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的修行靠八卦加点 » 第四十四章 大旱

第四十四章 大旱

    大端皇宫,保明殿。

    保明殿位于皇城西侧,殿内宽敞简朴,四根红柱上盘着神秘威猛的金龙,看起来凶神恶煞,令人不寒而栗。

    殿内有两列桌凳,分别坐着本次科考的学子。

    方寒作为镇北将军府的少将军,又是大端今年的武举状元,自然是此次殿试地位最高之人,所以他的位置是最前面一排的左侧桌凳。

    他的右边坐着的是兵部尚书程宗远的侄子程晖。

    程家与方寒结的仇说是不共戴天也不为过,此次科考若是能羞辱方寒,程晖肯定不会放过。

    参加殿试的学子,有不少人来自大端东境。

    数千年前,圣人孔夫子在大陆东境开创书院七录斋,东境之人受圣人教化,文化大兴。

    自大端朝首次开设科举考试以来,东境来的学子一直占据大部分名额。

    当时的大端皇帝为了改变科考榜单只有东境学子的局面,于是对东境进行科考名额限制。于是这些学子不管再优秀都只能与本地人竞争。

    这种形势之下。

    最后能杀到殿试的东境学子文才远胜参加殿试的其他人,几乎是预定了文科举状元。

    南宫懿在位的数十年,文科举状元无一例外,皆是东境人。

    台上坐着的考官前礼部尚书袁成清便是出身东境七录斋,他亦是当年的文科状元。

    …

    “陛下到~”

    大端皇帝越过殿试诸人,缓缓坐在保明殿的龙椅上。

    众人行礼后依次入座。

    龙椅上的大端皇帝身穿明黄色的长袍,上面绣着沧海龙腾的图案,袍角那汹涌的金色波涛下,衣袖微微垂在椅子上。

    这是方寒重生以来第一次见大端皇帝南宫懿。

    这南宫懿面容威严肃穆,举手投足皆显帝王气魄,若是一般人与他对视,必定会胆怯下跪。

    方寒试着调取南宫懿的面板。

    【姓名:南宫懿】

    【年龄:48】

    【寿元:10】

    【品级:气运二品】

    “寿元还剩十年,也就是说这大端皇帝快要死了!

    南宫懿在气运加身下有二品境界实力,与阴阳二圣相当。

    不知道大端太子和景王哪个能赢,为了这皇位,京都必定会迎来一场腥风血雨。”

    …

    “照我大端惯例,策问前诸位需先赋诗一首,题目是‘大旱’。”礼部尚书许子辛上前说道。

    夏初,大端南方遭遇了大旱,此次大旱比往年都要严重,大旱才开始便有无数人死去。

    “大灾之年,南方蛮子必定也不好过,到时候狗急跳墙,大举进攻大端南境,必定生灵涂炭。”方寒暗自想道。

    “诗词以‘大旱’为题,待会儿策问肯定是与治理旱灾有关,所以这诗词其实并不重要,谁的治灾方案更有效果,殿试排名自然会更前。”

    斟酌许久后,方寒动笔写下了关于“大旱”的诗。

    “灼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其他学子还在苦思诗句诗,方寒已经停笔将写好的诗交了上去。

    大端皇帝最先看到方寒的诗,他只是微微点头并没有其他动作。

    袁成清和许子辛依次看了这首诗,都是点头赞扬,但这诗并没有达到技惊四座的水平。

    其他学子也陆陆续续将所作的诗交了上去,反响都十分一般,都没能达到碾压众人的水平。

    程晖交卷回来时有些不屑地瞥了方寒一眼。

    他到现在还是不肯相信方寒能作出《青玉案》,虽然他猜对了,但在这个世界已经找不出原作者,程晖的猜想不可能得到证实。

    方寒那首关于大旱的诗只能算是比众人好上一点点,并没有像《青玉案》一样达到一骑绝尘的程度。

    这让程晖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想,他认为方寒既然已经拿了武状元,便不可能再拿文科状元。

    …

    策问的题目由一位中年公公依次分发给众学子。

    与方寒猜想的一样,题目是治理南方灾情,所以他并没有多大反应。

    反观场上坐着的诸学子,他们在看到题目的一瞬间几乎都是眉头紧皱,甚至有些慌乱。

    自南宫懿继位以来,文科殿试的题目都是一些高高在上的,从来不会出这类真正涉及到治理地方的题目。

    所以一众学子根本无从下笔,他们压根儿就没见过这类题。

    只有七录斋来的一位名为萧元的书生似乎胸有成竹。

    …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灾之后必是瘟疫横行。大旱带来的灾情已经无法避免,那最好的治灾方法便是预防大旱之后的一系列灾情。”

    想到这里,方寒开始动笔写下一系列的治灾方案。

    承明殿内。

    “袁成清,你怎么看?”大端皇帝南宫懿开口问道。

    袁成清神情平静地翻阅一份又一份答卷,最后开口答道:

    “我大端这些学子太过虚浮,让他们为官,是百姓之祸啊!”

    “诸多答卷,只有七录斋来的萧元答得还算不错,以后他若是为官,倒也能撑起一片天。”许子辛补充道。

    大端皇帝端起杯盏,微微颔首:

    “两位卿家可看了方寒的答卷?”

    许子辛思索片刻,似有些犹豫,而后还是开口道:

    “方寒的治灾方案有条有据,角度新奇,从未有人想过这样治理灾情,但看上去好像又可行。”

    袁成清接着说道:

    “方寒的卷子首重防涝,他在卷子里提出了一种叫‘排水系统’的东西。我大端京都对水患的治理一向重视,但效果却一直不尽人意,方寒的方法或许可以试试。”

    “嗯。”许子辛附和说道,“老师说得有理,方寒的治灾方法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对于尸体便列出了许多处理方法,他还提出了一个叫‘卫生’的词。

    方寒有一些想法虽然离经叛道,但用他的方法去治理南境的灾情,或许真能起到一定效果。”

    南宫懿缓缓放下杯盏:

    “那就将方寒的答卷给户部吧,南境会给出答案的。”

    “两位卿家对新科文状元的人选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