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刘备一统天下 » 34 刘晔的战略预判

34 刘晔的战略预判

    “玄德公,当今天下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何不与盟主重修于好?”

    “玄德公豪据四郡之地,袁公坐拥三州沃土,两家强强联合,试问天下谁敌手?”

    “曹操奸诈小人、任人唯亲,公与之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三思啊。”

    刘晔舌灿莲花,滔滔不绝。

    就连和他一起来的张休都有些惭愧。

    以袁术目前的处境,可谓是强敌环伺,四面楚歌,虽然地跨豫州、荆州、扬州,但却同时面临曹操、刘备、刘表等人的刀斧。

    换做张休怕是很难像刘晔那样子自信地说出“强强联合”、“天下无敌”的措辞。太假了。

    刘备也以为这位子扬先生对袁术死心塌地。

    然而。

    场面话结束后。

    刘晔悄悄地单独找到了刘备。

    “主公!”

    “……”

    “主公不要误会。之前的种种说辞皆非晔之本意。”

    刘晔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双手捧给刘备。

    “主公,这是袁术在九江郡的最近部署,也是我送给主公的见面礼。”

    听到刘晔这话,刘备立即展开竹简,仔细阅读。

    九江郡的防御部署、重点要塞、兵力分布、粮草储备、将领姓名等,身为详细!

    “子扬兄,这……”

    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刘备的神情、动作都在表示“我相信你。”

    “主公或许怀疑我是想用这种手段博取信任,替袁术卧底。”刘晔直白道,“袁术的确有这个计划,就是张子布提出来的,具体执行人就是他的儿子张休。”

    “……”

    “现在我提前给主公说明,就是希望主公利用张休对袁术实行反间计。”

    “子扬兄愿意相助,备十分感激。我想更多了解袁术那里的情况。”

    于是,刘晔就开始事无巨细地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情报。

    刘备表示,会找机会把刘晔的家眷妥善转移出袁术的地盘。

    实际上,如果没有在广陵时鲁肃的举荐,刘备还真不敢百分之百相信刘晔现在的投奔。

    “他就是我之前提到的九江郡人刘晔。主公不必亲自去请,他自会来投。实际上,在我投奔主公之前,他就说过,如果主公拿下了广陵城,他就会投奔过来。”

    鲁肃是这么说的,现在,刘晔也真的投奔过来了。

    而从袁术那边过来的张休还不知道,他的卧底身份已经被刘晔拆穿,还在计划着怎么取信刘备……

    对袁术地盘里的情况了解越多,刘备就越有信心!

    虽然前世就知道袁术撑不到最后,但现在想要打败袁术,还是需要大量情报。

    事在人为。

    如果不主动出击,袁术是不会自动败亡的。

    介绍了袁术的情报,刘晔又放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孙策可能会取代袁术!

    “主公,我隐隐有一种感觉,袁术很可能会被孙策刺杀,就在一两年之内!”

    “子扬说笑了,袁术与孙策情同父子,怎么会闹到这种地步呢?”

    刘备是重生过来的,知道在前世,孙策只是带兵脱离袁术,而没有杀掉袁术。

    如果不出意外,现在的孙策在庐江战场还要持续到明年。

    可能明年一整年,孙策都会忙着攻打庐江郡,而不会搞其他活动。

    但是,刘晔是精准的战略预判大师。

    刘备知道,这位刘子扬在前世几乎从未在战略判断上出错。

    现在刘晔竟然说孙策会杀袁术?

    “主公,孙策志不在小。其一心继承孙坚的遗志,想要干出一番事业。而袁术又屡次三番地食言。他们之间的嫌隙由来已久。”

    “就算如此,也不至于吧。”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但还有一个张昭。”

    “张子布?”

    “就是他!”

    刘晔认真地说道:“彭城张子布,人人都知道他学识渊博,是当世大儒。然而,他却是一个投机主义者。

    “袁术刚刚进入广陵,他就迫不及待地投了。

    “现在,他看到主公势不可挡,又对袁术失去信心,准备另择他路了。”

    刘备思索道:“你是说,他要联合孙策?”

    “现在的袁术阵营,也就孙策能看出前途。张子布这个老狐狸,已经暗中多次与孙策联络。我判断,他很有可能铤而走险!”

    嘶!

    原来是这样!

    回顾重生过来的这些时日。

    刘备有所了悟。

    前世,他从青州过来徐州,并没有取得今天的成就。

    直到陶谦去世,自己也没能实际掌握徐州的几个郡,以至于吕布和袁术南北夹击的时候,内部直接崩盘。

    前世莫说占领沛国,就是广陵,也没有打下来。

    现在,自己一路高歌猛进,确实太顺了。

    这都是重生带来的预判好处。

    自己一直在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就是在改变曾经的历史。

    不知不觉间,已经动摇了天下大势。

    看看四周的诸侯。

    曹操、袁术、陶谦……

    竟然都被自己压了一头。

    这是好事,也是危险。

    因为在天下大势改变之后,自己所拥有的前世记忆就不会完全一致地发生了。

    孙策还会按时地在一年之后去往江东吗?

    刘晔的判断是,不会。

    至少,目前来看,刘晔认为孙策会直接在九江郡发动兵变,取代袁术!

    那也就是说,即使孙策还会征讨江东,也与前世的情况有所不同了。

    自己前世的记忆是没错的。

    而刘晔精准地预判大势,出错的概率也很小。

    历史是人走出来的。

    既然自己重生了,自己在改变历史,那么,周围的人也不可避免地被改变轨迹!

    “!”

    刘备心中一动,问了一个最关心的问题。

    “先生认为吕布还会与袁绍合作多久?”

    “吕布,是把快刀。看起来是个人尽可用的工具人,但实际上非常自我。据我观察,吕布为任何人效力都不会长久,过了热情期就会很快决裂。丁原、董卓如此,袁绍亦如此。”

    “先生是说,吕布会杀掉袁绍?”

    “非也。”

    刘晔摇了摇头,认真地看向刘备。

    “主公可曾注意到,丁建阳和董仲颖有何相似之处?”

    “都是吕布的义父?与吕布情同父子?”刘备疑惑。

    “这只是其一,但也说明吕布若真心归附,的确可以使出全力。那两位的共同之处,就是老。他们在吕布面前太老了,对年轻人的躁动缺乏敏锐的感知。”

    刘晔望向北方,继续道,

    “而袁绍不同。

    “袁绍虽已过不惑,但正处于事业上升期,还是年轻人的心态,而且在年龄上与吕布也没有形成父子般的代差。

    “吕布还想复制丁原、董卓的套路,恐怕很难。

    “要知道,袁绍就是玩宫廷权谋出身,吕布那点小心思躲不过袁绍,要不然,所有人都不敢用吕布,而袁绍却敢用,为何?正是袁绍有这份驾驭虎狼的本事啊。

    “依我之见,吕布不被袁绍算计死就是烧高香了。

    “吕布唯利是图,决不甘心只为他人效命,必定会要求更多条件,而袁绍不可能任由吕布做大。

    “因此,我判断,吕布还是会离开袁绍,不会待太久的。”

    听到刘晔的判断,刘备极为震惊。

    身为重生者,刘备知道,前世,吕布投靠袁绍之后,又投靠张杨,然后偷袭曹操的兖州,最后偷袭徐州……

    现在,吕布尚未投靠张杨,就被刘晔提前预判,实在令人吃惊。

    不得不说,有的人真的善于知人论世。

    其实,刘晔除了天赋使然,更多的还是生活不幸,身为没落皇族后裔,本就是被光武帝的汉室所抛弃的那一批,自然提前觉悟了,又赶上乱世,想要投奔明主,便下了大功夫研究天下豪杰。

    鲁肃说刘晔洞悉天下大势之精妙,可解战略之疑惑,

    真的非常中肯。

    有刘晔这样的强人辅助战略判断,实在令人欣喜。

    袁术、孙策、袁绍、吕布……

    对这些人,刘备心里更有数了。

    接着他继续问:“曹操呢?”

    “曹操,很强。”刘晔答道,“吾以为,主公现在的势头与曹操不相上下,胜负不可知。现在不宜和曹操全面开战,否则,一旦被其他诸侯偷家,主公就麻烦了。天下,可并不是只有主公和曹操啊。”

    刘备点点头,绝对不能重蹈上一世丢掉徐州的覆辙。

    “但我相信,主公最后一定能战胜曹操!”

    “愿闻其详。”

    “主公有十胜,曹操有十败。”刘晔郑重道,“其一,曹操出身官宦世家,难以彻底脱于窠臼。主公则没有这等束缚,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更加适应当今不破不立的乱世。此为道胜。

    “其二,主公以匡扶社稷、拯救百姓为己任,伸大义于天下,更能得到受排挤的世家以及广大底层人民的认同,此为义胜。

    “其三,曹操多疑嗜杀,残暴凶狠,只重用自家宗族。主公则待人以诚,五湖四海皆能重用,此为仁胜。

    “其四,曹操表面礼贤下士,实则内心高傲,不会真正信任外姓子弟。主公却能与部下同甘共苦,亲如兄弟,真正地知人知己,此为度胜。

    “其五,曹操刚愎自用,对自身智谋过于自信。而主公则能从谏如流,慧眼如炬,果断决策,此为谋胜。

    “其六,曹操得兖州,依靠的是兖州士族逢迎配合,根基不牢。而主公跨有豫州、徐州之四郡之地,皆是凭手中的剑取得,扎实稳固。此为武胜。

    “其七,曹操做大事而惜身,见美色而忘义。主公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杀敌斩将,浴血同袍,此为勇胜。

    “其八,曹操树立法令,自己却喜欢凌驾于上。主公则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善恶分明,此为明胜。

    “其九,曹操过于依赖世家,视百姓如草芥。主公则能体察底层人民之疾苦,团结更多阶层,得人效死,此为治胜。

    “其十,曹操沽名钓誉,听不得批评,滥用私刑。主公则心胸似海,兼容并蓄,珍惜每一个人才,此为德胜。

    “是故,吾认为主公必胜。”

    听到刘晔这么多溢美之词,刘备自己都有些惭愧。

    他少年跟随卢植求学,成绩还算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相信他所学到的东西。

    他相信老师讲述的忠义之士一定存在。

    相信活在文字里的英雄一定存在过。

    相信秦孝公与商鞅的热血组合不是孤例。

    他相信,即使身处乱世,也可以保持干净的品格。

    他相信,复杂的人心依然能用纯粹的真诚来交付。

    他相信,一身正气不会过时,惩恶扬善不是虚伪,扛起天下自己可以。

    他相信!

    所以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

    世上没有哪两个人的坚持完全一样,所以世界才缤纷多彩。

    “子扬先生眼光犀利,看透天下。备先得子敬,再得先生,真乃天助我也!”

    “能为主公效力,我深感荣幸!”刘晔道,“主公英明的指挥,平定天下的日子不远,真心值得大家的期待。”

    在刘晔做出战略预判之后,刘备立即组织了一批人手,撒向天下十三州。

    这批人只有一个任务:监控天下诸侯,传递局势变化。

    这批人交由刘晔管理,持续研判天下大势。

    前世,刘备就已经走遍天下,重活一世,自然胸有丘壑,知道情报的重要。

    有刘晔这样的战略分析师,肯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很快,刘晔的一个战略判断就得到了验证。

    吕布从袁绍帐下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