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邻居是歌星 » 第三十七章 落幕

第三十七章 落幕

    “不会吧,他还能写?”

    “差不多就行了,今天教材已经收录了三首诗了!求求你别写了!”

    怎么可能不写,赵铮刚才可是搜索出好几首诗词了,本以为没有机会用,这罗桐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那就遂了他的愿。

    毕竟,赵铮出现在这个诗词大会,还要多谢罗桐呢!

    “《赋菊!》”只见他看着罗桐,开始念了起来。

    《不第后赋菊》是黄巢落第后所作,赵铮把这个题目改了。

    众人赶紧起立,诗词之神即将作诗,他们还在台下坐着?

    他们神情激动,面含期待。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只这两句,就让众人失色。

    “我花开后百花杀!好气势!”

    “我的偶像,今天给我的伤害最多。”

    赵铮念完前两句,停顿了一下,看向罗桐的眼神渐渐变冷,同时将剩下的两句念了出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好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好诗啊!”张宣激动地喊了起来。

    方砚默然不语,走到长桌前,将这首《赋菊》,和刚才那首《题菊花》书写了下来。

    人们拼命地鼓掌,手掌通红都不在意,他们对赵铮的能力,再无疑问。

    网络上对于妙手其实是一个团队的言论,不攻自破。

    当掌声落下,赵铮对着罗桐说道:“罗老师,请斧正!”

    “又来了,他又来了,请斧正三个字又来了!”

    “当初罗桐就是为了发新书,蹭妙手的热度,现在是新账旧账一起算的时候了。”

    罗桐看着赵铮冷漠的目光,又看向其他人,他们看向自己的目光,同样冷漠,其中,还带着不屑。

    他满脸憋得通红,饶是脸皮再厚,此刻也羞愧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仓皇地说了句“千古佳句”之后,罗桐便坐了下去。

    今日,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如坐针毡了。

    他深深地低着头,两眼之中,充满了怨恨。

    “赵老师,今天我的字,都送你了!”方砚书写完毕,对着赵铮喊道。

    赵铮惶恐地说道:“真当不得老师两字,感谢方大师的馈赠。”

    主持人上前说了一番客套话,本次诗词大会,终于圆满落幕了。

    结束之后,张宣走到赵铮面前,再次细细打量,仿佛要重新认识他一般。

    “张老爷子,怎么了?我脸上长花了吗?”赵铮笑嘻嘻地说道。

    张宣憋了许久,才说道:“以后,我还是叫你赵老师吧!”

    赵铮连忙摇手,“那可不敢当,我毕竟是个晚辈,您还是叫我赵小子,这样听起来亲切。”

    张宣叹了口气,“我本以为让你参加诗词大会,是提携后辈,没成想,倒是我这诗词大会沾光了。只可惜,以后的诗词大会,再也不会像今天这么精彩了。”

    “瞧您说的,没有我,不还有您嘛!”赵铮可不敢胡乱说话,来参加一次已经很不错了,再来,那还得了?

    万一再发生什么事,他可真的承受不住。

    “行了,什么也别说了,一会儿一起吃饭。”张宣说道。

    张达仁和赵煜文,还有方砚,此刻也在一旁,听到张宣这么说,张达仁赶紧说道,“吃饭可少不了我们,赵小子,今晚我们不醉不归。”

    一听到不醉不归四个字,赵铮就过敏,“我可喝不了酒,几位老师放过我吧。”

    赵煜文哈哈笑道:“放心,他敢灌你?我先灌醉他!”

    张达仁听了就不服气了,“我们哪次喝酒,不是你先醉倒的?就你也想灌醉我?”

    两位酒中知己闹作一团,直引得大家捧腹不已。

    这时候,其他人才一一前来,恭维着赵铮,交好一下,赵铮也是谦虚地互捧几句。

    虽然都不认识,一个劲吹就是了。

    这时,季浩一脸热情地走了过来,“赵老师,佩服!没想到今天大会能听到三首咏菊的诗,还能听到第一七律,无憾,此生无憾了!”

    赵铮有点捉摸不透季浩,便谦虚了几句。

    看着离开的季浩,张宣提醒赵铮,“小心点这家伙,阴险得很,论文才,罗桐比他强,可是论阴毒,罗桐给他提鞋都不配!”

    赵铮点点头,“我会注意的。”

    方砚说道:“先别管这些了,那几幅字,我找人裱好给你快递过去。”

    赵铮感谢道:“那就谢谢方大师了。”

    方砚说道:“你怎么叫老张,也怎么叫我,客气个什么劲。小子,你的字不错,有空多练练。”

    赵铮点头,“有空一定练。”

    “我先失陪了,一些善后工作要做完,老赵,你带他们去老地方,我这边忙完就来。”张宣看看时间,也不早了。

    赵煜文说道:“行,你快点啊!”

    几人驱车来到一家老饭店,地处偏僻,装修也比较陈旧,据赵煜文说,这家店已有几十年历史,老京城人才知道这家店,味道正宗,价格也不贵,性价比极高。

    几人先进了一个包厢闲聊,一直等到张宣到了,才开始点菜,当然也少不了喝酒。

    赵铮一个劲地说不能喝酒。

    张宣替赵铮解围:“差不多行了,赵小子一个南方人,酒量哪能跟你们比,你们管你们喝,赵小子,你喝啤的。”

    赵铮看着面前的啤酒,一脸苦涩。

    张宣惊讶道:“不是吧,你连啤的都不能喝?”

    赵铮只得不好意思地说道:“前天来到京城,就是喝啤的喝醉了,后来难受了一天。”

    “啤酒也能喝醉?”张达仁惊讶道,“你喝了多少啊?”

    “差不多一箱……”赵铮才说完,张达仁一脸鄙视,“一箱啤酒你就醉了?这不行啊!”

    赵铮不做声了,他还没说是两个人喝的。

    当晚,赵铮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海量。

    啥菜都没吃,先干了三杯。

    赵铮觉得,这三杯要是他这么喝下去,今晚的菜,那是不可能知道正不正宗的。

    张宣和方砚酒量相较于普通,他们主要还是和赵铮唠唠家常。

    张达仁和赵煜文可真不愧是酒中知己,两个人最后总共喝掉了四瓶白酒,三箱啤酒。

    喝到后面,赵铮光闻着味都快吐了。

    当然他也见识到了,两个文协副主席,毫无形象,抱着树比赛爬高的搞笑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