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桓氏天下 » 23、桓玄的隆中对

23、桓玄的隆中对

    桓玄在念头通达了之后,就开始想一些具体的庶务,比如如今所在的家族最大的破绽在哪。

    还别说,真被他想到了。

    这个庞大家族看起来一时风头无两,好像都快到了号令天下,谁敢不从的地步,就连以谢安为首的一帮大佬都毫无办法,只能选择虚与委蛇。

    然而要说的是桓氏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于虚胖,或者说,在政治上讲,压根就不存在桓氏家族。

    众人仅仅是目标相同的一个政治集团而已。

    等等,要是真以为跟小说中的武林门派一样,手下的大部分人都忠诚点自动点满的,那才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既然如此,现在风浪大了,当然要在不自残的前提下瘦身呀。

    枪杆子里出政权嘛,要是手里没刀的话,桓玄总感觉干什么都心虚。

    那么,建立封建版的军事体系如何?北府兵早晚都要交出去,否则的话,所有的门阀都睡不了一个好觉,桓氏不倒霉都没天理,况且北府兵本身也是问题一大堆的鸡肋。

    “唔,一部分高价职业兵处理平时的小规模突发状况,同时又是军官团。遇到大麻烦的时候加入类似府兵的存在快速扩充部队,还要建立全面动员体系。”

    就是为此恐怕需要在领地内加大教育投入,还要多开设点工场。

    处于这个见鬼的世道,想必自己只要能让大家吃饱,就应该不难找到支持者。

    不要小瞧职业军官团哈,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同样作用巨大,明末的将领家丁只是低级玩法而已。

    跟其他穿越者同行不同,桓玄从未想过锻炼自己的体魄,或者琢磨什么锻体术之类的。

    那么大的副本,需要靠他去拼杀的时候,武功再高也没有屁用。

    而锻体术之类的,真当古人傻吗?武术之类的格斗术虽然不是年代越远就越牛吧,可封建社会确确实实是武士的巅峰时刻。

    更重要的是,锻体术也不是靠看过一些军事纪录片就能瞎琢磨出来的呀。

    总不能给未来的手下做第七套广播体操吧?

    桓冲早就发现了自家侄子边发呆,边写写画画的事情,一开始以为对方发生了魔障呢,可正要请道士做法的时候,他鬼使神差的看了一眼纸张上的内容。

    马上就命令亲兵守在门外。

    作为一个资深将领,就算没看过德国佬描述的总体战,但桓冲的眼光还是有的。

    勉强顺着桓玄的一笔臭字,弄明白上面写了什么之后,立刻就若无其事的把东西装到了自己兜里。

    对于他们这种人家来说,眼前的小子写的玩意儿能当核心学问传承的,怎么能不小心点?混蛋侄子竟然如此随便,想到此处,提起他就找了个僻静地方。

    “这是你给家族准备的规划?怎么想的,跟叔父说说。”

    “小侄想,桓氏虽然看起来风光,可隐患也同样很多。不止是眼下才有些群龙无首的问题,而是桓氏从一开始就是靠大大小小的门阀支持,却并无自己的势力……”

    总之,就是徒有其表,还特别招风,如果形势对桓氏有利,还能当老大,可形势一旦对桓氏不利,那立刻就能现了原型。

    这话可不是桓玄瞎说的,从原本历史上的荆州之战就能看出来,是否获得了其他门阀支持的桓氏完全是两种存在。

    “确实是不错的想法,可是你小子也不能把其他门阀当傻子,只要是桓氏做的事情,就注定了会引人注目。”

    桓冲觉得难得,可还是想考一考他。

    “所以要给他们找点事儿做啊。我们可以绕过谢氏,跟其他次级门阀做交易的……”

    “哈,就这?”

    桓冲自己原本想的也是直接绕过被推出的谢氏,和其他次级门阀做交易,以达到桓氏逐渐平稳退出的目的。但这个办法即使称不上完全不可行,可也隐患颇多。

    “叔父,别急呀,小侄还没说完呢。我知道无论是其他顶级门阀,还是皇室都不会允许桓氏这么干的,即使有愿意顶风作案的次级门阀也多半儿保不住得到的果实,而桓氏更可能面临更大的清算。”

    当然,桓玄也知道,大部分人只关心怎么解决问题,而且讨厌把问题提出来的人,随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说明方法虽然不可行,不过做烟雾弹不错的事实。

    等扰乱了人们的视线和心之后,才是真正的谋略。

    “若那个一直是样子货的司马氏突然得到大量权势呢?太原王氏难道就想一直做依附别人的藤蔓吗?谢氏如果发现轮到自己上台的时候,原本的权势就剩下了不到一半呢?”

    是呀,贯穿整个东晋都是世家门阀轮流坐庄的状态,直到刘裕掀桌子自己玩,可毕竟谁都不喜欢做傀儡,不然皇宫里的那二位也不会小动作不断了。

    太原王氏也不是啥司马氏的天然忠臣,人家仅仅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没辙罢了。

    谢氏其实没多难。

    这个在后世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家族,眼下却近乎于青黄不接了,不然的话,司马氏也不会把他们推到前台,谢安也不会玩隐居游戏玩的正嗨就匆忙出山。

    以后的野心是以后的,这玩意儿它是个变量,至少谢氏眼下应该很好打发才对。

    至于琅琊王氏,不说暂时争取到了王珣,另外一位大佬王彪之其实也不用特别注意,人家想要的是秩序,对于谁站在风口上根本不感兴趣。

    王羲之就更不要提了,回头就跟他说几种比较不错的素描手法,慢慢研究去吧。

    “我家应该在保住南郡等家族封地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保住在荆州的权势,同时向朝廷索要完整的建安郡。”

    不是不可以染指其他地盘,不过眼下的好地盘就两块,一个是扬州,一个是荆州。

    桓冲翻了个白眼,别的方面他都能理解,可要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干什么?桓玄却挥了挥手让他别急。

    “有理由的,眼下从江北逃难而来的难民越来越多,可长江沿岸,乃至于会稽大部分都是有主的田地,就算有家族全力接收,也是杯水车薪……”

    好吧,这家伙打起了那些难民的主意。

    具体来说,就是既然轮到桓氏被众人瞅着不顺眼,那就在尽可能保存实力的前提下,躲的远远的,而且主动背起照顾难民的责任,总没人会说什么吧?

    那些难民也是大晋的子民。

    现在可没有几个大门阀会认为种田很香,甩脱责任的同时,还能跟着分享好名声。但这样就有了缓冲时间了啊,以后就看谁积聚实力的速度更快咯。

    桓玄追求的目标不高,短期内,桓氏政治公敌的身份洗掉一部分还是为什么问题的,长期的话,手中掌握着大量资源和人口,他很想知道谁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