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带着心事去旅行 » 南浔古镇:嘉业堂藏书楼(二)

南浔古镇:嘉业堂藏书楼(二)

    长三角自驾游,路过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得知此地有一座名建筑:位列“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嘉业堂藏书楼,曾收藏古今中外旧籍数十万卷,且经历上个世纪的重重战火之后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随即前去游览。书接上文:

    嘉业堂藏书楼的创建者是清末南浔首富刘镛之孙刘承幹。

    刘承幹出生于1881年,此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的十年,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内部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渴望加剧了它们扩张的野心。随即,英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继爆发,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成长于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肩负家族“长子长孙”之表率重任的刘承幹,有着和同龄人不同的命途和际遇。

    首先,家族中到他这一辈已经三代都是富商,家财万贯,无银钱之烦恼。一出生就拥有别人一辈子都赚不到之财富的刘承幹在20多岁考取秀才用才学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后,先是做了这么两件事儿:

    行善事。捐巨款赈灾,也算是沿袭家族祖辈之“传统”。通过此途径,刘承幹为自己捐得了四品的闲职。朝中有人好做事嘛,这也是历代富豪们的一贯之举。

    搞藏书。斥巨资买书,这是为完成继父刘安澜的遗愿,也是刘承幹的兴趣所在。嘉业堂藏书楼就是打这儿来的。

    刘承幹自幼就和同龄人的爱好不一样。他不喜欢新潮的玩意儿,小小年纪就一副“遗老”作风。比如,他对史学书籍非常感兴趣,维护清风清韵;他的内心十分“怀旧”,始终不太愿意接受“民国”的建制;他喜欢自己雕版印书,这样的刻书印刷术从唐代流传下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年是官府的“专利”,至民国时期早已不再流行……

    此外,刘承幹年纪轻轻就有能力鉴赏各类古董和文物,最擅长鉴别古书:

    那会儿的书籍不像咱们现在,作者、策划、编辑、设计分别是谁,哪个出版社出版、谁家印务公司刊印,以及多少字数、第几次印刷、第一版发型自什么时候……都给你标注得明明白白,那会儿没有。那会儿的很多古书都是手抄本,甚至还有一些印在各种木头和竹签子上,非常珍贵,可能一世就存这么一本儿。而刘承幹的本事就是,拿过来,翻开嗅一嗅、读几页,就能说出这书是哪朝哪代的版本、大致什么来路……

    也正是因为刘承幹综览百家、博学多识且赏书水平颇高,所以人不到中年就结交了一大批的诗人、学者、考古学家以及各等高士,包括日本的知名汉学家松崎鹤雄也是他的朋友。这也为他30岁那年花重金从日本收回流入海外的宝贵书籍——如“镇库之宝”宋版四史等绝版藏书——谱写了前曲,同时也让刘家在抗战时期免于日本人在湖州各地燃起的战火。有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

    说的是松崎鹤雄老婆的舅舅是一位日本侵华的将军,受这位外甥女的叮嘱,当时日本人炸平了南浔,唯独留下了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楼……

    到了1920年,刘承幹的藏书已成规模,于是他在刘氏家宅小莲庄的旁边圈了20亩地,花了4年时间、12万资金(约人民币2个亿左右)建造了这座著名的嘉业堂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