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七十九章 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第七十九章 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公子,刚才的提出三个提议方向的人是御史大夫。”

    由于赵辰看不见具体是什么人,只能够通过上官梅来知晓,而刚才的丞相王绾倒是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多的大臣都议论纷纷,少不得有人嘴里有念及对方的身份,不像现在这个御史大夫冯劫,说完此话以后,便是低眉顺眼回到自己所站的位置处。

    “这个人,位列三公,是除了丞相以外唯一的人了。在话语权方面,无疑是很重要的。”

    赵辰微微颔首,脑海之中浮现出来关于这个御史大夫冯劫的相关信息,对方在之前嬴政帝号的选取中,是同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意见一致,认为“泰皇”最佳。即使没有让嬴政同意这个意见,但也在青史上留名了。

    对方在嬴政还活着的时期,倒是本本分分,将自己的事情做得还比较的可以。

    冯劫的先祖,曾经引发长平之战,可想而知在军事方面有什么样的威望。

    当然,这个先祖是秦国的仇人。

    比较有些戏剧化的就是这个人的后辈却在大秦帝国为将相。

    冯劫在以后的胡亥继位,冯劫即使没有担任御史大夫,但也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将军。

    其本人刚正不阿,在目睹了阿房宫带来的严重危害,于是联合上奏谏言,即使最后被胡亥关在了狱中,也没有让他低头,留下一句“将相不辱”的遗言,便是自尽,结束自己这一生,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赵辰缓缓回过神来,既然他已经到了这朝堂之上,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那么就得想想办法,让胡亥这个家伙不可能有机会继位当二世皇帝。

    不过,还有时间,倒是不急。

    “对方提出来的这个三个思考方向,算是给了群臣一个比较不错的框架,能够确保得到的提议最后,不会大相径庭,以至于毫无用处。百万大军的安排,确实是一个需要多思考的问题。倘若没有安排妥当,那么就得警惕这曾经为帝国征战四方的百万大军,可能存在的部分冲突爆发。届时,就算平息了冲突,也是会造成很大影响,对帝国的统治产生动摇。”

    赵辰继续讲述着相关的情况,他现在就要好好培养一下上官梅的这个朝政思维能力,至少要让对方的格局放大,这样结合本身女孩子的细腻,应该是能够提供不小的帮助。

    这对于赵辰来讲,还是非常有培养的意义。

    “这样啊,那公子,咱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吗?”

    上官梅轻咬着纤细的玉指,眨了眨眼睛,继续说道:“既然陛下让咱们讨论,那应该都可以吧。这要是提出来的建议,被直接采纳了的话,应该也算是政绩,兴许能够提前升职呢!”

    她现在所思考的角度,都是站在赵辰这边。

    只要赵辰升职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待遇好了。

    这待遇好了,作为身边长时间跟随的人,上官梅自然也会享受到相关的待遇。

    两人的关系,可谓是一荣俱荣。

    上官梅自然需要时刻关注可能让赵辰升职的机会,把握住了就好啦!

    “身为议郎,倒是有资格讨论国事。而百万大军安排的问题,可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是有资格建言献策。”

    赵辰微微摩挲了一下脸庞,露出来思索的神情,继续说道:

    “只不过啊,想要让提议被采纳,还是很难的。而且,这个提议,不会是拍脑袋想出来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像是丞相这种级别的大人物,是有资格了解到更加清晰明了的情况,那么在提出来这样的建议之前,肯定是经过了大致的验证,确定问题不大以后,这才会有可能放出风声来,提前让群臣把把关,收集相关建议继续修改完善,直到于朝堂上提议。”

    总而言之,赵辰话里的意思,就是说普通的官员就不要考虑自己提出来的建议,有多么大机会被采纳。想要从同一个提议方向脱颖而出,那都是非常困难的,更别说是最后三个提议方向择优选择确定唯一的提议方向了,相当于三进一!

    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赵辰倒是明白上官梅的想法,他笑了笑,并没有告知对方自己的真实打算是摸鱼,才没有在这个时候考虑升职加薪的问题。

    让对方有一个目标努力,也是可以的。

    在赵辰看来,他就是小小的议郎,就算是自身有所提议,在这些资历和官位都挺高的大臣面前,最后也只不过是徒劳浪费时间。

    兴许,还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赵辰向来是不太喜欢这些不必要的麻烦缠身,主要是觉得影响了自己摸鱼的悠闲时光。

    “那咱们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呀?”

    上官梅有些失落,她还以为这个提议环节,是很有机会升职的呢。没曾想,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是啊,那么多厉害的人在,不乏于征战六国过程中,提出极为厉害建议的,想要在这些人面前出风头,多少有些痴人妄想了。

    或许,等来的不是夸奖和赞誉,而是不屑与争议。

    若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安安静静地待在这里打发时间算了。

    赵辰察觉到了上官梅语气中含着的失落之意,心头微动,他可不能让这女孩子丢了上进心。

    他认真地想了想,开口说道:“当然,刚才所说的只是通常情况下。一般来讲,只要想出来的提议具有采纳的价值,也就是达到了点子上,有可能实现,那么至少在这个朝堂上崭露头角,还是没有问题的。”

    赵辰为了确保上官梅拥有坚定的信心,继续说道:

    “只要达到这样的表现,那么对于我这种还没有入级的议郎,升职转正,也是比较轻松的。没有谁是直接就能够在朝堂上叱咤风云,就连现在的廷尉李斯,曾经不也是游说秦国,然后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得到了陛下的欣赏和重视,这才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或许未来还会走得更远。”

    他说的并不是假话,像赫赫有名的《谏逐客书》,不就是一个挺好的例子嘛。

    在始皇帝嬴政晚年,赵辰还不敢保证,毕竟对方已经有些着魔了……但是在此刻大秦帝国初步建立,急需要大量人才之时,他还是可以很确定。

    像他这种议郎,能够提交上去一份有理有据的提议,不需要最后采纳与否,仅仅完成这一步,那么很大程度上就会被重视,以至于加快升职提干的速度。

    赵辰虽然很想要摸鱼,但也不得不考虑到公子胡亥带来的危机。

    光是一个议郎,可不会让对方多有忌惮。

    赵辰或多或少,也得往上走一步两步。

    “真的吗?”上官梅眼前一亮,连忙说道:“那咱们可得好好想想,怎么提出一条比较合理的建议来。”

    她抿了抿嘴唇,脑袋里根据之前丞相王绾的那个提议,开始寻思起来。

    “要是根据丞相的那个提议,来提建议的话,稍微修改一番,那么也可以。只是,这肯定会引起丞相的不满,以及其他人的鄙夷吧?这样的话,就得另外想想看。”

    赵辰在旁边听得心头微动,这似乎上官梅确实是在认真思考啊。

    作为初来乍到的人,但凡是遇到这样的事情,想要提出点儿自己的建议,却没有什么头绪,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去瞧瞧别人的思路,或者是借鉴一下对方的想法,结合自己的见解,然后形成属于自己的提议。

    换做其他地方,上官梅要是模仿别人的提议,那也不会有什么。

    但在这里嘛,就和上官梅嘴里呢喃的那些,就有问题了。

    无论如何,丞相王绾在群臣心里的声望,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动摇的。

    那么,就像是刚才王绾的提议,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认可,就代表着这份提议肯定有机会参与后面最适合的提议选择环节。

    不管怎样,都不可能超过对方。

    可以下的一个判断,那就是在回撤秦军的这个提议方向,已经被丞相王绾提前锁定了。

    倘若仿照着弄一份提议,只会自取其辱,这些大臣精明得紧,也就一些初来乍到,想要早点儿出风头的家伙,才会这么弄。

    只是,往往最后会被筛选下去,没有资格。

    赵辰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免得出不了风头,还把裤衩输掉了,那就亏大啦。

    “那公子,我认为咱们应该和其他部分大臣一样,选择另外的两个提议方向好一些。”

    上官梅认真思索了一番,还是觉得避开丞相王琯选择了回撤秦军于六国故地分兵的提议方向,会更加的好一些,故此说道。

    “原地驻扎的提议方向和调遣大军前往其余地方的提议方向,明显后者会更加合适一些。”

    上官梅继续思考,她觉得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想法,给赵辰进行参考。

    “哦?可有什么见解。”

    赵辰闻言,询问道。

    “公子,原地驻扎的话,那就是百万大军囤积于齐国之地,这么多的将士,距离咸阳这边很远,肯定是不可以的。要是哪里有情况,也来不及动身反应。而且,齐国之地经历各种情况,显然是无法长时间负担这么多将士的。”

    上官梅不假思索地继续回答道:“而且,这么多将士,政令无法及时下达,毕竟天高君主远,恐怕会生出一些事故。例如,有些将士寻思着,齐国之地政权已经覆灭,且齐军主力难以抵挡这些人,那么就可能存在占地称王,独霸一方的情况。百万大军是一股绳,要是人心散了,这一股绳也就散了。到时候,帝国方面肯定会焦头烂额的。因此,原地驻扎这个提议方向,其实没有多加思考的余地。”

    “你说的有道理,那么就只能选择后面这个提议方向。”

    赵辰听到这里,不禁对于上官梅有些满意,什么叫做有理有据的回答,这不就是了嘛。

    当然,其实上官梅还忽略了最直接,且能够用一句话表明的事情。

    那就是大秦帝国方面,要是有让百万大军继续待在齐国之地的想法,那么就不会想其他的问题,更不会讲出这样的提议环节来。

    很显然,这个提议方向,并不值得讨论。

    那么,排除掉这个,外加丞相王绾的那个提议,就只有调遣到其他地方去的提议了,反正只需要知道这百万大军不能够直接进入关中地区,靠近咸阳城附近,就可以了。

    其余的,只需要有理有据即可。

    在这里,就不得不点明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情。

    那就是丞相王绾主张的是从齐国之地撤回大部分的秦军,而少部分驻守在齐国之地,其余的秦军则是在撤回的路上,按照分配情况前往不同的地方驻守镇压。

    简单一句话,那就是撤军分兵镇守六国故地,达到消除可能存在动乱的可能。

    然而,这调遣到其他地方去的提议方向,则是给百万秦军找到能够发挥作用,暂时不会爆出什么大麻烦的地方,来缓解其中的矛盾。

    即,利用外部矛盾,来减少或消除内部矛盾。

    这个就非常有意思了,百万秦军组建起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征战六大诸侯国,灭掉六国,然后建立大一统的大秦帝国。

    而现在,最后一个诸侯国的齐国,已经是被灭了,那么百万秦军就没有了正面对抗的敌人,似乎存在的意义就没了。

    丞相王绾的提议,就是让百万秦军化整为零,调整主要目的为驻守各地,强化大秦咸阳对于诸郡县的统治和掌控。

    至于赵辰他们准备选择的这个调遣到其他地方的提议方向,就是为了找到百万秦军新的主要目的,令其存在的意义延续。

    只要还在进行打仗,那么大秦帝国内部存在的很多问题,暂时就不会直接爆发出来,给始皇帝嬴政这边更多的时间处理。

    就像是赵辰和上官梅的这么一分析,其余的大臣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

    原地驻扎齐国之地,实在不现实,排除。

    调遣到其余地方,继续战斗的话,好像也不现实,自古以来人们的想法就是逐鹿中原,一直到现在始皇帝嬴政,开始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大统一,完全没有往四周蛮夷之地扩张的想法。

    咳咳,主要是没有相关的利益催动。

    最大的敌人六国,已经悉数尽灭,就留下一个小小的卫国,俯首称臣,其肯定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

    因此,这个暂时也只能放在一边,排除。

    群臣错愕的发现,最合适的办法,竟是丞相王绾提出来的撤军分兵驻守六国故地的提议!

    所以,兜兜转转,竟然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