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成长1986至2006 » 第四十一章 开学初的日子

第四十一章 开学初的日子

    不知几时,窗外一缕光亮透过窗帘洒了进来。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热闹的城市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早晨渐渐苏醒了。

    经过了一夜的休息,清晨醒来,我和母亲活力满满,精力充沛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九月十一日,这天是我大学开学报道的日子。

    一早,我和母亲吃过早点,提着所有的行李直奔二十七路公交站点。七点钟,站点已经人山人海了,前来报道的学生和送行的家长似乎比头一天多了一倍。

    当公交车驶进站点后,人们一窝蜂地冲了上去。我和母亲挤在人群中间,动弹不得。在一片喧闹声和污浊的空气里大概熬了一个小时,公交车终于停在了保定师专门前。

    下了车,我和母亲将行李物品安置在传达室附近的一角,便直奔报到处办理入学手续。之后,按照入学报道流程,赶往生活区办理住宿等相关事宜。

    一路上,见到许多大一新生拉着行李,扛着包袱,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我和母亲也混迹在人群中,大约步行一刻钟后,我们来到了生活区。这里有两个食堂,食堂前面是一片活动场地,设置着乒乓球案子。食堂附近还有校医院,洗澡堂,洗衣房,理发馆,摄影室,超市等生活配套。

    食堂的北侧是一排排六层高的宿舍楼,青灰色的楼体在一片树木浓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干净而素雅。楼间有供水区,全天十小时可不间断地提供热水。

    很快,我找到了自己所在的四零八宿舍,母亲陪同我来到宿舍整理内务。这是一间北向的房间,大概三十平米,带一个北阳台。宿舍里靠两侧墙壁是上下铺位,能容纳六人,其中有两张上铺下方设置了三人位课桌。阳台上有存放衣物的铁皮柜和脸盆架。

    有了高中住宿的经历,大学住宿对于我来说算是比较轻松了。我和母亲配合整理着一张临近门的上铺。屋子里陆续来了几位舍友,大家友好并礼貌地打着招呼,各自收拾着自己的物品。

    临近中午,宿舍里的事情料理妥当之后,我和母亲来到大学食堂用餐。食堂占地面积很大,里面整齐地摆放着餐桌和餐椅。每隔一段距离有餐车,上面摆放着干净的不锈钢餐具可供使用,还有几辆随时移动的餐车,收取残羹剩饭等。食堂里能容纳近千人用餐,出餐口也很多,提供的午餐十分丰富,价格也比较合理。

    我和母亲买了米饭和三个炒菜,便吃了起来。饭菜的味道很可口,菜量也不小,吃着又舒服又饱。饭后,母亲陪我在生活区转了转,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又办理了饭卡。临近一点钟,母亲准备乘坐下午的高客返回唐山。

    我将母亲送到食堂前的活动场地,母亲执意不让我送出校门了。我们停下脚步,母亲对我嘱咐了一些事情,便独自朝校门走去。我望着母亲,她右肩上背着一个小包,迈着轻快的步子,不时回过头来朝我微笑着,招招手。她一脸的愉悦满足,见我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母亲一定很放心了。

    这一次分别,与高中三年里的每一次分别略有不同。虽然在我心里依旧有对母亲无比的依恋与不舍,但大学校园的环境和令人期待的新生活,冲散了埋藏在我心底的离别的酸楚。我望着母亲渐渐远行的背影,转头朝宿舍走去。

    那天午后,宿舍里六位女生聚齐了。除我之外,有一位女生是来自张家口沽源的,其她四位是保定本市区的。

    六个本省的同龄女孩有缘聚到了一起,大家并不觉得陌生,而是很快在做卫生,领取新书的一系列事情中,互相认识,彼此帮助,成了十分要好团结的舍友。

    按照惯例,大学开学前进行了一周的军训。这段时间大一外语系的新生全部以班级为单位,每天在外语楼附近进行着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等训练。

    在休息时间,大家自动地围在一起自我介绍,互相认识。有的满口保定话,有的一张嘴就是老呔音,涿州和廊坊的学生则有着一口的京腔。虽然学生基本都是HEB省内的,但听着不一样的乡音,也觉得颇有意思。

    聊天时,不知我哪句话让身边一位女生一下子听出了我的唐山口音,她赶忙过来和我打招呼。她是商务英语二班的同学,叫徐慧,家住丰润区。在大学里遇到了老乡,这让我俩都格外开心。我们聊着唐山的特产,风物等,像是一时遇到了知音一样,思乡的感情犹如一条小溪,缓缓地在心中流淌着。

    令我感动的是,那天军训结束,晚间我们回到宿舍正准备洗漱。徐慧带来了一位大三的女生,叫张媛媛。这位女生与徐慧家是同一个村子的,听说又有老乡来这里读书了,就特意前来看望我。

    我把她俩请进了宿舍,张媛媛赶紧递给我拎在她手里的果丹皮、橘子、巧克力等一些小零食,我推谢了几次后见她执意要给,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顿时,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房,在异地能遇见这么热情友好的老乡,是多么令人感到幸运又激动啊。我们三个坐下来聊天,聊家乡和亲人,也聊在大学里的生活。张媛媛对我说:“学校里同学们都很好,老乡也不少,你要是有什么事,尽管来宿舍找我,大家都会帮忙的。”

    说话间,已将近晚上九点钟了,由于第二天还要起早进行训练,没有聊太久,她俩就要走了。我将她们送到了楼道口,大家彼此握住了手,互相热情地道别。我返回宿舍后,手里拿着这些小零食,眼里闪烁起了泪花。这是多么可贵的一份情谊啊,老乡之间的真挚感情如此令人感动,竟然在刚刚开学第三天就被我领受到了,真是既幸运又难得。宿舍里的舍友对此表示十分羡慕,尤其是四位保定的女生,对自己大学没有选择外地学校,竟一时有些后悔了。

    从那天起,大学期间的每一天,我都生活在纯真而质朴的友谊中。校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那么善良热情,浓浓的情谊滋润着每一颗年轻的心,在每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圣洁之花。

    军训结束的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当天要进行军训汇报表演,并欢送教官。白天,所有大一新生全部聚齐在操场上,按班级列队进行了汇报演练。

    那是令谁看了都会为之振奋的画面,大家着装统一,身穿迷彩服,头戴迷彩帽,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嘴里喊出铿锵有力的口号。阳光照射着我们红黑的面庞,任脸上的汗水肆意流淌,却丝毫阻挡不了我们的士气。我们是一群年轻而有活力的大学生,蓬勃的朝气写在我们的脸上,青春的风采体现在我们的身上。想想吧,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正等待我们去尝试,去开创。这将是一段多么宝贵而美好的年华啊!

    夜晚,在一间间宿舍里亮起的灯光下,是一群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过中秋的画面。

    学校为每个人发了一块月饼,大家将月饼和各自仅有的一点儿水果和零食堆在一起,用两个板凳拼接起来当桌子。在那晚明亮的月光下,六个年轻女孩儿吃着不同口味的月饼和苹果,诉说着彼此过往的经历,倾诉着对家的思念,聊着军训几天里的生活和关于未来的打算,说说笑笑,开怀畅谈,别提多开心了。

    夜深了,一轮明月大如银盘,挂在了天上,它照亮了宿舍的窗。我们聚在阳台上赏月,晚风吹着我的脸庞,望着满月明亮如镜,我借一轮明月向远方的父母寄去一份思念与祝福。有诗云,天涯共此时。我想在那一刻,父母一定收到了月光捎去的来自远方的我的浓浓的思念与满心的欢喜。

    二零零五年的中秋节,我就是这样简单快乐地与大学舍友共同度过的。那个中秋节,没有丰盛的菜肴和丰富的活动,但在我一生中,却是永远留有一份美好回忆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过后是星期一,我们便正式开始了大一的学习生活。

    当我和舍友走进外语楼,进入一间教室时,见到前后黑板和课桌椅,那熟悉的学习氛围直击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默默含着泪,久久无法平复喜悦与激动的心情。暑假里,我曾想自己也许今生再也无缘踏进教室的门了,但此刻我又坐在了教室里,和众多的新同学,开启大学的学习生涯。一时,我的泪不断在眼中翻涌。这是我日夜祈盼的,是十分渴望的,更是来之不易的。

    大学的第一堂课,每个人听得都是那样认真。仿佛那节课自带着一种仪式感,让人不能不去认真而严肃地对待。午间课后,我与舍友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大家说笑着,聊着一上午的见闻,十分开心。那一刻,我非常满足,打心眼里透着如愿以偿的欣慰与喜悦。

    大学的课程门类不算多,课程设置比较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多,课业的灵活性也比较大。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的学业显得十分轻松,没有什么压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发展方向,主动学习和选修一些内容,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开放的教学模式。

    当时距离国庆节假期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五天的小长假,基本上省内的学生都是打算回家的,我也不例外。有了开学购票难的经历,这一次,我早早联合那位老乡,购买了十月一当天的火车票。由于早一些的车票已经售空了,我们也只能牺牲一天假期在路上度过了。

    十月一当天,一大早,我和老乡乘坐二十七路公交车,直奔火车站。国庆假期的拥堵情况并不比开学时候有所减轻,似乎更甚。列车晚点了,一路上人挤着人,闷热的车厢里叫人喘不上气来。七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和老乡全程站了回来。

    待我进家时,已将近晚上六点了。父母已准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只等着我回来与他们团聚。那晚,我不停地向父母介绍着大学里的见闻和生活,父母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似乎我口中讲述的精彩的大学生活,要比眼前一桌的饭菜更令他们感到新鲜而可口。

    小长假里,我和母亲逛街游玩,尽情地休闲。转眼五天的假期结束了,我又返回了令我朝思夜想的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