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最终挽歌 » 一、秦家二公子

一、秦家二公子

    秦宇,大燕国二品车骑将军秦明岭次子,今年8岁,生来就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尽管外面的世界即将发生巨变,但对于秦宇来说,每天都是好日子,心情美美哒。清晨,当阳光洒在窗棂上,秦宇便在侍女的侍候下开始了一如既往的生活。

    “不对,今天好像与平时不一样”,在洗漱的同时,秦宇小小的脑袋在想,

    “究竟是什么事?”秦宇感到清早就要让他想问题,就一阵的心烦,不爽到了极点。

    小秦宇的每日流程:

    先到父亲的书房,向他请安并聆听他的教诲。父亲会讲述一些历史典故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希望秦宇能成为一个有教养、有担当的男儿。老生常谈,听也听出茧了。

    然后是早餐,在侍女的服侍下进餐,没什么好聊的,日常操作而已。

    上午,在季先生的教导下学习文化知识。季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上季先生的课,秦雨感觉很有趣,毕竟这季先生已经是第六任教书老师了,父亲放言:如果还不能认真听课,就将他绑起听课。粗鄙的父亲,所以秦宇感到有趣。

    午后,8岁秦宇会与14岁大哥秦风一起习武。在练武场上挥汗如流,学习射箭、骑马和刀术。在这个过程中,是每日秦宇最快乐的时光,因性子好动又好强,在习武中常伴秦宇“咯咯咯”的笑声。

    闲暇之余,秦宇最拿手的就是提弄丫鬟和侍女。因身份悬殊,丫鬟和侍女们都默不作声,忍受着小变态的“折磨”。

    今天有点不一样,秦宇照常来到父亲书房请安,耳边传来传来父亲的的声音:“昨晚不是跟你说过,今天不用过来请安,早饭后去宗庙,怎么又来了?”

    “哦。”小秦宇这才想起,父亲昨晚有提及这事,早上起床就把这事忘记了。

    秦宇心中感概,说:“父亲,这不是习惯了每天早上先到您这里来的么,我这就去吃午饭”。说完屁颠屁颠的跑了。

    秦宇来到饭厅,看到母亲冯素娟和大哥秦风正在吃饭。秦宇嘴里嚷嚷着:“也不等等我。”一屁股却快速坐到凳子上,旁边的侍女赶紧上前侍候秦宇。母亲冯素娟道:“让二公子多吃些,今天去宗庙,要多花些时辰,免得到时饿着了。”侍女赶紧低头道:“是,夫人。”

    大哥秦风说:“娘,我记得往年都是年底去宗庙,今年怎么年中就要去?”秦风比秦宇长6岁,也比秦宇记事,因此有这一问。

    冯素娟:“你父亲说今年早些去,他担心之后军务繁忙,把这事耽搁了。”

    秦宇在旁听后,心想:“一年去一次宗庙,也太少了,外面可比家好玩多了,”想到外面好玩的事,秦宇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秦家宗庙位于离燕京60多里名叫山元里的地方,一去一回需要两天时间,留宿一晚。秦家一家吃完早饭,收拾妥当。出发时已经是巳时。

    秦明岭作为大将军霍令的副将车骑将军,在大燕323年大将军北上平定极川部落并未随大将军出征。大将军凯旋受皇帝嘉奖,秦明岭并不在受奖之列,因此最近一年燕京官场流言秦明岭不得皇帝和大将军待见,前途堪忧。坐在马背上望着妻儿上了马车,秦明岭指挥随众发出指令:“出发”,秦家一家以及随众在百人亲兵的簇拥下向山元里出发。

    一路无话,秦宇在马车摇曳中酣睡。

    山元里此地居住有900多人,绝大部分居民都姓秦,也是秦家宗族成员,平时由族中长老管理三元里大小一切事务。秦明岭作为秦家在大燕官场上的中流砥柱,在家族内素有着较高的威望。到了山元里,在族中长老带领下来到宗庙门前。

    秦明岭:“谢过五叔。”

    秦五叔微张着双眼,含笑道:“明岭啊,这宗庙的修缮你可是出力最多的,不用道谢,你已经做的够多的了。”

    秦明岭:“五叔,身为秦家族人,这都是本分,应该的。”

    秦五叔:“好了,先进去祭祀吧。晚些时候,我们再聊聊。”

    秦明岭点头,领着秦风、秦宇二人进入宗庙。冯素娟以及随员由秦五叔带离宗庙去了下榻房间,百人亲兵则在三元里外安营扎寨。

    进入宗庙,秦明岭站在屋中,怔怔地望着先祖的牌位,一动不动。秦风与秦宇则颇有经验的将各种祭祀用的香烛,瓜果以及其他食物取出并摆放好。

    秦风点好香烛,轻声道:“父亲。”

    秦明岭这才回个神,接过香烛,为先祖敬上,下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嘴里轻轻念到着什么。秦宇离父亲很近,竖着耳朵却听不清父亲在说些什么,放弃了。

    于是两只眼睛开始打量宗庙,在秦宇的眼里宗庙很大很高,先祖的牌位也很多,正前方有三层牌位,左右两方有两层牌位,牌位上刻着秦氏宗族先祖的姓名以及功名,秦宇虽在几任教书先生的教导下识字,但年龄太小,牌位上的字认不全,又放弃了。最后秦宇发现有个自己擅长的--数数字,这个就简单多了,挨着牌位一个一个的数数,秦宇兴趣盎然,准备将宗庙里的牌位全部数清楚,这里究竟有多少个牌位,稍后可以在大哥秦风面前,吹嘘自己多能耐。正当秦宇专注数着牌位时,身边传来父亲的声音:“风儿,宇儿都来上香。”

    秦风和秦宇闻言,立刻上前一步,各自从桌上拿起三根香烛,点燃后恭恭敬敬地插在了香炉之中。秦风动作熟练自如,显然这不是第一次祭祀。秦宇则显生疏,尽力参照大哥的动作进行祭祀,表现出足够虔诚。

    随着香烟袅袅升起,秦明岭的声音再次响起:“风儿、宇儿,以后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忘记我们的根源和传承。这里就是我们的根。先祖们用智慧和勇气,奠定了今日秦家的基础,他们的精神和意志,我们后辈应当铭记于心,并传承后代。我们秦家才能保持世代兴旺,长盛不衰。”

    秦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对于8岁秦宇来说,他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意思。但是父亲教诲是一定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