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朱元璋,魂穿崇祯 » 第一章 朱元璋醒来

第一章 朱元璋醒来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六月24),寅时。

    此时正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刻。

    应天府。

    皇宫。

    谨身殿。

    在洪武皇帝朱元璋休息的房间内,传来一阵阵强行压抑的哭声。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此刻正躺在宽大的龙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只有双手与脸部露在外面。

    他枯瘦如柴、眼窝深陷、眼神空洞,嘴唇在轻微的一张一翕,才让人感觉他还活着。

    处于弥留之际的朱元璋,突然感到身上传来彻骨的寒意,他明白,自己的大限已经到了。

    回想自己的一生,从年幼时的父母双亡,随后的亲人都纷纷离开了人世。

    自己到皇觉寺当上了一名和尚,再随濠州郭子仪的大军起兵反元。

    又因与郭子仪意见相左,带着新娶的婆娘马秀英和自己肝胆相照的二十四骑离开了濠州,回到老家凤阳招兵买马。

    在随后的岁月里,不畏艰险与困苦,不畏挫折与磨难,硬生生在自己的手中创建了一个崭新的王朝,那就是大明王朝!

    回顾这三十一年来,自己虽制造了几起骇人听闻的大案,如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

    虽其中不乏有些冤假错案,但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大明亿兆百姓,是让那些百姓们有衣穿、有房子住,让那些百姓们不至于挨饿受冻,也是为了让大明的国祚长期延绵下去。

    对于这点,自己倒是杀得心安理得,谁让他们罔顾朝廷的律法,行盘剥百姓之事呢?

    至于唯一使自己放心不下的是;自己选的接班人到底能不能将自己的政策实行下去?

    怀着一丝牵挂与不舍,朱元璋缓缓停止了呼吸。

    …………

    天启七年(1627年),大明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于八月十一日薨。

    在弥留之际,朱由校亲下谕旨,立时年十八岁的信王朱由检即皇帝位。

    同月丁巳日(八月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年号崇祯,成为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

    …………

    十月初三,寅时。

    北平。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刮过,卷起了漫天的黄沙。

    柳树的树叶已落尽,只剩下枝条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紫禁城。

    谨身殿。

    “怎么这么冷?”

    朱元璋在龙床上缓缓晃了晃脑袋,他这才惊讶的发现,自己居然还活着?

    “难道老天竟没有将自己收去?”

    他心下暗喜,借着烛火昏黄的烛光,忙看向自己的手臂,见手臂白皙紧致,全然已没有了老年斑,且双手细腻,也没有原先的粗壮。

    当下又是一阵心惊,不禁伸手摸了摸脸颊,再看了看自己的全身。

    看过之后,他暗叹一声;“这是怎么啦?”

    “难道老天爷寻思咱还有牵挂之事未了,让咱再活一回?”

    想到这里,他从龙床上一跃而起,发现身手与自己二十啷当岁一样敏捷。

    “来人!”朱元璋怒喝一声。

    须臾,便见一名二十多岁的太监迈着小碎步快步而入。

    “陛下!”那名太监躬身轻声道;“您有何吩咐?”

    朱元璋斜眼看着那名太监,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心中疑虑顿生,这个人怎么如此眼生?

    难道这不是咱刚刚开创的大明王朝?

    可随即又发现,他穿的服饰与自己在位时一般无二。

    难道……?

    他暗自心惊,口中却冷冷的道;“你叫什么名字?何时跟随的咱?”

    “回陛下的话,奴婢名叫王承恩。”

    王承恩偷偷瞄了一眼朱元璋,心中暗自思索,“陛下这是怎么啦?”

    “奴婢服侍陛下可有好几年了,陛下为何如此发问?”

    “莫非陛下是由于朝政混乱,急于整理朝纲,不眠不休才导致了陛下脑子有些不太正常?”

    心中大急,却恭恭敬敬的躬身站着,“奴婢在天启元年就在信王府太监总管曹化淳曹公公的提拔下服侍陛下的生活与起居。”

    “算来,奴婢至今服侍陛下已经有七年了。”

    “天启七年?”

    朱元璋又是一阵困惑,“天启七年到底是哪一年?”

    “咱为什么从未听说过?”

    想及此处,他脸上看起来却云淡风轻,不露丝毫破绽,淡淡的对王承恩道;“去,将历年的历史纪要拿来。”

    “是!”

    王承恩小心的回答着,转身离开了朱元璋的房间。

    等王承恩走后,朱元璋缓缓的在房间里踱着步子,思索着老天为何要将他重活一回,难道是咱老朱家的人欺凌百姓?激起了百姓们造反?

    还是……?

    他低头思索着,缓步踱到窗边,打开了窗棂,想让自己纷乱的思绪平静一下。

    顿时,一股寒风袭来,吹得他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朱元璋急忙将窗户关好,心中暗骂,“贼老天,为啥应天府的天气会变得如此寒冷?”

    “莫不是现在是冬天?”

    “可应天府的冬天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寒冷过呀?”

    他挠了挠头,心中越发不解。

    正在此时,王承恩领着一帮小太监鱼贯而入,将历年历史纪要规规矩矩的放在案牍上。

    朱元璋没有相问,而是对王承恩淡淡的道;“咱这几日感到身心俱疲,准备歇朝几日,好熟读历代皇帝的生平事迹,治国方针与管理天下万民的经验。”

    “若有朝臣要见咱,你就找个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

    “在咱休朝的这几日,只许你一人侍候,其余人等谁都不见!”

    听到朱元璋如此吩咐,王承恩顿感一阵一个头两个大,头皮阵阵发麻。

    “休朝几日?”

    王承恩暗自思忖,“陛下啊,您这不是自己在找朝堂上所谓的清流们的骂吗?”

    “就算奴婢替您将他们挡在门外,可还有魏公公啊?”

    “可还有皇后娘娘与您的皇嫂啊?”

    “魏公公手眼通天,手下可有五虎、五彪、十狗,其余的干儿子、干孙子更是不计其数啊。”

    “要是您接连几日不上朝,那朝廷岂不乱成了一锅粥?”

    “再说,若皇后娘娘或您的皇嫂突然前来,叫奴婢怎生应付?”

    看着王承恩并没有走,朱元璋怒道;“你还在这里杵着干什么?”

    “难道你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