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只是个路过的修士 » 第五章 饭呢?

第五章 饭呢?

    李经年很想来一句,这是个误会。

    然后就看见小丫鬟眼睛亮亮的,满眼的期待都快变成了小星星,“公子,这是真哒?”

    顶不住,真的顶不住。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没见过啥世面,第一次被这种眼神盯着的小年轻,李经年死活说不出拒绝的话。

    李经年没敢看她,微微点头,“嗯。”

    嘻嘻。

    小丫鬟喜滋滋的,对着小二开始报菜名。

    李经年数次想要开口,还是欲言又止。

    罢了,等吃完饭再解释吧。

    晏鸢托腮打量着湿漉漉的少年,李经年看起来也就二十左右,衣服有点朴素,长得挺俊,眼睛很好看就是有点呆呆的。

    还有那欲言又止的小模样,青涩啊。

    “小弟弟,约姐姐吃饭是很贵的哦。”

    面对着晏鸢的挑逗,李经年明显懵了一下。

    有点搞不清楚状况,这人一言不合坐过来蹭饭,自己还没说她呢,可是看现在这情况似乎又不想蹭了。

    咋回事?

    二哥没教过这种事情啊。

    莫非还要找本《情商》熟读一下?

    “没事,我少吃点就不贵了。”

    李经年不知道说啥好,干脆想到啥就是啥,他大概能明白眼前小姐姐的意思了,既想蹭饭又担心他掏不起钱。

    应该是这个意思。

    晏鸢噗呲一笑,“怎么,你这是嫌弃姐姐很能吃吗?”

    “呃……能吃是福,二哥说天下人以前是吃不饱饭的,现在多吃点也没事的。”

    这是李经年的真心话,二哥没教过自己怎么和女生吃饭,但是这件事真的教过他。

    《寰宇人物志》简称《人物志》曾有记载,很久以前天地间灵气稀薄,土地贫瘠,就连修士都不能凭借餐霞饮露的精纯灵气活着,人间更是谷物不生,饿殍遍地。

    这是万年都难得一遇的天地劫难,谁也不清楚为什么灵气会变得如此稀薄,有人说是因为阴阳混乱,还有人说是大道本源有损,末法时代即将降临等等。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这场天地劫难莫名其妙的被解决了。

    只是具体是什么人,用了什么方法解决的谁也不知道,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段历史,即便是有人知晓也无人会在意。

    毕竟当今天下,洞天福地不少,灵气更是浑厚,便是人间也年年丰收,五谷粮仓早就满的不能再满,怎么看都是一副盛世模样。

    又有谁关心那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大劫呢?

    更有些人认为那段历史是虚构的,为了告诫人们不要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不要奢靡过度,应当勤俭持家等等。

    李经年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发生过的,《人物志》不会骗人,二哥也不会骗人,顶多会隐瞒些什么……

    李经年想起二哥当年讲述这段历史的表情,有些缅怀,有些无言,那副深思的模样明显是当年的见证者,他很可能知道更多的内幕,只是没有告诉自己罢了。

    二哥和三哥从不主动提及有关自己的事情,而这段历史是李经年第一次知晓有关于二哥的事情。

    所以他一直将这段历史,这件事铭记于心。

    正是出于这样的潜意识,他才能说出“我少吃点就不贵”、“能吃是福”这种话。

    是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少吃点可以让眼前的两位瘦瘦的小姑娘多吃点,多吃真的是福。

    何况他早就辟谷,所图的只是没尝过的味道,只是一种单纯的口腹之欲,和需要饮食的普通人而言,少吃点自然算不得什么。

    只是这有点赤子之心的单纯念头,落在晏鸢的耳中就变得有些奇怪。

    “小弟弟还真是质朴……你该不会是个隐士吧?”

    晏鸢有些疑惑,有些惊讶,不太笃定的语气有似乎有些犹豫。

    就这谈吐,这莫名其妙的知识储备,这呆逼模样,哦对,还主动淋雨呢!

    怎么可能是个正常人,隐世家族的人?

    三花城明面上没什么修士,起码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但是晏家属于最顶尖的那么一撮人,所知会比普通人多一些。

    比如有些隐匿深山的修行家族,一般被叫做隐士,或者不知道在何处的仙山神迹,住着仙人和各种仙家宗门。

    眼前这位看起来不大的少年,一副和世间格格不入的样子,真的很像传说中难得一遇的隐士。

    “隐士嘛……嗯,应该算的。”李经年沉吟片刻,默默点头。

    应该没有比李经年还要隐的隐士了,寻常隐士无非是不和外人打交道,而他就比较离谱了,他甚至不和雨雪霜露打交道,就连四季变换也不和他们小稻山玩。

    “怪不得感觉你啥都不清楚呢,也不知道你家长辈怎么会放心让你出山的。”

    晏鸢颇有些好奇,越打量李经年,越发现这少年除了长得俊之外还真没什么特别之处,看起来就不太灵光的样子。

    李经年挠挠头,“正因为很多事情不清楚,二哥才让我下山学习的。”

    “学习?学什么?”

    李经年看见了送来的饭菜,还有外面连绵不绝的大雨,世间的尘埃都被雨压下,化作深深的土壤。

    “不知道,我想下山,二哥就让我下山了。”

    晏鸢眨了眨眼,那懵逼的样子一如踏进酒楼的李经年。

    李经年却是面带怅然,心里犹如明镜一般。

    他将自家二哥看的透透的,依照二哥的性子,真要安排自己做什么一定会提前通知的,即使只是让他下个山。

    这次无非是顺着他的话,同意了他下山的想法罢了。

    二哥在明面上为他和自己找了个下山的借口,似乎不这样就没有促使李经年离开的理由一样。

    二哥一直给他空间,做选择的空间。

    李经年无父无母,从小到大就只认识二哥和三哥,整个小稻山就他们兄弟三人……呃,还有一个从未见过的大姐。

    他跟着二哥学阵法、丹道、炼器、琴棋书画,甚至还要了解诸多大能人物的生平经历,同时跟着三哥学法门神通、十八般武艺。

    就算他不主动思考,不去过问,也十分清楚,二哥和三哥对自己是有所期望的,他身上背负着某种因果也说不定。

    《人物志》记载了古今许多大能,那些世家出身,大宗门的弟子学习的都没有他多,没有他精,而那些大能自小就背负起了家族命运,宗门未来。

    自己又背负了什么?

    二哥和三哥希望自己做些什么,小稻山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

    这是以往不曾主动去探寻的问题,却在下山之后自顾自地从脑海里蹦出来。

    毫无疑问,他是真正的隐士。

    而他的入世就代表着某种责任的开始。

    二哥说让他去人间学习,换句话说他的责任就在人间。

    自己想要下山看看雨雪,了解人间百味,甚至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哪怕是劫匪都能让他冒出一些兴趣。

    是不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指引。

    暗示他应该下山了,应该入世了,应该知道什么是风雨,什么又是凡尘。

    这些问题或重要或不重要,李经年没有方向,甚至找不到根据,只是一些无端的联想。

    李经年并不在乎问题本身,他理得清楚自己的想法,他是因为兴趣下山的,便随性就好,若真有什么特殊的责任,那也无非就是二哥或者三哥的希冀罢了。

    老天爷平静的注视每一个人,没有谁多么特殊,也没有什么事是非他不可的,最多是二哥和三哥想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或者说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整不好就是认不清自己,他才有了下山的念头,看见凡俗小说中的人,与《人物志》中记载的天地大能迥然不同。

    潜意识里他只是想了解更多的人生,来确定更真实的自我呢?

    这都是玄之又玄的问题,他相信天道冥冥,既然纠结不清,尚不如顺其自然。

    就比如他能接受眼前女子莫名其妙的蹭饭行为。

    咦……

    饭都哪里去了?

    怎么记得不久前刚端来各种的佳肴啊。

    “嗝!公子真好,小姐从来不敢让我在这家酒楼吃饭。”

    晏鸢掩嘴轻笑,李经年嘴角抽搐。

    他再呆逼也知道,这身材娇小的丫鬟刚刚把饭吃光了,简直就是个人形饕餮!

    说好的下山品人间百味呢。

    结果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