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桓氏天下 » 13、孙恩

13、孙恩

    王弘带着家兵回来的时候看起来跟一群难民似的,不止是衣衫褴褛,所有人都很沮丧,就连庄园的管家都无精打采的,也不说上前安慰一下自家的少爷。

    张洋在一条船上往垛田上浇粪水,在他看来,水稻秧苗本来就种在了河泥上,再加上不少农家肥,没道理长不好的。这可是自己将来安身立命的本钱。

    没有瞎掰,现在的粮食远比铜钱更加好使。

    据主要干活的老农说,他们侍候的垛田地力很肥,只好要老天别捣乱,就肯定能得到高产。

    对了,垛田的堤坝他也在加固,而且那里本来就填充了大量的植物纤维。

    看自己的设想没啥意外,张洋也就放心了,期间还专门给了王珣几壶自己整出来的二锅头,省的他老是追着问东问西。

    刚侍弄完庄稼,正准备把自己洗洗呢,却见到了狼狈的王弘,满脸的踌躇,整个人也跟泥猴一般。

    “你,你跑出去玩水也得注意一下形象吧?”

    “灵宝,想想办法呀,水灾比想象的严重,到处都是灾民,没有我们的帮助,他们活不了的。”

    那些人确实很惨,原本的家园已经成了自然景色,几乎什么都没带出来,不少亲人朋友恐怕还在此时看起来相当清澈的水下淤泥中呢。

    也怪不得一个个的脸色木然,连绝望的表情都没有。

    能看出来,王氏已经尽力了,就连他们的嫡子都不顾可能感染时疫的危险到处奔走,其他的根本不需要详细介绍。

    “灵宝,帮帮他们呀,我知道你师门中还有很多本事的,他们欠你的人情我王氏还。”

    张洋也觉得如果自己不插手,他们到最后没几个能喘气的。

    刚才还瞅见几个喝地上脏水的家伙呐。

    可如何展开呀?

    真正干事儿的时候可不是上下嘴皮之一碰就解决问题了。

    疏通水路,泄洪的事儿不需要他操心,封建社会的人智商也不低,用不着对什么都指手画脚的。

    吃饭问题因为葛根的发现也能得到暂时缓解,虽然被他们取了个“灵宝根”的诨名儿。

    住的地方他也能弄出竹楼来先凑合。

    重要的是之后的卫生防疫,以及推广。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常识,随便拉出一个后世人,肯定都知道,不过眼下真心没有多少“讲究人”呐。

    没错,在灾民们看来,就是地主家太讲究了。

    那些贵人们真是吃饱了撑的,老祖宗们不都是那么过来的吗?竟然要求不喝生水,大小便要进入专门的茅厕,甚至要烧掉所有因病而死的亲人遗骸。

    不喝生水没关系,反正贵人家出柴火,费点劲儿也就是了,小民百姓也没有谁为了这点事儿就跟大宅门较劲去。禁止随地大小便也行,了不起管束一下自家的皮孩子好了。

    并且因为这两件事,还有不少村民们得了差事,其实反对的声音并不大,顶多嚼嚼舌头根子。

    然而烧掉亲人遗骸的事儿却捅了大马蜂窝。

    很多人都知道,有个叫挫骨扬灰的刑法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然后现在要烧掉亲人遗骸?

    为此,琅琊王氏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王弘最近甚至有点浑浑噩噩的,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更糟的是这种事用蛮力还根本达不到目的。甚至有可能会激起民变。

    这年头不迷信的人严格来说还是有的,可不敬自己先人的主儿是真的找不出来。

    哪怕老爹多次公开表示,在自己百年之后也那么办都没有用处。

    该死,为毛曹操那么干就管用呢?

    这家伙百思不得其解,但眼下还必须那么干,他再次看向了自己的好友。

    “灵宝,想想办法,就像你说的那样,受污染的尸体必须烧掉加石灰深埋呀,你一定有办法的,是吗?”

    他其实比较后悔自己前几日的鲁莽,明明灵宝已经提醒过他了,可他依然一意孤行,今天本没脸来的,可事情不等人啊。

    “我当然有办法,这事情能解决,只要说服一个老头儿就行,凑巧的是,我的手里恰好有他需要的东西。呶,拿去给五斗米教吧,他们会派人来的。”

    说着递了过去一大张叠起来的纸。既然咱现在混的是神棍,那就按照神棍的思路来呗,

    都说南朝四百八十寺,佛门的香火如何鼎盛,不过如果身处期间的话就会知道,等秃驴们变得强势起来的时候,要到南朝中后期了,尤其是那位没事儿就舍身玩的萧衍出现才行。

    现在可是个佛门也要装道门的年代。

    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五斗米教,它在普通百姓中的基础是最为雄厚的。至于其以后造反什么的,那也是以后的事儿,反正眼下他们有共同利益。

    张洋吩咐带去的礼物足够给力,所以孙恩亲自来了。

    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反派竟然长了一幅相当不错的好皮囊。鹤发童颜等词儿都被用烂了,不过他那一身的仙风道骨真的挺能唬人。

    而且谈吐也相当不错,根本不能让人往反派身上联想,他的心情异常不美丽,

    第二次了,如果都是这种牛人的话,那官家的饭绝对不容易吃。

    “呵呵,我们倒不必互相追捧了,道友让老夫来到底所为何事呢?说起来那一份大礼鄙派上下实在是受之有愧。”

    老道士很是优雅的品评了一下张洋才弄出来的青柑茶,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实际上他一直在打量眼前的小家伙,真的想不通是什么样的人物竟然看出了道门最大的隐忧所在,这也是他连夜赶过来的原因。

    不过他这样倒是让张洋有点不习惯。

    “不是,你们这些人说话,不都是绕来绕去,半天都不见主题吗?怎么到小子这儿却如此直接?”

    这家伙眼神有些不善。自己会不会那种云山雾绕的本事是一说,可被人看得起与否就是另一说了不是。

    “狗屁!你我都是一样的人,用不着兜圈子,别以为你给的东西只给了一半道爷我不知道。”

    老头儿却干脆装都懒得装了,直接摊牌。

    “说,什么条件,合适我们现在就算谈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