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不是王 » 米二

米二

    易弘远急匆匆来到刺史府见过杨帆。开门见山的说:“你那边怎么样?”

    “派去吴国和越国的人来消息了,买到一些粮食,但是不多。大概三万石,你那边呢?”

    “我也只有五千多石,我爹那边有消息没?”

    “你们村子真是富裕,你走后又买到八千石,昨天收到你爹的消息。卖了一万五千石,后面的就没卖了。”

    “杨大人,这次我可是花了不少力气,你稳当后说的官营可别忘了?”

    杨帆哈哈大笑:“易老弟,我们是什么交情,还用得着你提醒愚兄吗?”

    易弘远疑惑道:“你笑什么?”

    杨帆收起笑容:“想到南山府百姓有救了,心里高兴。”

    易弘远暗忖,这老贼是不是给我挖了什么坑?

    易弘远现在也管不得这么多,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杨帆道:“外面的米我估算来了十三万石,在路上的估计还有几万石。那些人藏着掖着,现在米价稳在七十文一斗。

    “百姓苦不堪言。我库里还有五万石粮食,我们加起来也有十万石,明天动手。”

    易弘远有些不放心,问道:“下面的县城你有把握不?”

    “不瞒老弟说,下面的人可不是很听话。但是这个节骨眼,要是有人敢坏事,就怪不得我下手不留情,老夫上面也是有人的。”

    “那就好,我先安排人去村里运粮。”

    第二天,官府的粥铺里的粥,比前些天稠了不少,而且从早到晚,一直供应。

    第三天,官府也开始卖米,六十五文一斗。

    外地米商,本地米商都没太在意。前几天运来的米不过几千石,折腾不了几天。

    第四天,顺风车行门前也卖起了米,和官府的米价格一样,六十文一斗。本就不多还能买得起米的人,全都跑到这两个地方买米。米商纷纷降价。

    等到各方粮食纷纷到了南山,官府敲锣打鼓,张贴檄文,通告百姓,官府米价调成二十文一斗。

    檄文一出,百姓们欢欣鼓舞。刺史府门前却站满了米商,抱怨声一片,纷纷求见刺史。

    杨康在门口喊道:“各位,请安静一下!”见声音小了继续说道:“你们这么多人在这里,说的杂乱,听的也糟心,你们选两个人,有什么事情进府里向大人禀报。”

    杨康这话说的不客气,虽然有人不忿,但是众人还是纷纷照做。

    外地的选了李万里,本地的选了张吴记米行的吴绪财。

    二人跟着杨康去到府里,见礼过后,杨帆明知故问道:

    “二位找我何事呀?”

    李万里道:“大人,我们见南山受灾,千里迢迢运来粮食。虽说也是想挣点零散银子,但主要是想救命于水火。

    “大人把粮食价格压得这么低,我们跟着卖吧,血本无归。如果不卖,又怕老百姓以后没有粮食。所以希望大人能体谅我们苦衷。”

    杨帆没有理会,对吴绪财问道:“你呢,你是我们南山府最大的米商,没有千里迢迢的运米来吧?”

    吴绪财躬身回到:“大人有所不知,今年南山根本收不到米,我的米也是从外面运回来的。本钱也不止二十文一斗呀!”

    “哦?那你的本钱是多少钱一斗?”

    吴绪财早知有此一问:“回大人,小的原先有些屯粮,那确实不贵,但是今年收的粮食折合下来,也有四十文一斗。”

    杨帆道:“来人呀,随吴老板去他家里、商铺、账房,把所有带字的都取回来,从后门走,不准和任何人接触。我要和吴老板确认一下他成本。”

    这么些日子杨帆一直没有找米行的麻烦,甚至都没过问一句。还以为又是个买官的草包,所以没有一点防备。

    吴绪财没想到杨帆如此雷厉风行,突然要查账。自己勾结县里,从官府那里来的赈灾粮被查到,是要掉脑袋的。

    吴绪财赶紧跪下,磕头作揖,嘴里喊道:“大人,小人刚才算错了,本钱只有二十文一斗,为了救济百姓,小人愿意亏本卖粮,只要十五文一斗。”

    杨帆语气柔和、带着无比关怀的口吻:“吴老板真是心善,你仓库还有多少米呀?会不会亏得太多呀?这样做会不会太为难吴老板?”

    吴绪财道:“不会,小人能为大人和百姓做点事情,高兴还来不及呢。小人各处库房还有近五千石粮食。愿意全部按照刚才的价格售卖。”

    “很好,吴老板真是有心了,不过吴老板好像不太会算账,明明二十文的本钱,算成了四十文。”

    转头又对下面吩咐道:“你们还是去把账本取回来,用封条封了,谁也不许看。等我忙过赈灾的事情,亲自帮吴老板算算他的本钱。”

    “大人,大人,小人糊涂了,小人仓库里还有三万石粮食,刚才小人一时紧张,记错了。请大人见谅!”

    杨帆笑道:“你看,我没说错吧,吴老板年纪大了,本钱算错了,连库存也记不清。

    “这样吧吴老板,我也很忙,账本放先放在我这里,要是你确实卖了三万石粮食,证明你还没有老糊涂,我就不帮你算了。”

    吴绪财连忙答应,颤颤巍巍被人扶着出了刺史府。

    李万里看着这个情况,知道没有希望了,躬身行礼,就要告辞。

    杨帆却说道:“李老板,感谢你心系我南山府的百姓,不远千里来卖米。

    “你在北山府十二文收的米,以七十文的价格也卖了不少了。你卖七十文也好,八十文也好,本官也没有带着一帮人来你家门口闹事不是?”

    李万里惊恐道:“小人不敢,只是小人想和大人商量一下米价,其他的人不是小人叫来的,和小人没有关系。”

    “如此最好,要是在灾荒时节,聚众闹事,也是不小的罪名,李老板要谨慎呀!”

    李万里恭敬道:“大人提醒的是,小人谨记大人教诲,一定不会犯这样的错。”

    “这样最好。至于米价嘛,以前你大发横财时不来找我,现在又来找我商量,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不等李万里答话,杨帆又说道:“不过也没什么,肯来找我商量就是好事。你看米价我们定多少合适?”

    “大人,我觉得刚才吴老板的价格就很合适。”

    “是吗?做生意还是你们在行,就按你们说的价格卖。”

    ........

    米商们谁也没有想到,官府都卖二十文的价钱,万里米行和吴记米行却卖十五文。

    有些米商不想降价,纷纷关了铺子,等待米价上涨。

    外地来的米商熬了七八天,眼看两家价格一直不动,供应充足,只能降价。

    后来官府和那个半路参和进来的顺风车行,也只卖十五文,眼看涨价无望,关门歇业的米铺也只得开门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