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帝传之月净佛 » 第17章光音天

第17章光音天

    “妙境、法境、莲境、华境、经境,每一个境界的修炼,都是一种跳跃性的艰难。如何才能,跨过这些台阶呢?”不动明王大神珍,非常认真的想着。

    精灵曰:“阿那含。你们可以,认真的思维。”

    周围的星光熠熠,显示出这些事情。

    阿那含(神梵语:anāgāmin),佛教术语,由后秦星光灿烂星界,千阳界之鸠摩罗什神,由梵神语译为阿那含,“不来”或“不还”之义,声闻第三果。

    谓不再来,又称不还果,是佛教修行神者,进入圣神道的果位之一,为声闻乘之中的第三果,得证此果位的神人,将不再回还欲界,而证涅槃。

    “此位,须断尽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证得之。”

    月净佛道:“阿那含果,一般指阿那含。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五下分结是:身见、戒禁取、疑、欲贪、瞋。欲界的修道所断惑,至此已经断尽。”

    精灵曰:“解释,不来。证阿那含果的圣者,已经断了,欲界的烦恼修惑,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死後将会离开欲界,上升色界或无色界,在那边入涅盤,不再复还欲界。”

    月净佛道:“少净天。色界十八天之一。音译作波利多首、波栗羞诃、波利看波、波栗多看波,意译又作约净。据《立世阿毗昙神论》神卷六所述,第三禅初天名曰少净。又据同书神卷七所述,因下品三禅相应之业,而生少净天。《顺正理神论》神卷二十一云(大正29·456b)︰‘意地受乐,说名为净;于自地中此净最劣,故名少净。’此天身量十六由旬,寿量十六大劫。其身相,与遍净天等无异。唯有乐想,故于七识住中,摄于第四位的身,一想一识住。”

    精灵曰:“光音天。佛教语,色界诸天之一,二禅天之第三天。此天绝音声,以光为语言,即是说此界众生神,不使用语言,仅以定心发出光明来互通心意,所以称之为光音天。亦泛指,二禅天。”

    月净佛道:“梵名ābhāsvara-deva。”

    精灵曰:“意译作,光音天或遍胜、极光净天。”

    月净佛道:“地位色界十八天之第六。光音天(梵名ābhāsvara-deva,巴利文Abhassara-deva),音译又作阿婆嘬罗遮、阿波罗、阿陂亘羞、阿会亘修、阿波绘、阿波会等。佛陀讲,在上一大劫末,天地崩坏,所有的生命,都往生到第二禅之第三天,即光音天上成为光音天人。此天的所有生命都不是父母所生,而是自然化生的。他们也不吃五谷杂粮,而是以念为食。每一位光音天人的身体,都发出清净殊胜的光明,代替语言进行交流。他们都有神足通,能够在空中,自由地飞行。当时的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水所覆盖,没有陆地,没有日月星辰,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年月日的更替,只有漫长而无边的黑暗。后来地球上开始出现了陆地,这时候光音天人的寿命终结,就降生到地球上。他们刚降生时,仍然是以念为食,具有神足通,能够自由地在空中飞行,他们的身体,仍然能够发出,清净殊胜的光明。”

    他们在地球上,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把自己称为“众生”,也就是最初的人类。

    后来,地下涌出像酥蜜一样甘美的泉水,一些性情轻浮的人看到这些泉水,就想:“这是什么东西啊?我来尝一尝吧!”

    他就用手指沾了一点泉水,放到嘴里尝了尝,觉得味道很好。

    于是,就放纵地饮用取食。

    其余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来品尝这美味的泉水,觉得味道很好。

    于是所有的人,都敞开胸怀,尽情痛饮。

    可是时间一长,这些人的身体开始变得粗浊,失去天身妙色,丧失了神足飞翔的能力,只能在地上行走;由天身发出的清净光明,也暗淡熄灭。

    世界,又沉入无边的黑暗当中。

    又过了很久,天空中开始出现日月星辰,于是有了“昼夜晦明,日月岁数”。

    世界有了光明以后,人们看到那些喝了很多泉水的人,变得非常丑陋,那些喝得少的人,还稍能保持面容光泽端正。

    于是这个世界上,开始有了美与丑的分别。

    那些长得端正的人,就变得很傲慢,瞧不起那些长得丑的人;

    那些长得丑的人,就生起嫉恶心,憎恨那些长得端正的人。

    人们相互间,就有了仇恨争执。

    这个时候,地下的甘泉枯竭,自然产生一种,叫“地肥”的美味,色味具足,香甜细软。

    大家,又以吃细软“地肥”为生。

    那些吃得多的人长得丑陋,吃得少的人长得端正漂亮,于是大家又生起,更多的仇恨纷争。

    后来,这种细软的“地肥”也没有了,生出一种“粗厚”地肥,虽然也很香美可口,但是比不上前者。

    人们这时,就以吃这种粗厚地肥为生。

    同样,吃得多的人长得就丑,吃得少的人长得就漂亮,互相更加仇恨,生起更多纷争。

    后来这种粗厚地肥也枯竭了,从地里自然长出粳米来。

    这种粳米没有糠秕,“色味具足,香洁可食。”

    “人们,就以吃这种粳米为生。”

    精灵曰:“基本释义。意译作光音天或遍胜、极光净天。佛陀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告诉两位比丘说:他们那些人都愚昧无知,却又狂妄自大。在佛法中,不讲种姓,没有我慢之心。如果有沙门、婆罗门于佛法中,持种姓之别,有我慢心,那么他就不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告诉两位婆罗门,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姓中,都存在善恶生和由善恶业引起的善恶报,并不是说,只有婆罗门种姓行善业和受善报,而其他三种姓,全部是行恶业和受恶报,婆罗门中也有行恶业受恶报的,其他种姓中,也有行善业受善报的。所以并不能说,只有婆罗门是清净的,而其他种姓都是污秽的。同时婆罗门,也是由父母所生,并不是由大梵天的口中出生。佛陀告诉两位比丘,所有的佛弟子,不论以前是什么种姓,什么出身,一旦在佛法中出家修遭,如果有人问是什么种姓的话,统统都要回答,是沙门释种子。所有的娄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要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接着为了说明这些道理,佛陀就为比丘们说明四种姓的来源,也就是人类的起源。”

    月净佛道:“光音天guāngyīntiān。此天为色界十八天之第六,二禅天之第三,即最上天,为二禅天王的居止处。其天众清净无量,口中明净,身长八逾缮那,得最胜色,以喜悦为食,住于安乐,自然具有光明,可乘空而行。根据佛教的传说,地球人类的祖先,即来自光音天。此天于密教胎藏曼茶罗中,位于金刚部院北方,身呈白肉色,右手置腰际,执莲花,左手于胸前竖掌,身上天衣飘然。左右各侍有一光音天女。”

    精灵曰:“相关文献。《长阿含经卷六·小缘经第一》记载,佛陀住世时,有两位婆罗门比丘,一位叫婆悉吒,另一位叫婆罗堕。他们以清净正信跟随佛陀出家修道,却被其他婆罗门嫌弃斥责。因为其他的婆罗门认为在所有的种姓中,只有婆罗门种姓是从大梵天的口中出生的,所以只有婆罗门种姓才是第一种姓,其他种姓都是卑劣下贱的;只有婆罗门种姓是清净的,其他种姓都是污秽的。而这两位婆罗门比丘却舍弃清净第一种姓,入刹帝利种姓的佛陀之法中修行,所以其他的婆罗门都看不起他们。人类在地球上住得久了,吃了这么多地上的东西以后,开始有了男女性别的差异。”

    《增一阿含经》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

    男女相处久了,就有了情之欲,就有了性之行为。

    这时其他的人,看到他们这样就说,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就把他们从社群中驱赶出去,三个月后才让他们回来。

    这时,佛陀对婆悉吒感叹道:“昔所非者,今以为是。”

    过去人们认为是错误的,今天却人人都以为是正当的。

    这时人们乐于行之淫,纵之欲无度,毫无节制,渐渐感到羞愧。

    《增一阿含经》讲,当时人们为了男女同之居,不让人看见,就建起房屋,遮蔽身体。

    有了房屋以后,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地过性之生活,于是女人敢有了身孕。

    人类,从化生变成胎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当时人们吃的粳米,是随取随生,从来没有缺乏过。

    一些较为懒惰的人,就想早上要吃的时候早上就要去取,我晚上要吃的时候晚上又要去拿,太辛苦了,干脆我一次就把一天所需的粳米拿够,这样既方便又省事。

    于是,他把一天的粳米一次拿够了。

    等到别人来招呼他一起去取粳米时,他就告诉别人:“我已经拿够一天的了,你们自己去取吧。想拿多少都可以。”

    其他人想:“这个人真是狡猾,竟然事先储积了一天的粳米。这样的话,我也要储积,我要取够三天吃的粮食。”

    于是,这个人一次就拿了三天的粳米。

    又有别人招呼后来的这人去取粳米,他告诉别人他已经取够了三天的粳米,让别人自己去随意拿取。

    那些人就想这个人真是狡猾,那些人也学他们一样储积粮食,一次取够五天吃的粳米。

    这下大家都争着取用储积,结果就变得稀少而不洁,开始有了糠批,而且收割以后,就不自然再生。

    这一下,怎么办呢?

    于是人们商议说,为了耕种粮食,我们来划分土地吧!

    于是大家就树起标志,分地种田。

    佛陀告诉婆悉吒:“这就是世界上,田地的由来。”

    人们划分好土地疆界以后,有人渐渐生起了盗心,跑去偷别人的庄稼。

    别人发现他这样做就教训他说:“你自己,已有田地,却来偷别人的庄稼。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后不要,再干这种事了。”

    可是,他还是照偷不误。

    屡教不改,有人就抓住他,对大家说:“这个人,自己有田地却偷别人的庄稼。”

    而被抓的这个人,却说:“这个人打我。”

    看到这两个人,争执不休都感到非常忧虑,就想:“人性转恶,世界上才有像这样的不善,才产生秽恶不净。这是,生老病死的根源啊!这些烦恼,会招来堕三恶道的果报。这些都是,由于田地导致的,如今应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选一个人出来做主,保护那些庄稼得到保护的人,惩罚那些应该得到惩罚的人。这个治理者,可以不用种田,由大家出一些米来供给他,好让他专心地解决,这些纠纷。”

    于是大家,就选出一位“形体长大,颜面端正,有威德者”,告诉他:“汝今为我等作平等主.应护者护,应责者责,应遣者遣,当共集米,以相供给。”

    于是这个人,就专心公正地断理纠纷,而且还劝人行善。

    大家见他如此贤能,都高兴地称他为“大王”,于是世界上,这才有了大王的称号。

    这位大王,用正法来治理百姓.所以又称为“刹帝利神”,这也是世间刹帝利神,种姓的泉源。

    这时有人想:“家是大患,是毒刺,如今我宁愿放弃家庭,独自住于山林中,闲静修道。”

    于是他就出家,独处山林,禅定修道,要吃饭时,就拿着钵到村落里去乞食。

    村民们见到这样的修行人,都很乐意供养他,都称赞他说:“这个人,真了不起啊!能够舍离众恶,出家修遗。”

    世界上,就有了婆罗神门这个名号。

    而这些婆罗神门中,有一些不喜欢坐禅的,就到世间,以读诵讲习经典为职业,就被称为“不禅婆罗神门”或“人间婆罗神门”,于是世间就有了,婆罗神门种姓。

    又有一些人好经营房屋,积聚财富,这种人就称为吠舍。

    另外一些人心灵手巧,善于制造,于是世间就有了首陀罗。

    ……

    以上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就是星界之世间的四种姓。

    还有一种,就是沙门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