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带着心事去旅行 » 关帝庙的“作用”

关帝庙的“作用”

    整理游记,翻到几张关帝庙的图片,那么这章就来说说这种古迹吧。

    关帝庙这种建筑(或建筑群)并不罕见,它们无论规模大小,大都是香火旺盛之地。其中不乏A级景区。

    经常看到游人路过,拐进去上一炷香,或专程而来叩几个头,嘴里念叨很久,然后默默离开。

    那么这关帝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看庙里供的人就知道了。

    关帝庙里只供一个人,就是关公,人称关二爷,大名关羽,字云长。

    他被后世尊为“武圣”,在民间声誉极高。

    在我第一次参观关帝庙之前,并不知道关羽与孔子两人一武一文,地位相当。

    大吃一惊,肃然起敬。

    后来去海外旅行几趟,发现事实上不仅中国人有关帝庙,其他国家包括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地区,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拜关公的传统和规矩。

    日本全国的关帝庙加起来有几百座之多。

    且对于关云长这个人物的尊崇,很多宗教是相通相融的。道教、藏传佛教都对其有所供奉。

    那么,世人为什么要拜关公呢?

    我在前篇关于“越王勾践”的绍兴游记中曾经提到过,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为后世所创造的“价值”,往往不是金钱可以衡量,人活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终归不值一提。但,精神可以永存。

    对于中华民族,包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他国很多民族来说,关公,是一种“精神”。

    关云长一生仗义赤诚,是忠肝义胆的杰出代表。上千年的时间里,随着年代不断更迭,关公的形象也渐渐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古至今,关羽这个名字从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演变成了一种社会性质的群体信仰。

    这“精神”背后的具体含义,不同时代,在每个参拜关公的人心目中各有不同。

    说两个我在旅行路上遇见的关帝庙。

    【1】

    我在山东济南旅行时,去了一趟著名的景点:芙蓉街。原本只是带着一腔“吃货”的热情准备大快朵颐的,没想到在这条“小吃一条街”的中部东侧发现了一座关帝庙。

    这是一栋清代建筑,庙本身面积不大,不留神观察还以为是一间民宅,但香火却格外旺盛。

    当时正值新年,不断地有来往游客进出,烧香、磕头,虔诚恭敬。

    芙蓉街之于济南,有着类似于南锣鼓巷在BJ的“地位”。清朝时,此处是一条文人显贵云集的胡同,周围遍布各类“教育部门”,府学、文庙都在附近,就连科举“考场”贡院都在芙蓉街一带,文化深厚、历史久远,雅致中带着一些市井气息的轻松。

    小时候曾在济南历下区读书,格外喜欢泉城路一带的老城味道。那会儿泉城的水还没有过多的“人工干预”,芙蓉街上的“老字号”们日渐式微,四周老街错综交织,泉眼到处都是,古迹众多,但大都脏脏、破破的,疏于治理。

    如今大明湖景区越建越大,济南的城市风光越来越漂亮,古城修葺一新,芙蓉街上残破的老建筑很多都不在了,但万幸,关帝庙作为一处百年古迹保存了下来。

    【2】

    此前辽宁旅行,去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叫朝阳。

    朝阳是一座有着6000年人类文明史的古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的朝代更替和中原没什么关系,五胡十六国杂乱相处,谱写了灿烂而迷离的华夏文化。

    在朝阳,我发现了一座1000多年历史的关帝庙。

    朝阳关帝庙是一个三进式院落,中轴对称,牌楼、大殿、戏台错落有致,算不得宏伟,倒也森严肃穆。与其他古庙门庭若市的繁荣景象不同的是,这座关帝庙的大门紧闭,庙内冷冷清清,俨然一处办公场所。

    一问,才知道此处已被作为一处重点文物单位保护了下来。

    这座庙的历史沿革可以算得上是辽代以来对朝阳市“身世”的一个见证。

    最早,它是一座佛教寺院,寺里有座佛塔,世人称为“东塔”,供着舍利子。说起来朝阳算是东北佛教的“祖庭”所在地,这个城市原本有三座千年古塔,南塔和北塔历经1500年风雨至今屹立不倒,而这座庙里的东塔在清朝年间倒塌,只剩一个塔基。

    据说庙前的牌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甚至曾有建筑学院的专家不忍看其风吹雨淋,建议将牌楼移去博物馆,但文物部门表示,此举未免破坏寺庙的“气韵”,故未能成行。

    清朝后期,有中原“闯关东”者迁来此地,为补足“风水”,将这座庙更名为“关帝庙”,沿用至今。

    中原人拜关公的意义,类似于沿海的渔民拜妈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边关修建关帝庙,是为弘扬民族精神、鼓舞官兵气势;经商人士和封建社会的官员们喜供关羽,以保佑自己在商界和官场“过五关斩六将”……再后来,普通百姓求寿、求学、求药、求子、求姻缘、求平安,都去拜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