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为天下师 » 第8章 老朱:你小子不老实?

第8章 老朱:你小子不老实?

    应天府,皇宫高墙之内,侍卫持戈森然列队,太监宫女或值班侍立宫殿门房,或忙着各自手头的工作来往穿行。

    而这座皇城,这里面所有人,所有的一切都在围绕着一个名字运转。

    他正是这座皇城的主人-洪武皇帝朱元璋。

    大明立国二十余年,如今的朱元璋就如同高悬的烈日,人们抬头望去,无人能够直视他的光芒,众生都要低下头颅,细细数来,这颗烈日已经在人们头上高悬了二十多年了。

    这二十多年,朱元璋早已熟悉了朝廷系统运转,足不出宫也能维持着天下运行。

    这位皇帝对权力有种偏执的掌控欲,事事都要知晓,事事都要过问,哪怕每日要处理摞成山的奏疏,他也孜孜不倦,堪称劳模皇帝。

    什么,弄个宰相来分担工作?

    那是不可能的,宁愿累死也不会把摁下去的宰相复起,六部有事直接对老子负责就行,事实证明自己干的不也挺好的,要宰相干甚?

    你问后面的皇帝吃不吃得消?

    怎么就吃不消了,老子吃得消,他们当然也吃得消!

    胡惟庸倒台已经十年了,这样全年无休日复一日批阅奏疏的日子朱元璋也过了十年,没有厌烦,没有痛恨,他每一天都乐此不疲,就如同一台无情的批阅机器。

    今日对朱元璋来说,也是批阅奏折愉悦的一天,只是中间有一点小小的插曲。

    经过几天的快马奔袭,从西安府派来的锦衣卫终于到达应天府,为朱元璋送去了太子的近况。

    这并没有打断朱元璋的工作节奏,他一边处理着奏疏,一边听着锦衣卫的禀报。

    随后他也知道了朱标已经查访完毕,注意到一个名叫《关中周报》的玩意儿。

    对此朱元璋并不当回事,大明疆域无边,这片土地上每日要发生数不清的事情,每日也不知道有多少新玩意儿出现或消失。

    但是听到朱标对这报纸给出了社稷神器的评价的时候,他正在批阅的笔锋顿住了,随后神情有些讶异。

    社稷神器这个评价可真的稀罕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才会得到朱标如此重视?

    朱标当这个太子,不仅仅是朱元璋满意,那是让上上下下官员,勋贵都统一认同的,就连向来苛刻的一些大儒学者都称赞有佳,视朱标为未来圣君。

    能做到这个份上,朱标的能力是不需要任何质疑了,眼光自然也不必说,至少他的评价朱元璋是认的。

    所以这一句社稷神器不可谓不重,一下子勾起朱元璋的好奇心。

    “此行附有往期《关中周报》诸多,可供陛下御览。”

    正在朱元璋好奇的时候,锦衣卫单膝跪地,两手捧起一小摞报纸,旁边太监立刻接过,然后送去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终于舍得搁住了毛笔,挪开了奏疏,随后拿起上面一份报纸,两手摊开看起来。

    因为老花眼看不太清,报纸字体又小,他只好把头凑近。

    关中周报大标题就不说了,角落写着书院的地址,还有一小行面向全社会有偿征稿的声明,随后才是报纸的正式内容。

    首先进入眼睛的,是头版的一篇文章,朱元璋凝神看完。

    这文章言辞精炼,叙述简洁,并不长的篇幅把内容说的非常清楚,却是关于西安府发生的一件事情。

    说那西安府蓝田县,有一个姓张的士子一心仕途,但是几度科考失利,都已经四十多岁也还是不知醒悟,整日虚耗不事生产,连妻子儿女都难以养活,生活更是困顿拮据。

    最后为了改善生活,竟是不要儒生脸面,更不顾及亲情,把年方十四的俏丽女儿嫁给已经五十岁的豪商做妾,这女婿却比丈人还年长些。

    谁也没想到,等到嫁女那天,新娘未及下娇便已经自裁,一桩血色婚礼闹得沸沸扬扬。

    这篇文章原原本本把事情始末展现出来,但只是陈述事实,却没有发表评论意见。

    许良深知古代官府对报纸这玩意儿未必有多高的容忍度,也许一个不注意说错了话就没得玩了。

    所以他的新闻一向陈述事实,不夸大也不遮掩,但也从不发表意见,更不输出观点。

    也就是这般小心才让报纸苟活下来。

    朱元璋看完一时无言,此事中那张姓士子未免使人不齿,这哪儿是嫁女,几与卖女无异,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而且明知科举无望却不知变通,堂堂大丈夫连家小都养不了,废物一个!

    还好这般蠢货没有考中,不然如何做得父母官?

    看完这个,六十多岁的皇帝心情立时就不好了,他本就重视亲情,一下子就联想到自己的女儿上了。

    若是让自家女儿嫁给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那她们该有多伤心啊!

    此人枉为人父,该死!

    朱元璋气不顺,恨不得把那人抓来当面杖毙。

    但是认真一想,无论是此士子还是那豪商,在此事中俱无犯律之举,所以这件事其实就是一个纯粹的悲剧故事,官府还真没什么理由去惩治。

    儒家以孝治天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所有人都要遵从的,不要说这种事情了,就算父母真的触犯了法律,那儿女也要替父母包庇遮掩。

    什么大义灭亲不存在的,如果敢告发父母,自己反而要承受不孝的罪名,免不了一顿牢饭。

    所以不管世人对这种事心里边怎么鄙夷,但明面上这就是社会规则所允许的。

    朱元璋却不爽了,这般两个渣滓难道不用付出一点代价?

    不过朱元璋是什么人,那是大明皇帝,要整两个人哪儿还需要理由。

    他只是看了一眼下方的锦衣卫,似乎随口说了一句话。

    “此蓝田士子及那豪商,朕甚不喜!”

    那锦衣卫瞬间领会,这种心照不宣的事情却不好说出口,便低了下头做出表态。

    锦衣卫本职就是给皇帝干这种不好在台面上做的事情,对此轻车熟路。

    至于该做到什么程度,这锦衣卫也是心里有数的,关键就在朱元璋那个“甚”字。

    如此,他大约知道那两人会是个什么结局。

    看到锦衣卫领会了自己意思,朱元璋这才满意,翻页看起后面来。

    大约看了会儿,他多少就知道了些,像这样记述时事文章,都是以新闻这样的专业名词分类,倒也确实贴切。

    认真看下去,朱元璋发现这些新闻五花八门,大事小事俱全。

    只凭这些文字,朱元璋脑子里就大致想象出那些天西安府市井状况。

    一下子朱元璋看入了神,看完了新闻,后面还有诗词版面,这却是不太感兴趣。

    但是后面的时评文章,小说版面他却看的喜欢。

    特别是这上面连载的小说,说那些江湖侠客,快意恩仇,一下子给朱元璋打开了个新世界!

    他喜欢的不仅仅是这小说别具一格的世界观,更喜欢那平铺直叙,文辞浅白的叙述。

    许良这文笔水平在儒生士子眼里可能会觉得粗鄙,但在朱元璋这个泥腿子看来却刚刚好。

    明朝土著的小说他也能看,就是看久了脑瓜生疼,费劲的很。

    当翻到报纸最后一页,朱元璋意犹未尽,却并没有急着去拿下一份报纸,而是敲着桌面若有所思起来。

    “社稷神器......”朱元璋有些理解朱标为何为何会有如此评语了,这评价确实不算夸张。

    一份报纸看下来,朱元璋敏锐的发现其中不同寻常之处。

    这报纸所报,唯以新闻最重要,看似不痛不痒的叙述时事,但实际上这可能是当下大明人时效性最好,最快捷的信息渠道。

    《关中周报》如今只是在西安一地风行,还看不出什么动静来,但若以整个大明为尺度去推演,报纸这种东西就有点恐怖了。

    朱元璋精准的意识到关键点,一旦报纸成为天下人信息源,那么它就可以有意识的传播特定信息。

    换句话说,报纸决定了人们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

    这种决定的权力就能做很多事情,而影响是巨大的。

    就比如现在手里的这份报纸,这上面的新闻看似五花八门很正常,但是类似张氏女自裁这类严肃社会新闻却明显偏多一些。

    随便一看就是诸如发现不明身份的婢女尸体,某某村佃农养不起孩子,发生溺婴这等事。

    再一翻剩下的报纸,果然头版多是这类事情,这用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很明显,这报纸在暗戳戳的搞事情。

    有人刻意诱导看客关注这类严肃事件,虽然他做的很隐晦,但是朱元璋一眼就看穿了这点小把戏。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征稿公告上落款名字上,科学学院-许良!

    这家伙貌似有点不太对劲啊,他想干什么?

    如果许良知道现在朱元璋心里所想,一定会惊出一声冷汗,我只不过往米堆里掺几粒沙子,你这随便抓一把就发现了?

    许良当然不会知道这些,朱元璋也不知道许良打的什么主意。

    但他的想法和朱标达成了一致,报纸这玩意儿堪称社稷神器,朝廷必须也要有自己掌控的报纸。

    为此,容忍那许良搞些不痛不痒的小动作也不是不行!

    念及此处,朱元璋再拿起一份报纸有滋有味的看起来。

    在这个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娱乐形式匮乏的年代,能有个报纸看看也算是难得的消遣了。

    “这小说竟是那许良所写,还真合俺胃口,这后面若是没得看了,要不把他抓来赏个闲缺,专职写给俺看?”

    朱元璋一边看一边嘀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