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工业仙朝 » 第12章 盐和铁

第12章 盐和铁

    圣旨的消息已经传的到处都是,李策也就正式走马上任。

    全城布告宣传。

    命人正式在城主府大门前张贴公布官方任命。

    李策穿着新裁好的上等蓝色绸缎官袍,束着白玉腰带,头戴青色玉冠,后边跟着八名穿着铠甲的士兵,左边跟着刘楷,右边跟着管陶,慢步走入官厅。

    官厅内人不多,只有十多个人,不过都穿得整整齐齐,灰色微微泛白的棉衣洗的干干净净,恭恭敬敬的迎接李策的到来。

    准备12月下旬在新津城组织一场公开考试,选拔征聘官府公务人员,以充实越来越多越复杂的机构。

    拿出很多职位,在新津府上班的文书也可以通过考试也可以转正,领取俸禄。

    这次新设政府捕快司,商务司,海事司,同时改组税务司,农业司,交通司,矿物司。

    并设立新津府官方银行,负责新津府存款和贷款,支持新津府工商业发展。

    还要成立新津小学堂,上学识字。

    开办新津夜校,教工人识字看书,这可是石破天惊头一遭。

    李策正式颁发新津李府新军编制,将李府新军改称新津府军,编制两万八千人。

    全部城防军也被纳入编制,下面设立两个师五个团,整编军队。

    同时将新津城防军林子阳部下任改组新府军第二师下面辖第四团和第五团,林子阳任新津防卫总将,自筹粮饷。

    编制扩大为八千人。

    先给林子阳一点甜头,稳住再说。

    一条条政令军令颁布下来,都是大事件,引起新津城内外轩然大波,甚至有些已经传到隔壁州郡去了。

    正式的选拔考试将在一个月后举办,设在新历12月22号,初试为时一天,分上下午。

    批改后年初直接面试,面试主要考查思想类,基本来了就要。

    并让人组织官方教材,免费发放,政务选拔一共设立两门考试,一个是常识,一个是策论。

    常识考基础,策论考思想。

    .......

    赴宴十多天后,李策平常也就是练练功,处理一下政事,安排一些后手,麻痹一下林子阳。

    李策这一天让人不要打扰,换了着装,带了几个心腹,去城外津府外二十里的津府码头和盐田视察,着手扩大盐田生产,并派人接管收复了盐田。

    原来这里是有人驻守的,不过龙门关大战,彻底抽调走了这里的守军,工匠也被解散甚至有很多编入了军队抓壮丁,导致这里生产停滞,盐田还有些地方长了一些耐盐碱的杂草,一片萧索,昨天林子阳的话提醒了李策,毫不客气直接占领。

    令器具工坊和建筑生产改造盐田器具,准备炼制精盐。

    开拓新的财源才可以维持运转的样子。

    新津府沿海,新津城却没有沿河,城外四十里不到就是新津府的盐田村小码头,隶属于东海县,这是曾经北齐府最大的盐场所在地,原本没什么人居住,后来晒盐开辟盐田,成立了盐田村。

    李策已经让斥候军分批入城查探情报,准备在11月中旬收复东海县。

    李策昨日已经派遣一个团大约三千人迅速占领了新津盐田场,不过这时候晒盐还是比较粗犷原始的,大多也是把海水引入盐田晒制,没有经过结晶池子。

    这时候的盐田场工人不多,前段时间蛮军作乱,大多逃难去了,李策其实前几日就命人恢复了盐田生产,不过竟然前几天物价飞涨,盐价更是离谱,所以这个新法制盐李策亲自派人处理。

    盐场大多是先取海水,然后用锅熬出。

    不过这些盐田大多都是取卤做原料,用一些用柴火煎熬,水分蒸发后便能得到盐。

    已经出现了一些晒制盐的方法,不过还是比较少,主要用熬制,费时费力。

    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烧火大锅熬盐,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都很原始。

    新津地区的盐场在冬天日照不足,只在夏天日照充足的时候生产较多,所以生产制盐效率低下,主要还是太慢了,仅能提供齐地部分自用。

    人工不够,那就招人。

    没有合适的器具,那就打造。

    李策准备其他县和城镇乡村征募了大量的青壮工人,工资高包吃包住。

    以后有机会加入正式军队还能参与分官田。

    不过这些大多是隐秘一些进行,甚至这批盐除了满足自用,大部分都直接南下售卖,也不进新津城售卖,先发展财源才行,现在的盐还是很珍贵的。

    原来占据这里的是新津官府和李家,好死不如赖活着,每年产出的粗盐竟然也有上百万银两的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

    原先李家和官府五五分账,新津城乱,林子阳和其他城内的家族就有了一点心思,想在宴会上把盐业在手里,也不想想他配不配。

    .......

    林府

    林子阳:“这李家草包昨天占领了新津盐场”迟了一天收到消息的林子阳

    “还以城主的名义跟李家续约?这狗东西是要独吞盐场啊”

    “看来我是小看这个小毛头了,春南,你叫上人具体查探一下情况”李策气的脸色发白,也是,他林子阳总财产也就百来万银两,一年随便糊弄一下,再搞个七八十万不是问题,弄个几年就取代李家新津府第一世家了。

    现在李家人都没几个,失误啊,不过林子阳也没想到可以这么操作,直接占领新津盐场。

    又摔碎了手上的心爱茶壶,心疼了一波。

    .......

    李策打算至少扩产十倍以上,甚至工艺成熟以后,生产精加工的雪花盐。

    李策配发了器具公司打出来的农用铲子锄头这些,先期采用,人工挖掘。

    士兵和工人同时开挖,日夜奋战,预计五六天就能开挖几百个盐田的蒸发池和结晶池;技术不够,数量和人工来凑。

    李策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原则,直接派建筑工人,而且盐场离新津码头不远,新津码头这边新修建了一批房子,纺织厂和制衣厂则分工合作,只做了一批棉袄和被子。

    这支军队准备常驻新津盐场,同时合适的工人合适的都会一起征召进入新津野战军的预备军,如果上战场与新津正式军队享受同等待遇。

    这支军队的规模远期将会超过一万人以上,后续还会增加水师,没错,李策觉得新津两三万人实在太少了,小打小闹,最近野心膨胀,先期增加一只偏军,三千人军队。

    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太阳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

    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粗盐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错,主要是供货大头,太精细的细盐还没办法完全制作,因为盐酸的制造有点难度。

    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可从中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不过李策的化工产业还没有专门人才,只是开挖池子用水泥,存储起这些母液。

    新津城内掣肘比较大,这边盐场人烟偏僻,而且地域广大,李策还给这里规划了工业区,生活区,生产区,这些。

    准备打造另一个隐秘一些的地方,李策还直接占领了边上一个海岛,海岛面积也挺大,有几百平方公里,后期规划海岛上安置了几千人的秘密军营。

    后期这支军队将逐步迁移到海岛上。

    李策心念念的小高炉,冶铁炉似乎取的了一些进展。

    李策给出的图纸是三十立方米的小高炉,前后建了十多座。

    因为没有太好的钢铁和水泥制造更大更高的高炉,所以打算先用土办法建成几座容量三十立方米小高炉,主要是砖块和泥灰砌成。

    土法高炉预计使用寿命一年,

    用这个土法小高炉冶炼出铁块后再进一步精炼,打造高炉炼铁所需要的刚才,最终打造一百立方米甚至三五百立方米的高炉十座以上,以达到年产生铁刚才百万吨以上的长期规划,满足民用军用需要。

    经过多天奋战,土法高炉终于成功出世。

    这个土法高炉是改进版,虽然没有大量钢材,不过优化了结构。

    李策已经让人收购囤积的几百吨铁矿石和木炭,成功烧制出了第一炉铁水,不过这个铁水含有大量的杂质。

    铁水出炉后又经过精炼,终于出了第一炉钢,看到钢材出世,李策催促的铁矿勘探也似乎有了一些好消息。

    这些高炉高十米左右,周边配套设施也比较庞大。

    用的是经过改良的耐火砖,至少能多撑一些时候。

    李策在城内也张贴布告,为了保证安全,这个钢铁厂设置在城内,不过确实算得上庞然大物了。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它是蓝星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工业品。

    小高炉炼钢的工艺改进不过还是差了一些,等钢材和新式材料富余以后,李策将会建立大型钢铁煤炭共同体。

    筹备新一轮战事也走上日程,天气已经越来越冷,一万新津军过冬的棉衣,皮质铠甲,冻伤药,行军粮都在秘密进行中,兵器铸造,都是大把花钱的地方,春节到来之前,收复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