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若此路不能回头 » 第九十五章 一子落错(三)

第九十五章 一子落错(三)

    “吾乃楚国太子,楚国兵力强盛,我父王勤政爱民,若此生没有意外,吾会为楚国开疆拓土,平定天下,若出了意外,不过马革裹尸,但也是为国捐躯,所以帝君告不告诉吾此生命运,在楚刑天眼里,都没有任何区别。”说到这里,楚刑天眼神和语气都坚定了许多。

    见眼前青年男子看他的眼神从畏惧到疑惑再到此刻的平和,还有他说的那些话,反倒是丛阳陷入了沉思,对于楚刑天这样的凡人来说,“一生”竟是如此的简单?

    “那你,就不想知道中间会发生什么?”丛阳蹙眉问道。

    楚刑天扬首,“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过殊途同归,知道不知道又有何妨?况且,若是知道,总去趋利避害,这样全知的人生岂非没有半点乐趣。”

    丛阳沉默,知道如何开始,所有的过程,最终的结局,那整个人生就如走马观花灯,楚刑天知道这些,那他就成了自己人生的旁观者,如他所说,确实没有半点乐趣。

    “哈哈哈,哈哈哈哈。”丛阳忽然释然一笑,在他笑的瞬间,四周霎时雷声滚滚,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原本高挂天空的明月也被铺天盖地的乌云遮掩起来。

    楚刑天努力稳住自己的身形,看着因眼前天神一笑就引起的环境的变化,不禁更加无语,他看向身后还被定在原地的兵士,隐隐有些担忧,“帝君,不知帝君可否放他们离开?”楚刑天努力凑近丛阳大声问道。

    可话音刚落,就发现眼前白光一闪,眼睛被刺得根本无法睁开,等再看清四周时,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楚域也重新在自己耳边说话,“太子殿下,蜀王已经不见踪影了,我们绕过蜀军从侧面离开吧。”

    追来的蜀军人数比他们多很多,硬碰硬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楚刑天闭眼,看来楚域对他们刚刚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这样也好,他点点头,再最后看了一眼丛阳消失的夜色,举手示意道,“回永宁。”

    而在丛阳看不见的另一片空旷平原之上,丛阳还呆呆的站在原地,面前跪了远远的跪了恭谨的一人,待那人抬起头来,丛阳的心神才被拉了回来,“你是,雷神越陵?”

    上古时代,在天帝玄守并未登位,三界还因为上任天帝羽化而陷入混乱之时,雷神越陵应运而生,成为与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共同平定了天界之乱,同时助玄守登上了天帝之位。

    凡天雷所经之处,电光闪烁,定有雷神的身影,她也是三界之中唯一可以控天雷之神。

    同时,她也是天界之中罕有的早早的就与酆都帝君丛阳相识相知的人。他们在差不多的时间登天界神位,只是一个出没于高高在上的天界,一个一般都待在凡界或冥界,鲜少有碰面的机会。

    “丛阳君,十万年未见,您,与从前不一样了。”越陵行过礼以后便优雅的站起身来,也并不像三界其他神仙一样称呼丛阳为帝君,而是如同一个老朋友般,叫他丛阳。

    毕竟在越陵心里,他们确实曾引为知交。

    “十万年。”丛阳仰头看像天空,自己的命星高高悬挂于穹顶之上,明亮闪烁,少有能与之争辉的星,可惜正是因为其光芒过盛,周围也并不能看见其他星的踪影。

    “又是十万年过去了么,时间过得真快。”丛阳道,“可为什么上一个对我说,十万年过去了的人,我竟想不起他是谁。”只记得有谁也曾在他耳边说过这样的话。

    他就是在这样漫长又没有尽头的时光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十万年,也遗忘了一个又一个十万年。

    原本,还有个沧溟一直陪着他,陪到他已经习惯他的存在,好像自己有手有脚那样自然,可是现在,沧溟怎么就突然不在了。

    “是啊,我还记得上次与丛阳君会面还是在丛阳君从前的住所昆仑山,你我二人月下对酌,后来沧溟君中途赶到,还怪咱们没有给他留酒。”

    说到这些,越陵好似心情十分愉悦,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然后呢?”丛阳忽然好奇的问道,因为越陵说这些,他居然半点也回忆不起来了。而他之所以记得眼前这个人,是因为在从前的记忆里,眼前的雷神越陵,杀伐果断,以及其强势的手段和深不可测的修为帮助玄守平定了三界。

    脑海里他们并肩作战的回忆有不少,可她说的什么月下独酌之类的,他一点也想不起来,而现在之所以问下去,只是因为她提到了沧溟。

    “后来……”越陵苦笑着摇了摇头,神情不似先前开朗,“丛阳君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出现在昆仑之时,身边便多了一名女子的身影,然后,我就再也没与丛阳君见过面,直到现在。”

    “又是一个女子,难道真的是孟姜……?”丛阳独自喃喃道,“你说见到那名女子是何时?”丛阳忽然问道。

    越陵正色,“五万年前。”

    和司命说的果然是同一个人。

    “日月轮转,永不相见。”司命的话忽然又回荡在他耳边,他的心忽然跳动的烦躁了许多,丛阳捶了捶胸口,试图把这些突如其来的不试赶走。

    “你可知那女子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丛阳盯着越陵的双眼问道。

    越陵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越陵对那女子一无所知。”

    实际上是她不敢去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