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双面王妃:纨绔王爷狂宠妻 » 第20章 大婚

第20章 大婚

    耿嫣然明白如今的情势,不敢像在西洲一样的嚣张跋扈,在萧茹的多次宴请后,她在母亲的示意下,也开始学着拒绝,自己毕竟是耿家人,和纪王府来往过密,对爹爹不好。

    虽然耿嫣然还弄还不明白不好在哪里,但是母亲的屡次警告和姑妈当初的那一番话还是起了作用。

    只是耿嫣然太不喜欢这凤城的生活,处处小心,再也没有往昔的恣意妄为的率性,在京城反而想念西洲的广阔天地。

    不过,最近有一件喜事,是耿嫣然可以去凑热闹的,那就是献王大婚。

    献王的婚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凤城处处体现着热闹的迹象,各家的商铺前都有以此为噱头的吆喝。

    献王府里更是热闹非凡,耿贵妃并没有露面,而是皇后派人来献王府里布置。

    奉命前来的命妇们看到是皇后的人在张罗婚事,心照不宣,暗自记住,回家告诉自己的男人们,这大概预示着献王不久就要当太子了。

    可是眼看婚期将近,什么消息都没有。

    最着急的还要是的宫中的皇后娘娘,本想着借献王大婚,皇上一高兴,封了献王太子之位,自己就心满意足了。可是离大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该进行的礼节差不多要进行完了,皇上那边却什么动静都没有。

    皇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让人传信让钱丞相来见她。“哥哥,你说到现在还没有旨意?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皇后娘娘安心就是。老臣在朝中二十多年,朝局事态还是能看清的,献王入主东宫,指日可待了,不由得皇上动其他心思了,只是咱们这皇上年纪大了,性情倒有了几分孩子气。”钱丞相摸着自己的山羊须气定神闲的宽慰皇后娘娘。

    “你是说,皇上不愿意被情势所驱?”皇后娘娘自然明白,一个人在那个位置上坐久了,随心所欲惯了,自然不愿意被事态牵着鼻子走,她也不想这样,可是不如此,她和钱家就再无依仗了。

    自从皇太子早夭,太子之位已经空悬许久,眼看着皇后是无法再生出皇子,钱家人不得不在成年的皇子中为皇后寻觅一个养子,这样皇后的地位才能稳固,钱家的地位才能长久。

    三个成年的皇子,母妃的位份都很高,其实皇后和钱家一直都很介意,但是现在去扶植一个未成年的皇子风险太大,一是皇上春秋已高,二是耿家和孟家等外戚虎视眈眈。他们一家对两家胜算不大。

    所以思虑再三,皇后还是把二皇子萧桓收为养子,毕竟当初耿贵妃生下二皇子的时候,因为位份低,不能亲自抚养,二皇子就养在皇后的宫中。

    有了这一层渊源在,二皇子自然乐意,耿贵妃和耿家自然没有不同意的,自然和钱家靠拢。

    耿将军多年在外,手握重兵,自此后也是多向钱丞相汇报工作,虽然现在回京荣养,但是军中的根基还在。

    钱樊川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了,只等着二皇子被封太子了,眼看二皇子大婚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岂能错过?

    “老臣自有安排,不劳皇后娘娘费心,如果册封太子的意愿不光是我们一派,皇上还是英明的。”钱樊川自有打算,有些棋子该用了。

    次日朝会,果然有人提出册立太子之事,令人先不到的第一个进言的竟然是当朝右丞相宋濂。

    “臣建议皇上早立国本,以安抚社稷。”

    纪王爷眯着眼斜睨,这个宋濂为官清正,从来不参与派系,自从女儿被许配给晋王?哼!看来这也是个老狐狸。

    “老臣有话说!”

    “有话就说!”皇上心里有些不耐烦,本来立太子是自己全权在握的事,可是现在好似他只能立献王似的。

    “老臣认为,年轻人一旦荣耀太多,难免心情浮躁,不利于修身养性。而立太子一事,关乎国本,不能轻易恩宠太过,反而弄巧成拙。”纪王洪亮的声音回响在大殿上。

    “那你觉得立谁好?”皇上听到不同的意见,心里反而有一丝畅快。

    “我没有选太子的才能。这是皇上乾纲独断的事。”纪王爷没有说自己没有想过,而说自己没有推选太子的能力,这个纪王也是粗中有细的,这一下把宋濂和推举献王的人陷于尴尬的境地。

    皇上不是不想立太子,而是不想听到朝中只有一种声音,皇上欣慰的坐在高高的龙椅上。

    只要朝中还有别的声音就好,自己对钱家太纵容了些,只是钱樊川是陪他一路走过来的,他不好寒了他们的心,幸好皇太子早夭,他也没有什么可忌惮的了。

    献王再和皇后亲近,那他也是过嗣的,何况还有耿贵妃活着,只有钱家不是那么痛快,皇上就痛快。

    三个成年皇子中,献王最得朕心,晋王不成器,景王呢,赏赐就高兴,惩罚就悲戚,该怎样就怎样,皇上觉得景王不和他亲近,他看不透他的喜怒哀乐,遂不喜。

    三个皇子中还是献王最好,皇上有有意立为太子,只是如今的情势,皇上还是想着再拖一拖。

    把老耿叫回来有一段时间了,老耿在西州待的太久了。如今的献王毕竟是耿继华的亲外甥,是时候该培养新人了,找来兵部尚书商量代替耿继华的合适人选。等定了这个事,再立太子。

    再看看当堂立着的人,皇上又有了别的主意。

    献王的大婚如期进行,但是并没有在大婚前等到他们想要的册封太子的旨意,钱晴柔赶制的婚服最终也没有派上用场,一时间众人有点摸不着朝中的状况,私底下就有流言传出。

    有人说:皇上不满意献王了,你看最近景王进宫的次数比以前多了。还有人说:皇帝不满意献王被皇后一党紧紧抓着,是钱家的傀儡,俗话说兔死狗烹,钱家怕是要到头了。

    一时间朝中议论纷纷,大臣们不思政事反而议论立太子的事儿,钱樊川,不知道是避嫌还是故意装聋作哑不制止,宋濂私下里说过几次,没有效果,反而招来是非。于是无奈之下又进谏言:“请皇上早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