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理宗 » 东瀛之人喜汉种,临安新开五芳斋。

东瀛之人喜汉种,临安新开五芳斋。

    却说赵信租下了耽罗,留张和率五百护卫留守便又启程出发了。赵信本想直接打道回府,但是看着船舱里还剩了一大半的茶叶、丝绸、瓷器,赵信不甘心,他岂是半途而废之人。心中嘀咕道:“这高丽人也太穷了吧!才卖这么点东西!”其实这次卖的并不少,而是带的货物比以前多了一倍。

    赵信抬头思索片刻,绝对不能就这么回去,不然就去走一趟日本,打定主意的赵信命令船队调头向东开去。大概走了一天时间,赵信的船队在一处海湾靠了岸,岸边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城镇,城镇里似乎建有宫殿。

    赵信下船,带着一队护卫进了城。走在大街上,赵信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这大街上的人男的大部分身长不足四尺半,有九成男人的身高还不如赵信这个十岁的孩子。女人更是四尺上下的身高,根本看不到比自己高的人。

    赵信来到宫殿门口,见守门的是一个身高四尺余的武士,比自己还矮了一节。由于语言不通,只能靠手势交流,于是赵信一边说一边比划。赵信有点后悔为什么没有带耿格出来,那家伙跟人交流太牛了,只是这次出发时耿格说家中有事不能同行,赵信也不是强人所难的人,就答应放他回家去照料一下。

    那武士在弄清楚赵信的来意后,派人进去通传。不多时,从大宅里走出来一队倭人官员武士,领头的是一个不到五尺高的中年人,个头跟赵信相差无几,比身后的王义琛足足矮了一个头。赵信没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会说汉语,虽然有点蹩脚,但是最起码能够交流。

    据他说,他叫深田直男,是幕府将军的亲信,被派到这里管理对外贸易。这座小城名叫博多,是日本西面对外贸易的窗口。深田直男热情款待了赵信等人,不过吃的东西就有点让赵信不忍直视了,虽然赵信知道这应该就是深田直男平日里最好的饮食了,但是这些生鱼片和生菜叶子的组合确实难以下咽。

    席间深田直男安排了歌舞伎表演,给每一个商队成员都安排了陪侍,言谈中都是类似“我的,中国的,喜欢”这样片段化的汉语。看着这些身形魁伟的宋国商人,眼中掩饰不住仰慕与喜爱。尤其是王义琛,生的是身高六尺,面容俊秀。深田直男数次提要出,让自己的妻妾女儿陪侍王义琛,都被王义琛拒绝了。

    赵信知道王义琛平日好色,每有闲暇都会去青楼之类的地方,或者勾搭一些良家妇女妇女,可以弄到手的女人基本上来者不拒。今日表现却出乎赵信的意料,王义琛竟然直接拒绝了深田直男的好意。不过想想就能明白了,那一个个的东瀛美女长相倒还说得过去,只是这身高竟然每一个高于四尺半的。

    在博多的这些日子里,深田直男为每一位商队成员安排了单独的住所,让当地的日本百姓把房子腾出来给商队居住,将妻女留下陪侍商队,让男人临时到附近的亲戚家里居住。又把附近的年轻女性全部召集到博多来做陪侍,包括官员和武士的妻女。如果哪个女人没有和商队的人行房,第二天就会被处以严厉的处罚。日本的女人也以被宋国男人宠幸为荣,争风吃醋的事情屡见不鲜。

    博多是一座人口两三万的小城,曾经是日本对华贸易的桥头堡,在这里可以与来自日本各地的商人进行商贸往来,于是赵信在这里多逗留了两天。深田直男专门派了一些手下协助赵信的商队进行买卖,每日请赵信等人宴饮,热情的招待。这几日赵信反而闲来无事,每日里日出练功,日落而息,又恢复了自己以前的习惯。

    几天后,生意慢慢冷清下来,赵信辞别了深田直男。为答谢他的热情款待,赠送了丝绸三十匹,瓷器两百件。深田直男也回赠赵信珠玑、玳瑁、玛瑙等物上千件,又是感谢什么的,赵信都不知道他感谢自己什么。最后甚至想要把自己十来岁的女儿送给赵信,被赵信婉拒。看来日本人招待客人都是用自己的老婆女儿,日本人果然非同一般。

    看着从中国带来的商品还没有售完,赵信率领船队继续北上,每到一处村镇停靠或一两天,或两三天,根据当地人口数量来决定停留天数。所到之处无不被热情款待。

    又行了几日,天气渐渐凉了下来,赵信等人继续沿途贸易。来到日本大岛的北部,一群长相酷似中亚人的族群正和倭国人进行战争,这些人全部都披散着及胸长发,擅长使用弓箭,不过那规模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赵信对打仗没什么兴趣,现在只想一心搞钱。

    又过了两天,赵信来到了另一座岛上,眼见仄月一日比一日小,天气也越来越凉,此处已经见不到倭国人了,全部都是披头散发的黄白混血型的人。这里没有国家没有政府管理,只有大大小小的部落,虽说他们说着相差无几的语言,但是都是各自为政,可以说是一盘散沙。

    船队在走到这座岛后,在南面的海峡转向向东行进。由于天气转凉,赵信决定绕岛一圈就返航。但是还没有走到头,就刮起了呼啸的北风,赵信只能提前返航。赵信在岛上发现有不少人养马,虽然都是矮小的类似蒙古马,但是至少证明这里可以养马。赵信现在正愁没有地方养马,这里环境不仅适应,又没有建立国家,岂不是上好的养马地,比起耽罗不知道好了多少。赵信一直不知道日本产马,这次算是让他知道了,原来日本这么早就开始养马了。

    赵信得安排一下,把马先养起来,因为在机动车发明之前马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一匹马卖到宋国可以换一两黄金,而在这里养一匹马的花费甚微。而且这里的人以渔猎为生,对土地并不看重,赵信可以花低价把土地买下来。盘算好后,赵信打算明年派人过来经营这座岛屿。这岛上至少可以养几十万匹马,相当于耽罗的几十倍。

    赵信随即带着船队向西穿过海峡,张满帆,借着北风,风驰电掣般南下,仅一日时间就回到了博多。眼看已经快到月底,赵信担心这阵风过去以后行程会托慢,于是只是到博多修整了两个时辰就继续出发了。深田直男得知赵信回到博多,让随从带着食物来到港口为赵信的商队践行。

    赵信修整后继续向南出发,向南走主要有两方面考虑。其一,借助风势船走的比较快。其二,赵信想去琉球看看。又用了一日时间,赵信来到了小琉球,用所剩不多的丝绸瓷器又在这里进行了一天小规模的贸易,换来的货物也都是一些珠玑玳瑁之类的宝货。

    次日清晨,趁着风势未消,赵信又带着船队向西南而去,终于在风消失后不久来到了大琉球。赵信脑海里依稀记得大致的地图,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应该不会差太多,赵信船队所停靠的地方应该就是后世的台北、基隆一带。

    眼见朔月初升,东方的天空刚露出鱼肚白。赵信盘算着这已经是十月了,定制的大船还有十余天到时间取船了,这二十多船的货物也要想办法尽快出手。这些货里面有一大半的人参、鹿茸、熊掌、貂皮、珍珠、玳瑁、玛瑙等贵货,战略物资皮货等只有不到一船。

    这些贵货只有有钱人才会去买,而哪里的有钱人多?无疑是宋国。但是根据这两年的了解,赵信得知宋国虽然朝政腐败,但是国防各方面还很完善,少量走私还可能碰碰运气,但是大规模走私肯定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贿赂宋国的高官,以开方便之门。

    根据赵信掌握的资料,宋国皇帝赵扩虽为九五至尊,但是朝野政治都掌握在权相史弥远手中。史弥远和国舅杨次山伙同杨皇后内外勾结把持朝政,皇帝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吉祥物而已。赵信生平最恨贪官污吏,但是那是以前,没有贪官污吏他又怎么能发财呢,送点贿赂给他们就能获得几十上百倍的收益,如此算来有何不可呢。

    于是赵信派王义琛带着年前在吕宋所得的一架七尺高的牛血珊瑚打前站,去贿赂史弥远。自己带领商队在琉球修整两天,然后再出发回临安。史弥远收了王义琛送的牛血珊瑚果然心情大好,让赵信的商船挂起他们家的旗子,并让人打点了市舶司,给予方便。

    赵信回到临安已经十月初五,还有十日就是泉州大船的交货日期,这几日里赵信也是忙的不可开交。当然,再忙也没有忘记张福贵。赵信回到临安第一件事就是回透玉斋去找张福贵,因为他想将张福贵培养成自己的得力助手,以后要让他独当一面,赵信这几日无论到哪都带着张福贵。

    为了将此次带回来的贵货尽快卖掉,赵信花了六十万贯在积善坊的大瓦子旁旁买了几处相邻的大宅,开了一间宝货店,取名叫做“五芳斋”。但是却没有得力干将可以撑起五芳斋的经营,赵信只得让王义琛回京东将耿格调过来,连同家眷一起带过来,暂时来经管五芳斋的生意,顺便将生产出来的玻璃一起运送过来。至于这五芳斋以后让谁来经管赵信还没想好,赵信又开始上愁无人可用了。

    为了日后的生意更好做,赵信又在临安各处买了十来间店铺开起了绸缎布庄。以后筹集丝绸的货源要赶紧打通,至于茶叶,则可以通过马匹贸易,直接跟朝廷换取茶钞,所以赵信并没有准备大量的开设茶庄。

    忙碌之余,赵信也开始审视这张福贵。个子已经将近六尺了,比赵信高了大半个头,看来他底子不差。功夫练的也差不多,一套拳法打下来虎虎生风,看来这两年没荒废了。赵信决定将除分筋错骨手之外的功夫全部教给他,至于分筋错骨手的绝技,得等他心性定了才能交给他,以防他出去跟人斗狠。

    转眼,取船的时日到了,赵信让张福贵留在临安跟耿格学习宝货经营。自己带着数百船工到泉州、广州分别将船取回来,驾船向海州进发。回到海州已近十月底,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田星星和朱春造的船。由于天气转冷,造船工作已经停止,海面上飘着这三个月所造的六艘大船,看上去几乎与赵信买来的大船无异。

    经过了解,这六艘船还是让工匠泡在水里建造的,现在天寒水冷,无法下水,因此就停工了,让工匠们回家过冬,待来年再开始造船。赵信给他们提出建议,找一处小海湾,将口用泥土封住,将海水排干,等到来年就可以在海湾里造船,工匠们也不用整日泡在水里劳作了。

    朱春听后回答说:“那样造船花的钱会更多,我们这么造船每艘船六百两黄金就够了,如果围海造船估计至少要多花二百两。”

    赵信回答道:“我们要以人为本,多花二百两就多花二百两嘛!”朱春听后不再说话。赵信想了想又说道:“既然海州冬日无法造船,不如我们就去吕宋,这样的话一年到头皆可造船!”朱春本就是闽人,田星星又在闽粤地区近一年时间,自然知晓南方天热,冬季亦可造船,只是朱春知道吕宋是什么地方,田星星不知道罢了。二人皆说:“此计甚好!”

    于是赵信便张罗造船工匠南下事宜,要让工匠南下长久居住则需要将家属一并迁居吕宋,田星星统计一下一共有四千余人。赵信干脆就将此事全权交给田星星去办理,约定半月内启程。那些工匠每日能挣五百文钱,一年能干二百余天,一年就可以挣一百贯钱,听闻到吕宋可以一年做三百天,都很想挣钱,却不知真假,一时踌躇不前。

    田星星请示了赵信,干脆先拉他们过去看看,等回来再决定是否要前往吕宋定居,赵信然其言。因为赵信始终相信强扭的瓜不甜,让他们自愿自发的前往吕宋才是上策。

    安排了造船工匠南下吕宋的事情后赵信又开始上愁兵员的问题,现在两千多护卫留在占婆国两百,婆罗洲两百,吕宋两百,耽罗五百,能调用的仅剩了一千一百多人,而且驻守各地的护卫缺乏得力的统领,这些问题都是赵信所头疼的。

    一面想着问题一面回到沂源,经过沂源又来到泰安,赵信想看看彭义斌那边有没有得力的人选给他调用,也看看前几个月俘虏的将领有没有愿意投降为己所用的。

    赵信来到奉符县的州府大堂,正在训练士兵的彭义斌得知消息后立刻赶了过来。彭义斌来到大堂行了一礼,身后一人也跟着行礼,赵信不认得后面那人,做了一个询问的眼神。那员将领立即会意,大声说道:“末将李二措见过圣婴大王!”赵信听后面带愠色,那李二措赶忙改口说道:“属下李二措见过公子!”

    彭义斌也是后背一紧,他知道赵信不希望别人了解他的过去,只因与那李二措性格相合,便酒后多说了两句,虽然叮嘱了李二措不要提及赵信的过往,但是当时酒后没记清楚,看到赵信面露不悦才慌忙改口。

    这赵信虽然只是一个半大的孩子,但是犀利的眼神看的人脊背发凉,就好像被天敌盯上的猎物一般,让李二措冷汗直冒。他是见识过赵信的厉害的,他手下三千名花帽军,对上蒙古骑兵都丝毫不虚,愣是让赵信一个照面就打死打伤了七八成,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千人,自己也是身中数枪,差点见了阎王。

    赵信摆了摆手,瞥了他一眼,李二措冷汗立时往下掉。赵信问道:“彭元帅,本公子现在手下缺人用,有没有可堪大任的借给本公子几个?”彭义斌向赵信介绍起了李二措,彭义斌说道:“李将军能文能武,可独领一军,不知公子尊意可否?”赵信双目直直的盯着李二措一言不发,彭义斌会意,让李二措暂且退下,李二措听后也知道二人说的事情他不适合在场,于是识趣的退了下去。

    待李二措退下后,赵信问道:“此人可靠么?”彭义斌答道:“公子忘记曾与属下说起曹孟德用人之语?”赵信笑了笑,彭义斌继续说道:“况且其妻儿老小皆在奉符,他能翻了天么?”说罢露出一抹邪笑,赵信会意的露出了坏笑。

    原来这些天彭义斌也没闲着,派了几路经过特殊训练的人马,将赵信中意的和自己中意的金军被俘将领的家人,从各处偷偷接来带回了奉符。赵信接着又问了一些现实问题,乞活军现在虽然又得了大名、磁州等地,然而这些地方这两年经历了蒙古南侵掳掠和金国强抓壮丁,百姓大多或被掳走或逃难,是以十室九空,彭义斌扩军也招不到人,所以乞活军还是三十万上下的人数。

    乞活军虽然数量没有变多,却大多都成了经历血和火历练的老兵了。好在彭义斌用了赵信的与民生息的政策,吸引了不少逃难的人返回故乡。正是:黎民百姓皆求活,谁愿生活多波折。若是能安一方土,谁愿他乡去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