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 第四百零七章:又是除夕(一)

第四百零七章:又是除夕(一)

    晋阳。

    紧赶慢赶,刘寒总算率部在除夕之前几天回来。

    于是大手一挥,随即给所有人放了大假,还有非常丰厚的年礼。

    刘寒也辛苦一年,回来自是要陪伴家人。

    蔡琰已有身子八个月,再过两月就要生产,刘寒自然要时刻陪着她。

    貂蝉一如既往地懂事,带着她和张宁两人的孩子,张宁也一如既往的遵从父愿,守卫大汉北疆,一年也不回来几天。

    蔡琰为此也说过张宁,都是当母亲的人了,即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孩子考虑,奈何人家有自己的想法,蔡琰也就随她去了,只要她不在原则问题是发生冲突。

    过年了,张宁自然也要回来,这位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的北地女将军,只会对刘寒露出她的温柔。

    刘寒不会厚此薄彼,对她也是嘘寒问暖。

    刘寒也看出她有难言之隐,“可是谁欺负你了?”

    #

    年底,各大商队的分红也发下了,随着各地经济恢复,也是过个肥年,所有人领到价值不菲的年货,脸上喜气洋洋。

    张宁看着和自己成婚多年的男人,眼眶湿润,父亲去世,这些年来他也很忙,却一直很照顾自己,若换作旁人,谁会允许一个女人常年在外,还是在军营重地,且不说对名声不好,还有染指兵权的嫌疑,面对诸多压力,她的夫君还是帮她完成心愿,这样的男人,不值得吗?

    “嗯,我会的。”

    ……

    “行了,你心里有数就行,但有一点——安全。无论你要做什么,都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能冒险。你的安危关系到很多人,知道吗?”

    张宁连忙否认:“没有没有!王妃对我们都很好,只是我个人……”

    虽然南方一直在打仗,但刘寒对北边一直没有放松警惕,目前南匈奴被灭,乌桓只是在苟延残喘,鲜卑内部四分五裂,西北羌族窝在西凉舔伤口。

    发年货,也是刘寒到并州事业成型后才有习俗,一直延伸到现在,肥年发的多,瘦年发的少,但不会没有,为的就是图个喜庆。

    太平圣女,注定她在治下百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当初北迁百万黄巾,都是黄巾蛾贼从良,他们休戚与共。

    “北边我放了那么多人才,你何必年年去趟那浑水?”

    天亮了。

    张宁想解释,但最终选择沉默,她实在说不出她过不来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

    ……

    “我……”

    ……

    张宁给刘寒翻了个白眼:“都依夫君的。”

    “宁儿,你看时间不早了……“

    这也是为何刘寒手中有如此庞大数目骑兵的前提下,对内战争骑兵不算多的原因。‘

    张宁很郑重的对刘寒保证,这不是开玩笑,她若出了事,会有许多人跟着遭殃。

    但这也注定,她无法参与到皇权斗争中,所以刘寒放心她去北方。

    可就是如此情况下,刘寒在并州、幽州北部放了十万大军,包括六万骑兵,在三辅也放了四万人,包括两万骑兵。

    除了年前年货,还有年后的红包,这些都是刘寒治下特有的习俗。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只要是在刘寒治下,各州主官、各郡主官甚至各县主官也会这么干,依据本年收益量力而行,别的不说,就这么干,真能收获人心。

    除此之外,还有商队、商会也效仿刘寒,他们出手可比地方衙门阔绰,尤其是做海贸的,出一趟海,挣到的可不是一般多。

    当然,海贸生意最大的当属刘寒的商队,占总体六成,剩余四成才是各大小家族的。

    “治下现有士兵的年货、退役士兵的年货、阵亡士兵的抚恤,都要保证全部发放到位,不存在贪污和克扣,这件事元皓重点关注,谁敢伸手,孤不介意过年见血。”

    “喏。”

    好不容易今年治下没灾没病,过个丰收年,谁都不想在这时候触刘寒霉头。

    “兖州和豫州的物资也要足量送去,刚经历大战,更要安抚民心,这件事仲德辛苦下。”

    “臣,遵命。”

    #

    除夕宴会,热闹非凡。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雕梁画栋在烛光映照下更显金碧辉煌。廊下的风铃随风轻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为这盛大的宴会增添了几分悠扬的节奏。

    宴会厅内,摆放着精致的玉制餐具,散发着淡淡的光泽。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佳肴之间,点缀着精致的银器和玉器,流光溢彩,彰显了主人家的尊贵与富有。

    群臣携妻子身着华丽的衣裳前来赴宴,或低声谈笑,或举杯畅饮,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祥和。

    女子不与男子同席,隔着屏风在偏厅饮宴,衣裙宛如天边绚烂的云霞,她们佩戴的珠宝在灯光下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宴会中,乐声悠扬,舞姿翩翩。乐师们弹奏着古筝、琵琶等乐器,旋律优美动听,令人陶醉。舞者们身着绚丽的舞衣,翩翩起舞,她们的舞姿轻盈柔美,宛如天上的仙女下凡。

    整个宴会厅内弥漫着浓郁的酒香和菜肴的香气,空气中还夹杂着淡淡的沉香和龙涎香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大家忘却了尘世的纷扰,沉浸在美食、美酒和欢声笑语中,共同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诸位,这一杯,敬我大汉今日仍兢兢业业的儿郎,饮圣!”

    “饮圣!”

    “饮圣!”

    “这第二杯,孤敬在座各位,没有尔等相助,何来今日太平?”

    “敬大王!”

    众人随着刘寒,满饮一尊,刘寒看着手下文武,沮授、田丰、戏志才、郭嘉、贾诩、程昱…黄忠、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张郃、徐晃、太史慈…孙乾……

    他们原先是曹操的、是袁绍的、是刘备的,甚至是东吴鼠辈的,现在都是自己的

    “这第三杯…孤要敬那些英魂祠里,这些倒下的袍泽,过去的英雄!”

    说完,刘寒先对英魂祠方向一拜,然后将酒樽中的酒洒在地上。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众人心里沉甸甸的,自并州抗击异族开始,死伤不下十万袍泽,英魂祠不断有新名字上榜。

    “英雄,尤其是守卫国家的英雄,孤不会忘记,孤的后代更不能忘记,只要大汉还在,英魂祠香火就不会断!”

    汉族,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是一个充满英雄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族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也涌现出无数英勇无畏、智慧过人的英雄人物。

    这些英雄人物中,有为了保卫国家而血战沙场的武将,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还有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杰出人才。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构成了汉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后世子孙不断前行。

    在古代的战争年代,汉族的武将们以勇敢善战、智勇双全而著称。他们不仅精通武艺,还善于运用智谋,以出奇制胜。

    在近代的民族危亡时刻,汉族的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史书太小,容不下那么多名字,很多人成了无名英雄。

    “他们,用生命换来我们的和平,我们,还有我们的后代,都不能忘记!”

    在座文臣武将听到刘寒的话热血沸腾,与名垂青史想必,功名利禄算个屁!

    这是独属于汉人的浪漫。

    捐躯为国、战死沙场,逢年过节,头香都是你的,族谱为你单开一页,没有一个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汉人尚武,典韦跟张飞更是被刘寒诗句感染,大声喊道:“大汉万胜!”

    “大汉万胜!”

    “大汉万胜!”

    “……”

    田丰、沮授等身为文臣也扯着嗓子在喊。

    唯有郑玄、蔡邕、段熲看着热泪盈眶。

    “君臣一心,大汉中兴有望!中兴有望啊!”

    “岂止啊!仲清志向远不止此啊!”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