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影后的诞生 » 第三十一章:为什么又是我?(修改)

第三十一章:为什么又是我?(修改)

    如果说,对于工作和情感,严悦多少可以自己把控一些东西,比如尽自己的努力演好角色、理智区分戏里的冲动和真实的感情。那么对网络上的关于自己捕风捉影的留言,就确确实实是无能为力了,清者自清这句话只能自我安慰,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自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以来,隐私权就消失了,而八卦很容易被无限度地传播放大,任何人因为任何理由都有可能处在风暴的中间。有些时候可能是让人非常莫名的理由,比如——同名同姓。

    自从年初爆出了大瓜,媒体尝到了流量爆冲的甜头,每隔一个月,尽管无事发生,也要在犄角旮旯里找点话题来炒一炒。而网上也不缺少渴求着媒体关注、网友断案的受害者,真真假假,参与其中。

    这其中就有一些非常专业的“受害者”。

    这一次的“受害者”简直是天赐完美的标板受害者——身世坎坷——孤儿、同妻;经历励志——靠自己求学创业最后获得成功;遭遇悲惨——孤身揭露慈善机构负责人通过自己诈捐,被打致残;对手强大——背景水深不可说。

    好巧不巧,这背景强大的慈善机构负责人年龄不大,25岁左右,女性,也叫严悦,微博名和严悦很相似,只是多了一个“-”符号。而媒体在报道时,只注意了如何煽情、如何渲染,却没有人去负责核实细节,于是且不说内容是否真实客观,但报道出来的时候@的当事人微博号并非是慈善机构负责人的微博号,而是严悦的微博号。

    这一报道因为受害者太过完美,遭遇太让人同情,记者写得太催人泪下、感同身受,马上就冲上了热一。接着就有无数的人涌入了严悦的微博,他们发现,严悦的认证是演员,于是乎,各种猜测、阴谋论甚嚣尘上,低压涡旋在蓄积力量,很快就会发展成能够摧毁一切的台风。

    而身处涡旋中心的严悦,正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一无所知。

    即使已经看到了那条新闻的公司其他人,也还并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风暴究竟有多么强大的威力。

    “这人还是演员呢?真的应该被封杀。”一个人评论仿佛提醒开关,瞬间参与到其中的网友找到了统一的口号:“抵制诈捐、封杀严悦。”

    第二天,眼看着影响越来越大,之前谈好的新剧制片人打了电话给王馨梅,委婉地告知角色改动,不能合作。这时的刘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临近年中盘点,业绩受了极大影响,投资人那里可不好交代。

    于是他连夜监督策划部,加班出了几篇声明,总归都不大满意。

    第三天,心急如焚的刘总又请托业内人推荐了一家专门负责这类案件的律师事务所,拟了一份律师函,才忙不迭地发在公司微博,但仍旧无人在意。

    不得已,刘总又透过层层关系,想让最初发出来的媒体删除内容,却被告知,已经编辑了正确的微博名,做了努力,微博不能删。

    “那能发个澄清声明吗?”刘总问道。

    对方不答了。

    刘总气得跳脚,却又毫无办法。

    面对悠悠众口,想要自证青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发现了媒体错误的人只占少数,大部分在网上热衷四处出击的正义网友,很多是连140字的微博文字都不屑认真看清的。就像是一队工蚁,排着队,盲目而有序地冲向食物。

    很多时候,网友的行为不是在意最终的目的,而是以“正义之名”参与狂欢的这个过程。

    虽然早有严悦和其他人粉丝在事发之时发现端倪就已经告知公司,但是很明显,公司的处理效率让他们又一次失望。而严悦本身粉圈几乎没有组织能力,面对如此之多的攻击,他们也无能为力。反而还需要严悦给她们灭火,告诉她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影响了线下的生活,让大家相信公司会处理好的,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严悦的识大体明大义却让有些极端的粉丝气得想哭,明明如此努力维护的人自己却不在意,还有什么好说的,早脱粉早解脱。

    第四天,杀青了的严悦被立即带到了公司,走进会议室,她发现王馨梅、刘总,还有策划部的总监都在,现场气氛肃穆。

    “刘总,对不起。”严悦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能上来先道歉。

    “严悦啊,你知道公司为了你这件事损失了多少吗?”刘总抬起头,瞥了一眼严悦。

    “我......”

    “就不说公司为了你的事,托了许多关系,花了多少公关费,单单是你最近的工作,解约的赔偿,你应该清楚吧!”刘总又说。

    旁边的王馨梅哼了一声,却没吱声。

    “我......”严悦低下头,虽然她隐约感觉有点不太对,但是又不确定是哪里不对。

    “哎,也不完全是你的错。”刘总叹了口气,“公司也愿意陪你共同承担损失。”

    话已至此,似乎能做的也不多,严悦表示理解。

    接下来的讨论确实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策划部总监建议给严悦放一段时间假,等这件事过去。刘总不同意,他让王馨梅要更努力去给严悦接工作,哪怕回到起点也不能让工作停下来。

    “人一停,就会变懒。”刘总言之凿凿。

    严悦很确定自己不会像刘总说的那样变懒,但是她也不想休息,自己欠缺的太多,只能通过实践中学习,而且她现在迫切需要有代表作。

    会议在争论中不欢而散。

    很快,峰回路转,诈捐一事就有了新的进展,原来所谓的受害者就是职业的骗子,不仅履历是假的,就连伤情报告都是造假,只有残疾是真,只不过是前两年出了车祸导致的。

    正是因为出了车祸后,她才想通过那家慈善机构募款,以便还清自己之前挥霍的欠款。却被对方发现造假,恼羞成怒地自导自演了一场闹剧,想要凭借网友和媒体绞杀勒索慈善机构。事实上早有人揭过她的老底,只不过她和推波助澜的媒体拉黑删除,在评论区只留下了对她有利的内容。

    而那家机构的负责人严悦也是个狠角色,早在发现她有诈骗嫌疑时就把证据一一准备好,报道还没出来就已经报了警,只是由于一份报告出了问题,就延迟了两天出声明,没想到被骗子联合媒体弄出了大舆情。

    又因为机构有政府背景,所以谨慎选择回应,谁知道回应并没有媒体关注,也没有什么回响。直到警方介入将骗子逮捕,这才让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对于和同名而受牵累的严悦,慈善机构的发言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很遗憾,旋即就表示要追责造谣网友。

    最开始报道的媒体灰溜溜地删除了文章,也没有正式道歉。隔了几天又发了几篇宣传那家慈善机构的通稿和一篇负责人严悦的专访,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善良大爱的女性精英形象。

    而之前正义申讨诈捐的网友,事实上也没有被追责,他们又开始申讨媒体做假新闻,没两天,又都散了去,仿佛无事发生。

    虽然这一事件在一周左右就销声匿迹了,但是它如同之前所有的传闻一样影响着严悦。除了霸凌、小三外,严悦又多了一个诈捐的标签。之后的几年内,只要是严悦参演的项目,都会有人在阵容公开的微博下留言:“网友都没有记忆吗?严悦诈捐还有谁不知道吗?”

    所以说有时候哪怕是如风吹过,留下的一点点细碎树声,都可能成为伴随一生的bgm,不断被人提起。

    事发后几个月,严悦的工作基本上被动停滞了。在王馨梅的建议下,严悦干脆去报了个表演的课程,系统去学习了一下,倒是也过得充实。

    这样一晃眼也就到了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