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桓氏天下 » 19、不用说,咱就是桓玄呗

19、不用说,咱就是桓玄呗

    张洋看了看刘程之,对于这位主儿的遭遇也有些感叹,他是知道眼前的大名士所有的奔波都实际上是想要求官的,然而无奈的是自身实力不行,所以总是被人家当花瓶耍。

    以他的出身,不难参加各种较为上档次的清谈活动,可家族星散,渡江又太晚,朝廷中也根本没有他的位置。时间长了,坐吃山空,难免就会做出一些打秋风的事情。

    贵族门阀们当然不会在乎那些钱财,只是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愈发的低了。

    不过张洋对此没啥看法,大家都是红尘中打滚的人物,谁又比谁高贵到哪里去呢?

    说白了就是人生际遇不同而已。

    况且自己的形象多半儿也没好到哪里去。

    桓冲前几天还以自己出力了为由敲诈走了部分他精心培养的伙夫呢。就算玩笑的成分居多,可实际上也能证明自己在人家心目中的地位是个悲剧。

    说起来眼下有爵位的人,虽然和平民相比肯定是一在平地,一在天,但对于门阀来说,真没比他们池塘中的鲤鱼重要多少。连家中庶子都有的东西哪里珍贵?

    更何况去的还是岭南那种完全就是变相发配的地方。

    此时科举制还没出现,官员职位一般由各州的大中正推荐,不过大量的官员职位还是被各大门阀及他们的附属势力把持,比如琅琊王氏等家族。

    说的直白点,在世人眼中,如果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没有其它际遇的话,大概率会被当成王氏家仆。

    对方如果觉得自己可交的话,互相打打交道也不错。

    张洋在和对方打招呼之前,先行整理了一下衣襟,尽可能在对方明显比较羡慕的神情下做到心静如水,既然做官了,怎么都得有点城府不是?

    但真的很享受眼下的局面呐。

    “伯伯,最近您和丫头还好吧?有什么小子能帮上忙的,尽管说。”毕竟自己在新位面见到的头两位npc就是他们父女,不费劲的话,张洋是真的不介意拉上一把。

    刘程之也是个识趣的人,尽管还有些自持身份,但还是把要求说了出来。

    “呵呵,小子,老夫也谈不上什么好与不好了,就想趁着这把老骨头还能动,看看能不能给丫头留下些家私。现在想不要面皮的在你这蹭点好处如何?”

    好像怕张洋不同意似的,他又赶紧加了一句。

    “放心,主要的功劳还是你的。”

    “呵呵,伯伯,按理说您也算对我有些恩情,一般的要求,没有我拒绝的余地。只是,您自己想想,您这仅仅是蹭点功劳的事儿吗?大家心里都明白,不用浪费时间。”

    张洋对眼前的家伙好感全无,与对方想比,自己在门阀的眼中恐怕更多的是个神棍吧?而他好赖还是个大名士。唔,在人家看来,边缘人物也是自己的阵营。

    真让他蹭这个功劳,那将来的虚名还有没有自己的,就是另一说了。再说,谁家求人帮忙,不打招呼就上的?

    “那么,小子,你凭什么说这是你的功劳呢?你觉得王氏会站在谁那一边?不要觉得仅仅是忽悠了一个王弘就能如何了,如今王氏的家主不是他。”

    对面的老家伙立刻换了一幅表情,丝毫没有往日里的名士风范。可自认为对人性还是比较了解的张洋又怎么会怕这个,再说,他是有底气的呐。

    “伯伯啊,王氏府里的人大概也没把你当回事吧?这件事虽然五斗米教和王氏双方都已经决定保密,不过以你的身份应该能知道才对呀。”

    说着就似笑非笑的把曾经发生的事情给他讲了一遍,同时重点强调咱是有师门的。

    “你觉得你惹得起上清派,我们截教的势力虽然主要在巴蜀一带,可并不代表收拾你一个无根无萍的人物也会费劲。别的不说,如果我愿意把雷法给孙恩,你觉得你能好的了?”

    张洋说完,就发现对方愣在了当场。他心中也是奇怪,咋了,不应该啊,要是就这点心理素质那玩个屁啊?尽快找个地儿种白莲去不也挺好吗?

    至少还也能在史书上留上一笔。

    然而他正感觉好笑呢,自己就被两只大手给提了起来,这时候张洋才注意到抓自己的是桓冲。

    这位主儿双手提着张洋,看起来情绪异常激动,“小子,你的师父真的是李八百,并且自己的道号是灵宝?”

    眼神中充满了忐忑,一看就有故事的那种。

    “疼,疼!”

    张洋现在哪里还顾得上回话,浑身的骨头都在响,他高度怀疑听到了自己骨折的声音。

    武将的力气都那么大吗?未免太过不科学了。

    “现在放你下来,不许跑,敢耍滑头,我桓氏还是能杀得了一个区区县子的。”桓冲也知道自己一开始的冲动不解决问题,他也只能耐着性子,听对方怎么说。

    张洋揉了揉自己的两条胳膊,马上就赶紧说道:“桓叔,这世间坏人有,可谁会胡乱攀附师门呀?再说,截教只不过在世人看来行踪有些诡秘,但它至今存在,也不是随便能攀附的!”

    这个时候不想死的话,那就最好接着瞎掰,实话实说是没有奖励拿的。

    “为什么,为什么不早点回来?你可知道自己但凡能早些时日出现,自己的父亲也不会死!如果你的父亲不死,我桓氏将会是个什么局面?”

    桓冲老泪纵横,一下子蹲在了地上,就好像被抽空了所有力气似的。张洋更紧张了,好像卷入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但自己现在就挺好,他对《寻秦记》上的情节无爱。

    呵呵,不过安排好的,那容许他拒绝……

    “桓叔,你可能弄错了,家师只给小侄起名叫灵宝,根本没有其他名字,也从未说过我姓桓。”

    说啥也不能上桓氏那艘破船呀,等将来作为实地贵族投靠刘裕多香,这话可得说清楚。却没想到因为他当初不懂道教的起名规则,而随便划拉的道号弄巧成拙了。

    “小子,这就对了,二嫂子回蜀地的时候,家里压根还没给你起名呢,只有一个灵宝的小名还是抓周时决定先叫着的。而李八百那一脉一次只收一个徒弟,是单传的。”

    说到此处,他到底也是老狐狸级别的人物,已经回过味来,马上换上了一幅幸灾乐祸的笑容。

    “小子,也不知道你在哪学的滑头性格,可你看桓氏如今的处境不妙就想躲,老夫告诉你没有用。兄长当初就说过桓氏是你的,老夫仅仅是代为看家而已。也就是说好坏都是你的事情。”

    “……”

    张洋有些无语了,都不用说,哪怕剧情需要,原主肯定也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