月 第四节 镜子

    蕴雅拨通人力专员的电话,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以平和的声调说:

    “公司注明有申诉通道,既然是‘申诉’,一定是需要给到一个明确的理由和评定依据,你一句‘公司决定’就能解释了?那这‘申诉’不是流于形式吗?”

    人力专员被噎得一翻白眼,但在电话那头依然保持了职业操守,没有情绪不稳定。

    他一板一眼说:“考评显示,在考核年度内,确实你有一些参与的项目,但重点项目都不是你主导……”

    “谁说我没主导?我明明主导过一个项目,那项目是从头到尾……”

    “我知道,考核报告上注明了,你有一个自主开发并全程参与的项目,但因为签约是徐博士,所以按制度,考核成绩将全部归结于徐博士,你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业绩加分项,但综合你所出的所有行研报告质量、所有项目参与深度、以及与周边同事的合作事项,总的考核成绩为C。”

    “这不公平!我有一个主导项目,凭什么考核是C,而且这个项目是我挖掘的,如果不是因为我,企业还躺在名单上!”蕴雅嚷起来。

    “公司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企业与谁签约,项目就算谁的,项目怎么分配,由项目主办人决定。”

    “龟(规)他妈的腚(定)……”蕴雅想飙脏话,不过,她知道此话一出,就不是“工作能力”的问题,而是“个人人品”问题,涉及到对同事的人身攻击,接下来就该“收拾桌子、上交电脑和门禁卡”,卷铺盖走人并且得不到半点赔偿。

    拳头还没挥出去,就被罚下场——这不是她要的结果。

    蕴雅锁住喉咙——好汉不吃眼前亏!她放缓语气:“那我跨级申诉可以吗?”

    没想到专员说:“可以啊,你可以直接找总裁,毕竟你们部门是由总裁直管的。”

    专员这么一说,倒是让蕴雅骑虎难下了。

    这……?

    ……

    蕴雅坐在大厦一楼的咖啡厅,她中午实在不想去公司餐厅吃饭。尽管这段时间她强迫自己一切照常,但那口浊气一直堵在喉头。

    她怕遇到同事们的目光,似乎觉得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她考核“C”。真够难堪的。无论同事们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目光,蕴雅都觉得那是嘲笑。尤其不想见到同部门的那些同事:

    “我一分钟都不想跟他们呆在一起!”

    她点了一杯美式,她需要特别苦涩的味道来压住内心的委曲,可是喝到嘴里一点感觉也没有。她呆呆坐在角落,木然看着早上遇到的那个戴绿头巾的姑娘。

    那姑娘仍然一手喷壶一手抹布在柜台里里外外忙碌。蕴雅内心苦笑了一下:嗬,自己总有无限优越感,认为别人三年的省吃俭用还不够买她身上一件三个月工资的大衣……到底是哪来的居高临下的底气?

    她看见那女孩麻利地收拾完桌上的餐盘空杯,又轻手轻脚把椅子归顺到桌下,店内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女孩没有半秒歇息,提了拖把和水桶又去洗手间了。

    蕴雅去过这家咖啡厅的洗手间,男女共用。她简直无法容忍那马桶周遭的污渍,尤其是马桶前端那些可疑的点点滴滴。尽管她知道店员打扫的频率不低,但……

    “真是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为什么无论如何那最后的几滴总是会抖到外面呢?男人,呵……也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生物。

    蕴雅用过一次这里的卫生间之后,就再也不踏进这卫生间的门了。

    跟写字楼里的化妆间和洗手间完全不能比。

    她可以选择不用这里的卫生间,但“绿头巾”没法选择,“绿头巾”不但要面对,还要亲自打扫。

    她有高学历,这就是门槛。“绿头巾”就迈不进这样的门槛。因此她需要像一台机器一样不停歇地付出体力劳动:收银、清洁台面、打扫卫生间、巡视内外场、擦桌子、倒垃圾、清点临期品、核小票……无论多脏,无论多累。

    即使这样,“绿头巾”还要与她的同事竞争行政岗、管理岗,以期获得职业上升通道。日复一日,高劳低酬,直到吃完“青春饭”。

    赛道不一样,其结果有天壤之别。她和“绿头巾”年纪差不多,都在这栋楼上班,都早早来打卡,都勤奋工作。虽然在这个文明的时代,虽然职业同样受到尊重,但——同工同酬——“不同工即不同酬”,她的收入,当下也许是“绿头巾”的三倍、五倍,过不了多久,就会是十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

    所以,决不要感情用事,那是弱者的发泄和逃避,而不是智者的理性和理智。

    蕴雅收回思绪,她不能跟公司叫板。公司能招到徐博、唐博、张博、温博,就能招到十个百个“蕴雅”。

    蕴雅将目光收回到自己的咖啡上,她强迫自己冷静。

    难道是总裁这么定的?

    对呀,直管领导会亲自参与管辖部门的员工考核评审。这么说,难道总裁是认可我这个考核分数的?甚至,是他亲自给我打的分?

    是了,徐博士即使根据公司制度把项目纳入他自己的业绩考核范畴,但作为直管领导,总裁是知晓这件事的呀。跟踪了半年的项目,上月刚完成签约,但业绩考核和项目提成全部算到徐博士头上,难道总裁认为这很公平吗?

    怎么回事,他们在利用我?

    嗯……即使有不公正的待遇,即便遇到陷阱,我也要弄个明白。是我的东西,我一定要据理力争。

    可是,我的“理“在哪里呢?与总裁谈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有据啊。

    蕴雅想起14岁刚在国外上学时,一切都是自己壮着胆子与学校沟通——沟通选修的课程,沟通GPA分数,沟通多给一次考试机会,沟通迟交的作业……

    那时,老师从来不催促学生交作业,学校从来不搞考试排名,甚至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不对除本人和监护人之外其他任何人开放成绩单。在这种情况下,独自在外的蕴雅很容易找个理由“躺平”。

    刚去美国头一年,学校的那点作业对她来说简直是小儿科。她三下五除二,下午三点放学就无事可干了,整天躺在床上打游戏。

    潜意识里,她是通过游戏来麻痹自己。从小掌上明珠的她,一下子脱离了父母的呵护,寄人篱下,她完全不能适应。

    尤其是在寄宿家庭里,小女儿和她一样大,只要寄宿家庭的妈妈对蕴雅稍微好一点,小女儿就吃醋撒娇。寄宿家庭一家旅游,爸爸妈妈,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这小女儿还嫌不够宠爱,拍照时一定要挂在妈妈的脖子上,蕴雅在照片里也笑,不过,她总是尴尬地站在最边上。

    不管是哪个种族,不管是多大年龄,不管是哪个阶层,人们都如此渴望爱,渴望妈妈的爱。

    可是蕴雅没有。她只有躺在床上打游戏。

    14岁的蕴雅不知道自己的心理有了创伤。她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作业了,考试也不在乎,破罐破摔。

    第一年结束,蕴雅差点被学校劝退。

    既然没有人爱,那就自己爱自己吧。

    15岁的蕴雅鼓起勇气对校长说,任何时候她都没想过要放弃自己,她只不过暂时迷路了。从现在开始,她将回归正常。

    从此蕴雅开了挂。美国孩子晚上9点上床睡觉,她在地下室复习。晚上地下室暖气不足越来越冷,她穿着羽绒服坐在被子里,也要把第二天老师要讲的课预习好。每一次考试成绩一定要拿A,拼赢母语是英文的同学。

    单是学科成绩好,还不足以“优秀”。西方教育强调“精英”一定要有体育专长。因为他们相信,竞技运动能够培养人难以击垮的毅力。在体育比赛中,队员们能够懂得如何团队协作,相互配合,运用谋略,竞技兵法——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橄榄球、棒球、网球、篮球、足球,凡是对抗赛,蕴雅都甘败下风。

    她实在无法与那些从小吃牛肉、喝牛奶长大的同学对抗,她们的胳膊粗过她的大腿,她们健硕的身体,良好的运动素质,强大的肌肉力量,让蕴雅在竞技赛场上毫无存在感。一个小小的冲撞就能让蕴雅如一片叶子一样飞起来。

    为了能够有一个“体育特长”,蕴雅不得不选择了“无需冲撞”的体操。体操虽然没有直接的肢体冲撞,但仍然少不了磕磕碰碰,并且考验耐力与毅力。为此她每天早上6:00起床参加校队训练,吃不惯半生的牛排,为了保持体力,她就补充中国速冻饺子。

    15岁,那么小都扛下来了,那么孤独都扛下来了,那么痛苦也扛过来了,还有什么坎不能迈过呢?

    想到这里她给总裁发了个信息,约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