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为天下师 » 第405章 殿试题目

第405章 殿试题目

    直到辰时,朝阳高高升起,伴随着一阵庄严的鼓乐声音响起,三百多个考生都依次来到皇极殿外的丹壁外等候,在他们前头,还有当下朝廷的一应重臣,许良自然也就走进了这个行列里边。

    他们都是负责殿试的一众考官,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各分为读卷官、受卷官、印卷官、掌卷官、弥封官、监视官、提调官、供给官。

    至于殿试的主考官却不是任亨泰了,而是皇帝本人。

    殿试的题目按照惯例的话,是由一众官员各自提出然后由皇帝抉择,这一次也并不例外,实际上皇帝朱标已经选择好了殿试考题,并且密封送返回来,这时候的官员们并不知道朱标选的是谁的题,只有等到真正开始殿试才能揭开密封知晓。

    一直到朱标御驾降临,一直等候在外面的官员们和考生这才进入大殿,然后向朱标行大礼。

    光是行礼这个阶段就显得有些混乱,虽然考生们事先已经经过礼部官员短暂的提醒和演示,但毕竟是第一次登入庙堂面见天子,很多人脑子都是一片空白的,之前记下的礼仪程序全然忘掉,这导致他们行动不一极不协调,就连称颂“万岁”的话也是稀稀拉拉。

    虽然如此,现场的官员和朱标对此都不怎么在意,洪武年间的殿试基本上也都是如此,大家都习惯了。

    行礼完毕之后,便有太监从朱标手里接过圣旨,一路送到了官员队伍之首的吏部尚书詹辉手里,作为当下官员里面的头面人物,詹辉就是本次殿试的首席读卷官,而这道圣旨其中也就包含着这次殿试的考题,也就需要詹辉亲自进行宣读。

    詹辉接过圣旨,便面对着数百考生缓缓展开圣旨,刚要开始宣读的时候,看到里边的内容却愣了一下。

    这么愣了一会儿,众人也都是有些发懵起来,这种要命的关头可不能瞎折腾,这要是冷了场那乐子就大了。

    最后还是朱标面无表情的咳嗽了一声,詹辉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正了正脸色便严肃的开始宣读制诰。

    “建业元年,得益太祖开拓江山定持社稷,至今大明愈有富强之相,生民愈有安乐之计,此新象始兴万物竟发时,国朝更当奋力进取,朕有感人才不足用,今开科选任英才,以为国所用,为民奋命。

    于此朕特出殿试三题,一策问,一算学,一格物,依据诸生答卷择优定次。”

    念到这里时,在场之学子又是齐声称颂,以谢天子开科之恩。

    然后他们都是打起精神,后面就是真正关键的具体考题了,就连一众官员也是竖起耳朵,刚才詹辉的异常反应让他们都觉得不太对劲,难道考题有什么猫腻?

    “其一策问题曰:盖圣人之王天下也,百官得其职,万事得其序。有所不为,为之而无不成;有所不革,革之而无不服。田畴辟,沟洫治,草木鬯茂,鸟兽鱼鳖无所不得其性者。其富足以备礼,其知足以广乐,其治足以致刑。

    子大夫以谓何施而可以臻此?千年之弊,可谓众矣,救之之道,必有本末,所施之宜,必有先后。此子大夫所宜知也。

    贤明之君,忠智之臣,相与优勤,以营一代之业,虽未尽善,要其所以成就,亦必有可言者。其详著之,朕将亲览焉。”

    伴随着詹辉宣读的声音落下,在场之官员学生大部分都是反应如常,这看起来就是一篇正常的问弊纳谏的策问而已。

    但是却也有少数人面色怪异,很明显是发觉了这其中的不对劲,比如学生里杨荣,胡广,王艮,周是修都是想起来这个策问题目的出处,这竟是与熙宁三年宋神宗的策问题目全然一样!

    这就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了,这样不同寻常的举动,皇帝这么做一定有他的深意吧

    这不多的几个人之所以能想到这个题目的出处,也是因为这个策问有特殊的意义,且与当下科举改制的大环境暗暗契合。

    科举改制这个事情并不是朱标第一个干了,在此之前变化最大的一次就是熙宁三年宋神宗那一次的殿试,在此之前宋朝都是以诗、赋、论为朝廷取士,但是这有很大的问题,诗赋与治国无用,以此取士实在是有些儿戏了。

    于是熙宁三年时,宋神宗第一次取消诗、赋的考试科目,而改为了策问,经,论。

    同样是科举改制的大背景,朱标直接把赵顼的策问题目抄过来了,这其中的深意很值得官员和考生们去思考,要知道和赵顼强相关的还有一个标签那就是“熙宁变法,神宗变法”。

    于是想起这个题目出处的人都是精神一振,不傻的话就知道这个题该怎么答了,无非紧扣“变法”而已!在场的几个官员都是忍不住看了一眼朱标,却只看到朱标淡定的模样,这让他们都是叹了一口气,这新皇帝变法之决心实在是坚决啊,官员们出的策问题目他都不选,而是殿试上来这么一出,还不就是明摆着告诉考生,想要前途就只有往变法党去走,只是这让他们这些旧派官员们如何作想啊。

    培养变法党会让朝廷变成党争的局势吗,其实并不会,党争的前提是皇帝要搞均衡搞异论相搅那一套才会成立。

    然而现实是朱标本人就是最大的变法党头子,在皇帝拉偏架的情况下旧党想党争都不知道从哪里争起,从朱元璋还没死的时候针对许良的各种弹劾奏疏就没有听过,到今天也是越来越多,但是根本没什么用,这种东西朱家父子也就是看一眼就不管了。

    这样的情况下看到今天的场面,旧官员们根本就没有脾气,他们只觉得心中无奈和悲凉。

    詹辉这个读卷官心里头是很不舒服的,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读,随后的第二道则是算学题目,这是一道出自九章算术-衰分的数学题,曰: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请考生解题并写明解题过程。

    詹辉念完自己都觉得眼晕,这个题不用想一定是许良出的,说来惭愧他发现自己这个吏部尚书也答不出来这个题。

    倒不是他学问不够,实在是算学并不受主流学术的重视,他们自然不会闲的去研究算学典籍,这也导致他别说解这个题目了,就连难易也都看不出来。

    下面的考生们大部分倒是安定,他们大多都是关中大学毕业的,这种难度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胡广王艮他们就有些头疼了,这个题就是直接用的九章算术原题目,那他们当然知道答案,只不过要把整个解题过程写明白这就有点困难了。

    别看这题不算太难,但也不是他们短时间补习能够轻松做出来的,所以只看到题目时他们就知道不妙了。

    如果说这一题还是有点难度的话,那么下一题就连关中的考生都有些挠头了,这一题依然是朱标采用的许良题目,也就是说本次殿试的题目全让他们君臣两个包揽了。

    “万物有始,人亦然也,然人源于何处?请考生就此做出猜想,并设想相应的证明方向。”

    非常简短的一个题目,这题别说关外的考生懵了,就连关中的考生也一样傻眼,因为这不是已经发现或者正在探索的科学发现,之前乡试题目都是基于已经发表的科学成果来出,但是这次却是一个没人研究过的全新课题。

    所幸题目只是让他们猜想和设想证明方向,这样的话考验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不需要他们真的完全证明出来,不然那就太为难人了。

    当詹辉收起圣旨之后,考生们都是依次落座于殿中的早就准备妥当的座位。

    随后执事官依次给考生们发放答卷纸,至于题目则是由相应的一些科吏高举题目牌,他们均匀分布在大殿考场的不同方位,确保每个考生抬头都能看清楚题目,一切准备妥当,考生们便开始伏案答题起来。

    殿试对于考生们来说是非常耗费精力精神的一件事情,倒不是说这些题的难度真的大到逆天,更不是考试真的很累很长,主要是因为这考试实在是太重要了,几乎是决定了一生的前途命运上限,谁都想要拼尽全力绞尽脑汁的去拼一个好名次,这种巨大的压力是无可比拟的,答题的每一句话他们都要想了又想,要把草稿审阅几遍才能放心的写在答卷上。

    实在是不敢放松更不能懈怠,谁都知道能和自己同场考试的无不是天之骄子,你松一口气那就要被别人拉下老远。

    以往只考策问题,但是这次却要考三个题,需要的时间就更加漫长了,所以朱标仅仅只是待了一个小时便离开了,他可不打算一整天都守在学生旁边,考试是折磨考生的可不是折磨考官的。

    倒是许良身为监视官在考场走来走去,一是查看是否有考生作弊,二来也顺便看看考生们的答题情况,只不过考试才开始不久,考生们字字斟酌都没写几句话,暂时还没什么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