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话资治通鉴 » 秦国为什么能?(2)

秦国为什么能?(2)

    相对于秦国一贯优秀的表现,其他诸侯的表现则太不稳定,起起伏伏。

    韩国的存在感一直比较弱,几代韩王加起来的知名度可能还比不上一个刺客聂政。加之韩国的老板们脑回路都有点奇特,对内,连下属间最基本的团结都搞不好,致使刺杀之风盛行,刺杀事件不断;对外,本想搞一场神不知鬼不觉的间谍行动,不但诡计被识破,而且人员还被策反,留下了郑国渠的千古笑谈。韩国的人才也乏善可陈,难得出一个令秦国都垂涎的韩非,却只能长期坐冷板凳。如果没有申不害这个厉害的大总管操持十五年,韩国可能压根就挤不进战国七雄的朋友圈。再说韩国虽然面积不大,区域狭长,但战略位置却非常重要,就像个钉子一样钉在诸侯的核心,是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咽喉,因此也被秦国当成了必须拔掉的眼中钉。

    赵国属于锋芒毕露型的,从赵襄子公开跟智伯叫板,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不甘人后的特质。可惜赵国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做到均衡发展,军事上异常强大,政治上却一塌糊涂,特别是在接班人这种关乎国家命运的问题上过于随意化,致使国家经常因为高层的争权而陷入动荡。风气一旦形成,各级竞相模仿,致使廉颇、李牧这样支柱也因为小人的构陷瞬间倒塌。从地理位置来说,四战之国的赵国也是最具实力与秦国抗衡的,可惜因为领导层缺乏战略眼光,总是被秦国牵着鼻子走,错用赵括,错失廉颇,错杀李牧,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又岂能给出对的结果。

    魏国是典型的高开低走,出场即颠峰,经过文侯魏斯的一系列改革,魏国是诸侯中第一个走向强大的国家,可惜儿孙们不争气,一代不如一代,把魏文侯辛辛苦苦打拼挣的那点家业败得一干二净。应该说,得益于魏文侯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深厚土壤,魏国的人才可谓是济济一堂,而且从这些人才另谋高就后的表现来看,都是治国的能臣,可惜连信陵君这样的王亲国戚最终都只能郁郁而终,更何况那些出身于底层的人才哪还有抬头的机会。从地理位置上来讲,魏国是秦国觊觎东方的跳板,因此也是历代秦王重点敲打的对象,修理的最惨。

    楚国经过吴起改革也曾风光过几年,可惜与秦国商鞅变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商鞅走了,变的“法”留下来了,而吴起一走,变的“法”也全部带走。由此可见,楚国的保守势力是非常顽固的。对内过于保守,目光就会短浅,国家因循守旧难以发展;对外过于保守,腰杆子就不硬,国家低声下气接受欺凌。因此,楚怀王这样的下场也就不足为奇。同样由于保守势力的顽固,就失去了人才百花齐放的环境,楚国也是人才最稀缺的国家,就连春申君这种号称礼贤下士的人,也没见他礼出了什么样的人才。从地理位置看,楚国横贯东西,独占南方半边天,疆域面积大,战略纵深长,难怪王翦要六十万大军才肯灭楚。

    燕国偏居一隅,本可偏安一方,偏偏遇到了一些脑回路不太正常的老板。比如燕易王,几句话就能让他把王位禅让给总管,造成子之之祸,被邻居趁火打劫,差点走上灭亡的边缘。再如燕王喜,也是几句话就让他贸然发动对赵战争,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应该说,赵国横亘于秦燕之间,是燕国最天然的屏障,毁掉赵国无异于自毁长城,可惜在秦国远交近攻策略的拉拢下,几代燕王都在干着挖自家墙角的事,等赵国真的灭了,秦军可以在家门口自由转悠的时候,又狗急跳墙做出了刺杀的赌博行动,又能有多大的翻盘机会呢?

    齐国自从田齐代替姜齐后,相当于来了次凤凰涅槃。田齐自齐威王开始发威,到齐湣王开始膨胀,至少秦国在准备自称西帝的时候,还要拉上齐王一起当回东帝,从而产生了一种可以和秦国平起平坐的错觉,开始四处叫嚣招惹是非,终于被仇家抓住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经历了磨难之后的齐国学乖了,不惹事,也不做事,独善其身。从地理位置来说,齐国东临大海,西边与秦国还隔着好几条街,周边的小伙伴又疲于应付秦国的侵扰,因此对于齐国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战争而是和平,长期的和平环境让齐国居安不思危、养兵不备战,等到敌人打过来的时候,连最基本抵抗都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