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九十五章 王贲与李信

第九十五章 王贲与李信

    现在的丞相王绾已经是对于赵辰,有了很大的改观,并且给出了纯良至善的很高评价,至少在对方这里,很少会对一个初次见面的后辈,有着这样的态度。

    哪怕是其他很多的官员,都没有获得过丞相王绾的这般至高评价。

    可以从此看出来,其对于赵辰现在有多么的满意和欣赏。

    如此态度的转变,着实是惊呆了群臣。

    什么时候,有见过在这个朝堂之上,丞相王绾对于另一个人那么客气过。

    至少,很多人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况。

    “王相,你真是做什么?”

    站在丞相王绾旁边的御史大夫冯劫看到这一幕,连忙凑过来,低声询问起来。

    要知道,他才是最开始对赵辰出言不逊之人。

    这个丞相王绾只不过是附和支持的,现在都已经是跟赵辰道歉了,那他这个始作俑者,岂不是得给赵辰磕头认错?

    总而言之,在御史大夫冯劫看来,此刻丞相王绾的言行举止,其实是有在为难他的。

    他当然是不可能道歉,又没有说假话,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赵辰双眼失明乃是事实,且当时他也并非是故意要针对赵辰,只是需要借助这样的理由来阻止领兵之权的下放,仅此而已。

    要说单纯故意地欺负赵辰这样的后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啊。

    只是,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人会相信对方的心思。

    群臣将目光投了过来,很好奇以御史大夫冯劫的身份,会不会和丞相王绾一般,来对赵辰进行道歉。

    毕竟,对方确实是针对赵辰双眼失明的事情,有过不太好听的言论。

    众多的官员,倒是能够理解丞相王绾的心思,以现在赵辰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以后肯定是能够继续待在这个朝堂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议。

    再加上,始皇帝嬴政这般欣赏重视赵辰,肯定是很难对赵辰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的话,就是赵辰已经比很多人初次来到朝堂之中时候,面临的默默无闻,要强上很多。

    “冯大人,这是老夫自行决定的,应该对赵辰致歉,之前的时候言语上多有不逊,不应该是我等这样的人,所能够出现的。”

    对于御史大夫冯劫的问话,丞相王绾神色未变,只是淡然地说道:“至于冯大人你这边的话,不用过于紧张。致歉与否,都不会影响彼此的身份和地位。老夫只是改变了态度,对于赵辰稍微有些欣赏,很想看到对方以后能够为帝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他的态度很明显,别人一眼就能够瞧出来,没有伪装掩饰的想法。

    对于赵辰的致歉,更多的是缓和彼此的关系,避免可能出现的矛盾。

    “……”

    御史大夫冯劫听到丞相王绾的这番话,只觉得胸口有些发闷,对方倒是理由充分,根本就没有理会他此刻的处境。

    这致歉吧,似乎又有些不情愿的意思在里面,肯定是没有丞相王绾这般致歉的效果好,并且还可能丢面子。

    但不致歉吧,这王绾已经是带了一个好的开头,他要是不这么做,多少是会让人觉得有些脸皮厚。

    总而言之,怎么选择,似乎都是他的错。

    御史大夫冯劫心里骂骂咧咧,本来都没有人在意这个的,都是王绾这个丞相突然冒出来给赵辰道歉,才会让他现在这么的尴尬。

    真是醉了!

    他咬牙切齿,感受到众人的灼热目光,一时间多年的心境,在此刻也是掀起了波澜。

    “丞相大人太客气了,之前您所言,并未有什么不妥之处。”

    赵辰知道此刻御史大夫冯劫心头的纠结,他倒是并不在意这方面,对方其实又没有故意针对进行无耻的谩骂羞辱,那么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的敏感。

    双眼失明,这是一个事实。

    阐述一个事实,相对而言比较客观,那么赵辰还不至于心胸如此狭窄。

    丞相王绾的道歉,他应下来了。

    至于御史大夫冯劫的道歉,有没有其实并不重要。

    “只要不胡乱发言,故意惹人生气,那么我也还不至于斤斤计较。”

    赵辰的这番话,使得群臣投以惊讶的目光,对方显然是没有害怕的心思在里面,难道真的只是并没有在意过?

    对方的心胸那么宽广,以至于这样能够让丞相王绾和御史大夫冯劫同时给自己这样一个小小的议郎道歉的机会,都能够随意地放弃,认为没有什么必要。

    若是真心话,那么这些人肯定是会非常钦佩的啊。

    当然,要是假话,那么遭到鄙夷也是应该的。

    尽管有着这样的猜测,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赵辰现在这样做的办法,其实是最好的。

    既是能够释然接受丞相王绾的道歉,又能够让人觉得王绾此举很值得让人钦佩,还能够让旁边正在纠结不已的御史大夫冯劫,不必为此而发愁,从而在表态以后,对赵辰心声记恨,可谓是一箭三雕之举。

    至少,此刻御史大夫冯劫的反应,很是错愕。

    他还从来没有想过,赵辰会这样的大度。

    冯劫觉得要是有其他人在自己在场的情况下,依旧是述说着自己的缺点,那么肯定是会认为对方在故意打脸,以此来恶心和挑衅自己。

    这种情况的话,肯定是需要给予严厉的报复,这样才能够在让对方得到相应惩罚的情况下,来震慑可能会继续出现的不规矩言行举止。

    但是,他还不至于会这么大度的饶恕对方。

    更加不会像现在的赵辰一般,还会懂得给他这个御史大夫一个台阶下。

    不管赵辰心里在想些什么,至少此时是将这样的氛围进行了缓和,避免了与御史大夫冯劫之间的矛盾冲突发生。

    哪怕是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始皇帝嬴政,在看见赵辰的做法以后,也是眼里浮现出来欣慰之色。

    就算是没有他这位“秦正先生”的支持,赵辰迟早也是能够在这朝堂之上,混得风生水起的。

    再加上,赵辰又有真的在为大秦帝国着想,可以肯定后面确实是有加官进爵的巨大潜力。

    看着对方,嬴政想起来了以前李斯来到秦国朝堂的样子,以及后续提出来的很多建议。

    不得不说,有一种相似感。

    嬴政看了看丞相王绾,对方的年纪其实也比较的大了,估计也是担任不了丞相一职多少年,需要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终老了。

    那么,下一位的丞相,应该是谁呢?

    嬴政的目光闪烁了一下,本来按照他的想法,只要廷尉李斯后面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就有很大的可能,会将对方提拔成为丞相。

    可是,现在赵辰的出现,使得他稍微的犹豫了。

    以廷尉李斯的情况来看,其实现在的廷尉这个九卿之位,挺适合对方的,距离更高的丞相或者是御史大夫之位有着一步之遥,有种期盼在支持对方继续保持动力,来尽量提供自己的建议,使得有机会成为两种位置的新主人。

    而李斯本人又是法家思想的坚定执行者,在执掌天下刑狱司讼这方面,肯定是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以及能够使得这方面不会成为大秦的短板,对于将秦律推向原六国之地,拥有着足够的能力。

    暂时的话,嬴政还真没有想到过,有哪一位能够替代李斯,成为新的这个廷尉。

    在嬴政知道李斯的那个小故事以后,结合对方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感触,需要给对方以动力,但又不能够真的将对方这么快的推到丞相或者是御史大夫这个位置上来。

    现在的李斯尽管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廷尉,但依旧是认为自己还是很可能成为“厕鼠”的,那么居安思危之际,就需要更加好好斟酌相应的提议,揣摩嬴政的心思,以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而一旦成为丞相或者是御史大夫,对方在仕途方面的上升之路,其实是已经到了上限……

    那么,对方很可能就会变成“库鼠”,没有那么的有危机感,开始害怕有人窥觑自己的位置,甚至是自己的性命,而开始在思想方面偏安一隅,不再像之前那般提出来足够优秀的建议……

    嬴政目光闪烁之下,暂时将提拔廷尉李斯,担任王绾这位丞相卸任以后的继任人打算,给直接打消了。

    以李斯现在的年纪,还不足以担任那么重要的官职。

    那么,到时候再看看。

    等到赵辰成长起来以后,嬴政觉得来做这个决定的话,会相对而言比较理智一些。

    就这么办,到时候廷尉李斯立功劳的话,那就采用其他的奖赏好了。

    只要没有到丞相或者是御史大夫这样的“三公”之位,那么就有很多的奖赏足以稳住李斯这个人。

    言归正传,赵辰的应对方式,在嬴政看来是很不错的,起码是能够在第一次登上这朝堂之上,便是能够得到丞相王绾和御史大夫冯劫二人的注意,那么基本上只要不瞎搞,肯定是大有所为的。

    “赵议郎所言极是,倒是老夫过虑了。”

    丞相王绾抚了一把髯须,对于赵辰的回答,很是满意,他偏头看向御史大夫冯劫,笑着说道:“冯大人,可不用纠结了,赵议郎显然是一腔热血,不会在意这些的。”

    “哼!”

    御史大夫冯劫有些挂不住颜面,白了一眼王绾,感觉对方就是想要看自己的笑话,不就是之前对方提出来安排百万大军建议的时候,有点儿针对的意思嘛,大可不必如此。

    他轻哼一声,直接闭目养神起来。

    反正,在这个朝堂之上,能够听话和开口就是了。

    看不看得见,都没有什么大问题。

    “既然赵辰提出来要增加一场比试,且朕已经是同意的情况下,那么就需要选择出来,这一场比试的双方人选。”

    始皇帝嬴政见到时机差不多了,也就开始聚焦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询问道:

    “朕已经是打算让蒙恬将军领兵前往,那么对方肯定是需要来担任比试的一方,而另一方的话,诸位爱卿可有何等建议?”

    既然这场比试双方乃是将军级别的武官,那么肯定是需要一个能够与蒙恬将军打得有来有回,甚至隐隐有压倒对方的可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这场比试作用发挥出来,等到真正作战的时候,就可以达到相应的作战效果,取得相应的战果。

    经过大秦对六大诸侯国的先后灭国之战,已经是拥有了极为繁多,立下大量军功的将士,在这方面来讲的话,选择确实是有些困难。

    像是王翦上将军出马的话,不是直接摧枯拉朽的干掉蒙恬将军么!

    这倒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

    蒙恬之威勇忠义,那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在面对王翦这样战神级别的上将军,那此刻定然是很难做到胜利的。

    等到后面蒙恬继续领兵作战,那么积累大量的战场经验之下,或许还能够有机会与之较量。

    这个时候的话,蒙恬还稍微的有些稚嫩了一些。

    对付匈奴的话,还不至于让王翦上将军出马。

    那实在是太看得起匈奴人,给对方脸了,没有必要。

    再加上王翦上将军那边有点儿想要隐退的意思,那么在没有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就无需打扰到对方,这算是现在君臣的共识。

    至于王贲这位通武侯的话,倒是可以安排一波。

    “陛下,臣以为王贲将军的话,或许会比较的合适。”

    以王贲在灭六国之战中的卓越表现,再加上年岁也比较的少,身子骨还算是很硬朗,基本上诸多大臣都是想到了这位通武侯,让对方来与蒙恬较量的话,兴许能够让蒙恬将军有些收获,对付匈奴人也会相对来讲,有点儿帮助。

    这次倒是站出来建议的为一名武官,并没有任何的意外。

    王贲这位通武侯的战功,可谓是绝大多数武官都想要达到的。

    越是想要达到,越是努力,也就会愈发地觉得彼此之间的差距之大。

    现在最能够获得军功机会的六国之战已然是结束,诸多想要继续立功加官进爵的武官,还是很遗憾,没有在其中拥有更多。想来,以现在大秦帝国的实力,以后也是没有可能会经历比六国之战更加大的战争了,那么想要取得更多战功,也就没有什么机会。

    眼下,倒是有对付匈奴的机会,他们这些人稍后在蒙恬将军领兵的时候,也会主动请缨前去,把握好这个机会。

    嬴政对于这样的回答,倒是没有什么意外。

    他眉头微蹙,问道:“还有哪位爱卿,有其他的人选建议吗?”

    群臣左顾右盼,显得稍微有些沉默。

    这时,赵辰抓住机会,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认为李信将军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