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八十一章 陛下,我们有提议!

第八十一章 陛下,我们有提议!

    在这个时候,马镫还未曾出现,没有让所谓的骑兵解锁更加多的战斗方式。

    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骑兵就只能够使用双腿的力量,来用力夹住马腹,如此方能够保持住自身在骑马的时候,拥有着稳定性。

    而骑兵想要在健壮的马匹背上进行骑射,就不得不减缓马匹的骑行速度,这才能够拉弦张弓射箭。

    如此一来的话,就会贻误战机,影响战斗。

    尽管现在骑兵没有马镫,依旧是在面对步兵的时候,能够所向披靡,发挥极为强悍的战斗力。

    但是吧,拥有了马镫以后,骑兵便是只需要借助小腿的夹击力量,就可以熟练掌控自己的马匹,能够避免在骑行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摔下马背的意外发生。

    并且,拥有着马镫以后,能够保障着骑兵驰骋过程中身体的平衡,解放双手出来以持有其他的兵器,来到增强自身的强悍战斗力。

    在有马镫的骑兵和没有马镫的骑兵之间,谁更加的厉害,只能够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前者无疑更加厉害!

    目前,在大秦帝国这个时代,所使用的马鞍乃是软马鞍,要是想要安装上马镫的话,就不得不采取另外的马鞍,即所谓的高桥鞍。

    这两者属于不同的类型,骑兵想要使用的话,就需要进行适应。

    赵辰有足够的自信,只要大秦铁骑有部分的骑兵采取拥有着马镫的高桥鞍,那么在面对北匈奴的进犯,也是能够轻易将这些杀个人仰马翻。

    论起战斗力来讲的话,秦军的整体素质无疑是整个世界顶尖的。

    北匈奴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南下进犯,不就是凭借着骑兵之利么。

    只要大秦的铁骑更凶,那么给这些北匈奴以恐惧,是迟早的事情。

    始皇帝嬴政目光不断地闪烁,他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依旧是能够听见赵辰的心声,这就让他感受到了赵辰心里对于北匈奴的强烈杀意,也是头一次知道了所谓的有马镫的骑兵。

    他在心里不断的感叹,本以为赵辰是打算在这朝堂上打发时间,不干实事。

    没曾想,竟是他误会了对方。

    赵辰心里所想,正是符合嬴政内心的想法。

    像是丞相王绾提出来的撤军分兵,化整为零,驻守在六国故地的提议办法,嬴政对于其本身还是比较的认同,至少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也是可以选择这个。

    但是吧,这个提议办法,并不符合嬴政的雄才大略!

    六国已经灭掉,这是事实。

    而趁着中原七国混战之际,也是有着不少的外族势力,趁机占据了不少的地方,侵蚀了本该属于嬴政和大秦帝国的领土。

    这种行为,是他绝对不允许的。

    迟早,他是要派大军将这些暂时失去的领土,重新夺回来。

    赵辰的心声,正好是令得嬴政很满意。

    就是可惜,嬴政只能够偷听到部分心声,无法得知赵辰具体是怎么想的。

    于是,始皇帝嬴政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提议思考完毕了?若是有的话,不妨先行述说。在这里,不必有尊卑长幼的顺序,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提议。”

    群臣闻言,顿时鸦雀无声起来。

    拜托,这很难办啊!

    丞相王绾的这个提议办法,是目前来讲,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

    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想出来与之媲美的提议。

    这些大臣机灵得很,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是不太可能说出口的,比较的爱惜羽毛。

    “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是极好的。分兵划分为郡县兵,既是可以缓解现有的矛盾压力,又能够达到驻守的目的,还能够确保郡县制的落实。”

    有大臣站出来,回应嬴政的关切。

    只是很显然,对方这是和稀泥,纯粹就是凑数的,完全没有领会到嬴政的心思。

    “三个提议方向中,最不合适的就是将百万大军放在距离咸阳最远的齐国之地,那实在是太危险了,不能够这么考虑。因此,臣主张留下部分的将士驻守齐国之地,其余大部分的将士则是回撤到原秦国地界,即关外地区。这些将士没有事情做的话,可以就地修筑工事!”

    也有大臣站出来,主张这样的提议。

    这让赵辰听了以后,都不得不佩服。

    太妙了!

    从解决矛盾的层面来考虑的话,这样的办法确实是行之有效。

    只是,这位大臣显然忽略了一些事情。

    这些参军杀敌的将士,那可是为了获得军功和爵位啊!

    能够从战场上活着走下来的将士,或多或少也是带着功劳的,就这么打发去了修筑工事,确定会有多少人愿意吗?

    不公平的待遇,那可是会比让他们留在偏远的齐国之地,更加的危险啊。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倘若这些秦军将士的思想觉悟足够高,愿意自我奉献的话,那就当赵辰没有为此担心过。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本身就不是让人无偿奉献,而是不断杀敌获得军功,以实际行动换取阶层的跨越。

    这要是又跑去修筑工事的话,在这些思想觉悟不太高的将士们心里,只会觉得大秦这是要卸磨杀驴,那个时候免不了一些事情的突发。

    赵辰暗暗摇头,这个提议办法,并不适合现在的秦军。

    果不其然,在这个大臣提出来这样的提议以后,也是有人进行了反驳,表示这种事情肯定不可能的。

    修筑工事,还是得看那些徭役和刑徒,就不能够指望这些征战沙场的秦军将士。

    其余的大臣,或多或少发表了自己的建议,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就连赵辰身边的那几个官员,都凑了一个热闹。

    嬴政眉头紧皱起来,他现在的心情自然是不会很好,这么多的人,就不能够提出来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么!

    他甚至很难找出多少个提议,能够与赵辰心里所想的相提并论。

    “李爱卿,你可有什么想法?”

    嬴政还是选择先听廷尉李斯的建议,以对方的能耐,肯定是能够有一些好的办法。

    他还是比较的期待,对方毕竟算得上能够猜中自己心思的臣子。

    “回禀陛下,臣以为应该将那百万大军从齐国之地撤回,留下来部分将士驻守,防止发生变故,而其余郡县有应该需要有士卒驻守。我的建议是,将这百万秦军重新编整,像是郡县兵、边防兵和拱卫关中地区的京师兵。”

    李斯略微一思索,手持着玉质笏板,继续说道:

    “偌大的九州天下,由我大秦所统率,昔日逐鹿中原的六大诸侯国已然是覆灭,那么我们应该接管原来诸侯国在边境线,以达到抵御外族,防止其可能存在的趁机烧杀抢掠。”

    嬴政闻言,心头微动,开口道:“继续说。”

    他觉得李斯果然不愧是了解自己心思的人,几句话便是比之前那些凑数的大臣提出来的建议好上太多。

    李斯微微弯腰,以示敬意,回答道:

    “虽说关中地区,有赳赳老秦五十余万,可镇压一切敌,但也不得不考虑到关中地区的门户,需要有足够的将士来进行驻守拱卫。毕竟,门户失守,敌人便可长驱而入,这是必须避免的。”

    “说得好!”

    嬴政还是比较满意李斯的回答,他同意将这百万秦军重新进行整编,暂时可以按照廷尉李斯的想法,分成三个大的方块,即郡县兵、边防兵和京师兵。

    目前还没有什么势力,能够死灰复燃到与横扫六国的大秦铁骑抗衡。

    就算突然出现这样的势力,以大秦帝国高度集中的机制,也足以在短时间之内拉出来一支猛虎之师,将其扑灭。

    百万秦军重点整编的方向,肯定是在边防兵这边。

    六国故地加上秦国之地,作为现有大秦帝国领土,其边境线过于庞大,需要有足够的兵力来进行驻守,并且在合适的时间之内,能够完成支援任务。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始皇帝嬴政深谙其道,自然是不会掉以轻心。

    “那么,冯爱卿,可还有提议?”

    嬴政将目光放在了御史大夫冯劫身上,开口询问道。

    “回陛下,臣并无提议可言。丞相和廷尉二人的提议,或许可以取长补短。”

    御史大夫冯劫站出来,如此回答道。

    他觉得已经差不多了,也不需要自己来。

    “什么叫做没有提议?”

    嬴政眉头微挑,笑着说道:“冯爱卿这句取长补短,不正是所谓的提议嘛!”

    群臣闻言,皆是开怀一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两人的提议之间取长补短以后,再多加进行完善一番,也算得上最适合的方案了。

    “不过,朕记得最近是不是有新的议郎啊?”

    始皇帝嬴政目光闪烁,他可没有忘记赵辰的存在。

    既然他将对方弄到了朝堂上,那么就得让对方有发光发彩的机会。

    “回禀陛下,是有新的议郎。只是,刚才基本上已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站在旁边的赵高闻言,连忙进行回答,他想了想,继续说道:

    “只是,臣有留意过,好像还有一个议郎没有参加议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待在不起眼角落里的赵辰,顿时有了不妙的感觉。

    好像,他就是那一个没有发表意见的议郎啊?

    “哼!”

    嬴政故意冷哼一声,低沉着嗓子,批评道:

    “议郎之职,本身就有议事建言献策的义务和责任。朕认为,只要是站在这朝堂之上的官员,那么就有必要参与,而非这般不积极。让那个议郎站出来,朕要听听他的看法,不配合的话,那就早点儿滚蛋!”

    来自于大秦帝国始皇帝的训斥,让刚才还配合着开怀一笑的群臣,顿时打了一个哆嗦,为某个新来的小小议郎表示默哀。

    太造孽了!

    谁能够想到,芝麻大点儿,没有什么实权的议郎小官,也能够被始皇帝嬴政注意到,并且专门进行了批评训诫。

    这种待遇,属实是前所未有了!

    要是换做有经验的大臣,即使是被吓到了,那也还有可能回答出来比较有条理的建议和看法。

    可这议郎本身就是刚进朝堂的一个过渡性官职,其人肯定没有相关的经验,更别说被嬴政这样特殊关照的待遇以后,保不齐就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就算胆子大,能够说出话来,又能够提出来什么样的看法呢?

    要是在群臣发表看法的时候,那还不会有人过于关注,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凑数的时候被别人揭穿。

    而现在嘛……绝大多数人已经是认为这个议郎真够倒霉的,才来第一次,就是最后一次了。

    被始皇帝嬴政亲自下令滚蛋,那以后谁敢引荐,乃至于录用为官,造福一方啊?

    妥妥的被拉入黑名单,仕途寸步难行。

    “公……公子,大事不好啦!”

    要说赵辰这个当事人心里只是感到不妙,还比较的冷静,但他身边的上官梅可没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了,她左手轻轻攥住了赵辰的衣角,提醒道。

    赵辰看不见群臣和始皇帝嬴政,只能感受到这些人的目光注视,自然心里也不会过于紧张。

    可上官梅就不同了,齐刷刷一堆人看过来,不乏审视和惊异的目光,让她那娇颜瞬间变得有些苍白起来。

    别说是上官梅了,换上六大诸侯国的君王到这里站着,也好不了多少。

    面前的这些文武百官,那可都是狠人啊!

    尽管上官梅心里紧张不已,但还是尽自己的职责,朝着赵辰继续提醒道:“公子,陛下让咱们提建议,这下该怎么办?”

    赵辰有些犯难了,这他就摸个鱼的时间,怎么就被其他人关注到啦。

    要说只是普通的官员,那还好说。

    可偏偏不是普通官员,甚至不是这个官僚阶层,而是更上面的始皇帝嬴政!

    私下里,赵辰还能够调侃几句政哥儿。

    可这里嘛,他活腻歪了才会这么想。

    【靠!】

    赵辰直接内心独白,骂骂咧咧起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小声安抚上官梅,道:“不要担心,问题不大,咱们不是已经有了方向嘛。再加上,刚才廷尉和丞相两人的提议取长补短,也证明着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只要不胡说八道,那就没有什么困难。你稍微冷静一些,等会儿帮我留意一些重要人物的神色变化和反应。”

    事到如今,上官梅所能够依赖的也只有赵辰罢了。

    她连忙点头,回答道:“我听公子的!”

    赵辰微微颔首,“跟我来。”

    上官梅扶着他的手臂,两人一同站出队列上前,朝着正前方道:“陛下,我们有提议!”

    此刻,廷尉李斯的目光落在了赵辰和上官梅的身上,他惊咦道:

    “怎么会是赵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