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美人好折枝 » 第七十三章 相处(下)

第七十三章 相处(下)

    那人停了一下,又写道:“你想哭就哭吧。”

    洛青辞擦了擦眼角,盈盈一笑,“没事,我已经想开了,我会好好活着。你呢,问了我那么多,你的家人呢?”

    “我没有家。”

    目光纠结间,那人还是写了下来。

    洛青辞看着他眼中流露出的一丝恨意,喃喃一语,“难怪。”

    “难怪什么?”

    “难怪你那晚梦魇,口里念着什么不要,你一定经历过很多磨难吧?”

    洛青辞看着他,突然有些同情他的遭遇,“没事的,你想开点,就没那么难了。其实我也恨那个谋害我娘亲的人,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如果让自己生活在仇恨中,会一直不快乐吧。”

    一语言罢,洛青辞打了个哈欠,带着倦意自言自语着,“真是奇怪,我与你不过萍水相逢,竟会对你说这些,真是交浅言深。不知为何,你总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可我又说不上是什么。现在看来,或许是我们都有过痛苦的经历吧。”

    那人闻言似是有所触动,抬头一看,便发现火光映着一道瘦弱的身影,那女子靠着石壁,已合上了双眼……

    雪已停,阳光洒落,愈发晶莹,满眼白茫茫的一片,一派银装素裹。

    洛青辞悠悠转醒,伸展着睡得僵硬的手臂。这两日她睡得都不怎么好,不过好在今日就要离开这个山洞了。

    昨夜的火焰犹存,洛青辞想烤暖了身子再出发,可那名男子一早醒来就盯着她,让她不由疑惑,“你看着我做什么?”

    那人收回了目光,“昨晚我听到你口中喊着一个人。”

    昨晚自己好像做了个梦,不过她忘记是什么了,“啊,什么人?”

    “师父。”

    那人不忙不急,写下这两个字。

    洛青辞一见,想也没想便否认道:“怎么可能?你一定是听错了。”

    “你想他?”那人又慢慢写道。

    想师父?

    洛青辞在心中也问了自己一句,随即又再次否认,定然是自己昨日拿眼前之人和师父比较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可能,不可能!我们赶快下山吧。”

    言罢,她便提剑出了山洞,可走到不远处,便看着茫茫白雪不知所措,转身向身后之人,“那个,你知道下山的路吗?”

    男子嘴角一笑,抬头看了看四周,在雪地上写道:“向西五里有个村庄。”

    洛青辞看了他一眼,认了认方向,走在前面,考虑到他有伤在身,便刻意放慢了速度。

    可她在前面走得起劲,那名男子的脸色愈发虚弱,让她也不由担心,“你没事吧,要不我们休息一会儿?”

    “不用。”一语写下,那人一个不稳便欲摔倒下去。

    “小心,”洛青辞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心想这样也不是办法,便将手中的剑递到他面前,“你拿着这头,我拉着你走。”

    看着那人犹豫着接过,洛青辞继续走着。这大雪满山,也不知要走多久。

    而她没注意的是,身后之人离她始终保持着两三步距离,手下也并无多少拉扯的重量。

    雪地之中,两抹身影一前一后,慢慢走了半日,落下的一排脚印,又渐渐被雪掩盖。

    “真的!前面有人家。”

    远远地,洛青辞看着前方的袅袅炊烟,不由转身说道。

    她却忘了那人就在她身后,在她转身的刹那,二人近在咫尺,让她不由脸色微红地后退了几步,“我是说,你说的不错。”

    那人眉间一笑,随手将月霜剑递到她手中,大步向前,留下洛青辞一时僵立。

    洛青辞反应过来,急忙追了上去,“喂,你等等我。”

    半刻后,二人站在一农舍面前,洛青辞敲了敲房门。

    不久,里面便走出一个身穿粗布的白发老妇。

    “老婆婆,天快黑了,不知道能不能在您这儿借宿一晚?”

    “小姑娘快进来吧,只是我这儿简陋,”老婆婆看了眼洛青辞,和善着将她带进院子,这才注意到她身后还一名男子,“他是?”

    洛青辞看着他,恍然发现自己与他相处几日,竟然连他的名字都忘了问,犹豫了片刻,立即将他拉到了老婆婆跟前,“哦,他是我哥哥。我们兄妹二人路遇山匪,哥哥为了保护我受了伤,还请老婆婆不要介意。”

    老婆婆叹了口气,指了指屋子,便向一侧走去,“唉,原来也是可怜人啊。你们先进屋坐坐,我去给你们拿点吃的。”

    洛青辞松开了手,看着他奇怪的眼神,假意咳嗽了一声,“我从小到大都没叫过人哥哥,真是便宜你了。”

    言罢,她便走进了屋内。

    屋子简陋,却收拾得干净,是个不错的容身之所。二人一进屋,便觉暖和了不少。

    进屋不久,那位老婆婆便端着什么走进,“我这儿没啥吃的,给你们盛了两碗粥,不要嫌弃。”

    “婆婆肯让我们借宿我们已是十分感激,哪里还会嫌弃?”

    洛青辞忙接过,一碗递到那人面前,自己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粥虽无味,却让饥肠辘辘的她吃得津津有味,“婆婆的粥很好吃呢。对了,婆婆您一个人在家吗?”

    “哦,我还有个儿子,在县里做工,一月才回来一次。”老婆婆坐在一旁,手中坐着针线。

    看着老婆婆满头的皱纹,洛青辞不由动容,“啊,那婆婆一个人住这儿岂不是很辛苦?”

    “唉,村里年轻的都出去了,留下一堆老的老小的小,平日邻里相互帮助着,也还过得,”老婆婆叹了口气,随即出了房门,“你们先吃着,我去给你们收拾两间屋子。”

    洛青辞看着老婆婆佝偻的背影,心中不是滋味,一口便吃下了碗中剩余的粥,这才发现身旁之人手中的粥还是满满的,似是一口没尝。

    也是,像他这般穿着的人只怕没喝过这么朴实的粥吧,但她还是劝了一句,“吃吧,婆婆辛苦熬的。”

    男子尝了小口,眼中多了丝神采,随即用手蘸了水,“相处几日,不知姑娘芳名?”

    洛青辞不想告知真名,又不愿骗他,只眼珠一转,“阿辞。我的娘亲就唤我‘阿辞’,我喜欢这个称呼。”

    ……

    翌日一早,洛青辞敲了敲房门,看着眼前之人身穿粗布衣裳却不掩俊美姿容,也不由暗自感叹了一番,随即将手中端着的放在桌上,“这粥加了点糖,味道应该会好一点。还有这个,是婆婆用自家晒的草药给你熬的碗药,你待会儿喝了吧,免得凉了。”

    言罢,洛青辞正准备离去,又想起了什么,“对了,婆婆说离这儿最近的县城有十多里路,如果我们要去的话过几日婆婆可以托赶货的村人带上我们。我想着你有伤在身,不妨多待几日,等到了县城,再做打算。你觉得如何?”

    那人闻言一顿,最终用水写下了一个“好”字。

    “那好,你先吃饭。”

    洛青辞随手关好了门,又向厨房走去。老婆婆好意收留,她也不能让自己闲着……

    接连两日,那人发现洛青辞除了按时给他送饭,其余时间都不见踪影,心中疑惑,便出了房门。

    找了一圈儿,他终于听到院中有声响传来。

    “婆婆,你刚刚提到的濯池公子是怎么回事啊?”

    “你不知道啊,我们这里时有旱灾,导致粮食颗粒无收,我们这些一众老小只能在村里等着饿死。每到这时,那位濯池公子便会派人给我们分粮食,直到灾荒过去,村里人都很感激他呢。”

    “这位濯池公子真的这么有名望吗?”

    “那是自然,五年前不光我们村子,就连平宣城都发生了灾荒,大批百姓流离失所,还是多亏了那位濯池公子出手才慢慢平息,还有你们过两日要去的平饶县,几月前就曾发生旱灾,也是那位慷慨相帮才度过去的。”

    “还有吗?婆婆再说说您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