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跑跑小王爷 » 第19章 发展

第19章 发展

    鄂军建设走上了正轨。李铭成天也高高兴风风火火的。今天兵种划分也完成了。保留了200长枪兵200刀盾兵,600火枪兵。兵力还很单薄,后勤也靠王府。但李铭还个个乐呀。乐了之后就是忧愁了。因为李铭从管家李铭的态度变化中感觉到了王府财政也不是很宽松了。这些事母妃从来没对李铭说过。但李铭不能心安理得。与母妃详细讨论后决定两手办法。第一是要在珠江口西岸,尤其是东江下游大量购买荒地开垦良田。第二是要组建鄂王府的海上力量,因为李铭告诉母妃曾听江上客商说过福建与夷州之间有澎湖列岛产珊瑚,又说南海南边有爪哇国产香料,这些都是紧俏货。鄂王府要是能参与其中交易定能赚钱。鄂王妃觉得远航爪哇不比实际,去澎湖采珊瑚或买珊瑚还可以试一试。她不知道李铭真正的想法是台湾,台湾广阔的平原,台北的煤矿金矿。这些只有徐徐图之了。与母妃商谈了鄂王府大概发展方向,也没个具体细则。鄂王妃说会派人去收购土地,也会打听海船海贸的事。叫李铭先安心训练部队就行。李铭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枪管。也吩咐了李晨多收购些打火石来,这东西不常见,需早点到大城市去采买。李铭来到江边,陈旺在江边建了个水力作坊,经过陈旺秦泰等人一番研究终于弄出了水利钻枪管的机器。用厚重的木头做机身,上面还压上大石头,增加稳定性。为了驱动机器,水轮转叶也弄得很大。一排同样的机器一根根钻头滋滋的缓慢的转动着。不管它多慢,只要能钻就行,大不了继续增加机器吧。看着这些机器,李铭一拍脑壳,差点把鄂王府的本行给忘了。那就是布庄。李铭相信只要把纺织机改进了加上走私盐的生意,养活一千人的鄂军肯定毫不费力了。李铭从后门回到王府在训练场给鄂军讲了段故事就又找到母妃打听王府布料生意。王府在广州有两个布庄,莞县一个布庄,惠州一个布庄。布料来源主要是从江南购买,请镖局押运回岭南,有时也通过搭乘大海商的海船回来。也有一小部分布料是岭南本地农妇所织。鄂王府也从封地和周边百姓手中收购布匹,一般都再转到各地布庄。李铭叫母妃弄一台织布机到王府里来。鄂王妃现在毫不怀疑自己儿子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不知道儿子要弄织布机具体要干啥,能干啥。当织布机弄进王府后李铭仔细观察了一番。前边就说过李铭有木的渊缘。这次打算把横式的纱绽改为竖式的并根据机器大小把1个纱绽改成8个纱绽。为着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伤泄密的危险。李铭又打算独自完成这个任务。并把一整个院子由亲卫军严格监管起来。一周后李铭终于改造完成。以后由木匠坊的木匠分开制做不同的部分。核心部件在王府里制做。其它部件在封地里的木匠手中定做。最后在这个院子中由鄂军亲卫军轮流来装配。当鄂王妃见到李铭改好的第一台纺织机试机后,鄂王妃和一众亲近都兴奋了。大家更加对鄂王府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王妃也不用再为钱财发愁了。有此神物何愁不发财。鄂王妃得知李铭的想法后当即决定在王府后边再扩建几个院子用做织纺并扩大围墙院子围起来。李铭只是提出要多打几口井,最好开渠引江水过来。用以防火。并没想什么现代化车间什么的。四合院化保密安全不香吗?刚好割谷子的时候又到了。土地也能腾出来。虽然土地名义上是王府的。但也是要给补偿给被占土地的百姓的。因为王妃的贤德。征收土地的事情得到顺利解决。李铭也发动鄂军帮助割谷子,先割征收土地的谷子,再割军属家的谷子,最后帮封地里困难户割谷子,直到结束收割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堵没得到帮助的人嘴,也增加军民鱼水情。割谷子的时候李铭还改进了打谷子的方式。原本百姓们收割谷子的方式已经和李铭前世很接近了,只是打谷子时使用的石板。李铭我来本地木匠。让木匠按照前世农村打谷子的架子打造一个,这种工具叫什么名字已经忘了。四边是木头,中间是竹块。打谷子时谷粒能从竹缝间落下。本地木匠做好后,农民伯伯一试果然比石板好用,速度快了不说,抛撒的也少了。王府木匠坊做枪托的工作也经完成。李铭发动所有能发动的木匠赶制出一批打谷架子,迅速投入生产。大大加快了封地百姓的收获工作。剩余的劳动力也有用处,鄂王府已经在东江下游购入大量荒地。许多封地百姓空下来后主动去开垦更多土地,并招来亲戚,亲戚的亲戚。王府招人开荒都停了。买土地的速度都赶不赢亲戚来的速度。都因为王妃的贤名远播。

    这天李铭又提起了去澎湖的事情,然而解决了经济危机的鄂王妃已经对珊瑚买卖不太上心了。不出海溜溜,这部队除了训练还能干点啥?总不能干等乱世到来吧?李铭又陷入了迷茫。日子一天天过去,刀盾兵练成了长枪兵,大枪兵也练成了火枪兵,火枪兵也练成了刀盾兵长枪兵,你说无聊不无聊。钢铁枪管已经造出了200余支。李铭成画出遂发枪图纸后连续几天守在铁匠坊督促工人们各自生产不同的零件。待工人们熟练后才又回到部队。告诉陈旺,待所有零件达到够200支燧发枪后再告诉自己。到时再由李铭陈旺陈进找间单独的房间亲自安装。为尽量不泄密,李铭同时命工人也打造些不需要的零件以掩人耳目。遂发枪的零件太小巧,报废率还很高。又过了两月才弄出200支燧发枪的零件。李铭兴奋激动的回收了部队里200支一代李氏火枪。三天三夜几乎不眠不休。去除一代的竹管换上钢铁枪管,才改造装上燧发枪零件。三人完成了200支第三代李氏遂发枪的组装。终于训练场上嘭嘭嘭冒起了一阵阵白烟。见证了遂发枪的威力鄂军士兵们高兴得都跳了起来。现在颗粒火药也该搞起来了。那样遂发枪的威力将会更大。鄂王妃也来见证了遂发枪的第一轮试枪。没错,李铭为了充分展示遂发枪的威力,第一次试枪就买来了50个陶罐吊在架子上。50支遂发枪在80米外一轮齐射,击中打破了33个陶罐。李铭兴奋的告诉母后以后弄出颗粒火药,威力更大。李铭没听见鄂王妃低声自语:“我儿有此利器,终有回长安之日。”李铭只知道用米浆裹出火药颗粒。具体操作叫母妃安排可靠女仆试做。鄂王妃指派了清甜清苑主管颗粒火药的试制,也是打算在正在扩建的王府部分选一个院子,不过与织纺分开在两头。李铭提出先在王府内找个偏僻小院试制,试制成功了将来就可以在新院子里大量制做了。鄂王妃看着李铭兴奋急切的模样笑着点头答应了。火枪有了,李铭又想起了大炮来。李铭又来到铁匠坊,跟陈进大概说了大炮的概念。陈旺说:就是超大号的铁管子吗?”李铭说“虽也算是大号的铁管子,但做法却完全不同了。”李铭又给陈旺讲筑炮要筑模,通过浇筑铁水成形。原理简单,但要精益求精,质量不合格可是要人命的。接下来李铭把自己对筑炮的有限的知识都讲话了陈旺。特别说了要弄一种浆体使模壁光滑,要想尽办法增加光滑度。李铭决定用现有的场地先试筑大炮。其实筑炮要更大的场地。于是扩大铁匠坊的诉求又送达到了鄂王妃这里。然后王府继续征地。王府扩大计划又增大范围了。筑炮真心太考验匠心了。李铭也要守在铁匠坊时刻注意。几个半桶水李铭陈旺秦泰又找来泥瓦匠就开始了折腾。第一步先打制木制阳模就是个大难关。没有现代的机器。李铭本提议做大号的锯台。被秦泰否决了。地方小难度大。所以直接用斧头劈,用刨子刨。别说一个月下来不知报废了多少残次品。总算弄出两个满意的阳模。李铭真不知是做锯台好还是不做锯写好。反正要做也是以后扩大铁匠坊再做了。现在开始做泥范。叫泥瓦匠调制出最好又细腻的泥料做泥范。这个李铭就只能当个旁观者了。要做多厚的泥范。大家都不清楚。只能往厚里做。能操作就行。然后烘开。停滞两三天后,开始了打磨工作。李铭想到的办法是竹条上沾上树胶和细沙。让学徒一直磨呀磨。这第一次筑炮,李铭也没要求炮身太长。两米吧。刚好竹片能磨到底部。太长了就不好磨了。二架阳模做了6架泥范。磨好后在泥范芯柱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然后等了7天让其阴干。又用了7天浇筑。终于6门大炮成形了。不放心又用竹条细细打模大炮内壁,最后还用布用丝稠磨。一月后李铭才敢试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