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往圣已往 » 第二十九章 变故

第二十九章 变故

    秋去冬来,又是一个平常下午。

    李星元吃完午饭之后正在书房之中抄书,突然母亲周晴栀的惊呼声从外面传来。

    李星元放下笔,跳下凳子走到正堂之中。

    一家人都在这里。

    父亲李清义有些颓唐地坐在椅子上,母亲忧虑地皱着眉头站在旁边捏着手帕。赵姨和孙叔也是面露忧色地站在下方。

    李星元走过去问道:“爹爹,娘亲,发生什么事了吗?”

    李清义抬头看了李星元一眼,欲言又止地摇了摇头道:“没事,你去看书吧。”

    李星元没有离开,将目光投向了周晴栀。

    周晴栀低声道:”今天县太爷查账,查出户房典吏贪污受贿。县太爷雷霆大怒下令严查,同时将户房所有人都革职查办,不过我做的账都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拿过什么东西。所以只是连坐革职了。”

    李星元闻言眉头微皱,这么多年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事情,而且将户房所有人都革职这也太奇怪了。

    李星元向李清义问道:“爹爹,户房典吏是不是上次在鹤鸣山上作出‘夏去秋又凉,人人添衣裳’那个少年的父亲?”

    李清义回忆了一下,因为这首诗实在是太特别了,所以李清义很快想起来,然后点了点头道:“是的,就是王典吏。”

    “哼。”

    李星元心中冷笑,没有想到这个赵颖真的心眼如此小,自己不过是在鹤鸣山上抢了他儿子的风头,他居然就记恨在心,想方设法整自己父亲。不过还好父亲洁身自好没给赵颖真机会,不然可能就不只是革职这么简单的了。

    李星元问道:“那爹爹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李清义勉强一笑道:“革职就革职吧,其实我早就厌烦了天天坐在衙门那狭小的房间里写写算算了。或许就是这限制了我写诗的才华,现在正好让我让好好研究一下诗文,或许下次就能通过乡试中举了。”

    说完看着妻子忧愁的神情继续道:“再怎么说我也是一个秀才,总不能会你们饿肚子的。”

    李星元想了想问道:“陈叔他怎么说?”

    李清义道:“你陈叔说让我带着礼物去县太爷那里求求情,看能不能看在我没有贪污的情况下让我继续回户房任职。”

    “哦。”

    李星元继续问道,“那爹爹怎么回复的陈叔?”

    李清义义正言辞地道:“我又没有做错什么,送什么礼?求什么情?”

    周晴栀没好气道:“你个死脑筋,都什么时候了你死要面子,你不去我去,我去找林夫人说说看。赵姐,快去准备一份厚礼。”

    李清义正要开口阻止,李星元就开口道:“娘,不用去了,没用的。相信陈叔很快就会带消息过来。”

    说到这里笑了笑道:“县老爷这是欺负我们没权没势啊。看来他是看少了画本故事,不知道‘莫欺少年穷’这句话。”

    李清义和周晴栀都有些疑惑地问道:“什么意思?”

    李星元微微摇头道:“爹爹这个书吏不当也罢,赵冲不是明年要参加院试吗?那我也去,到时候再抢了他的风头,不知道他的县令老子还有没有办法?”

    李清义和周晴栀对于李星元的话都有些莫名其妙,李清义忍不住教导道:“要通过县试、府试取得童生资格才有资格参加院试。你个白身参加什么院试啊?”

    李星元笑着道:“我明年通过县试,府试不就是童生了吗?”

    李清义没好气道:“你当科举那么好考的啊!你知道你爹我考过县试用了几年吗?三年啊!然后府试又用了两年,最后院试又用了四年才考上秀才。你倒好,张口就来要一年通过县试,府试。

    人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你现在就安心读书,研读前人和科举留下的诗文,只要学问到了那么科举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李星元笑而不答道:“娘,我饿了。”

    周晴栀见丈夫和儿子都反对去县衙说情,那么也就不再多说,不过还是很气恼地捏了捏李星元的脸道:“一天天就知道吃,你爹爹现在没事做了,今后只有吃糠咽菜了。”

    李清义感觉自己一家之主的威严有损,轻咳一下道:“虽然我现在不在县衙任职了,但知县大人可没资格革除我秀才的身份。所以我现在卸任之后便可以每月在县学领取一石(约一百斤)的廪米和一块腌肉,怎么可能饿着。”

    周晴栀用惊讶的声音道:“一石!你知道你儿子现在每顿吃多少吗?一个月一石米我看还不够你儿子一个人吃的。”

    李清义支支吾吾道:“我会去找事做的,我堂堂一个秀才还怕赚不着钱吗?”

    李星元笑着看在周晴栀身上道:“儿子还在长身体嘛,而且主要是娘和赵姨做的饭菜太好吃了。你看我在外面酒楼里面都只吃一点点的。”

    周晴栀眉开眼笑嗔道:“我看我们家这点积蓄早晚被你吃完。”

    李星元拍着胸口道:“娘你放心,等我明年中了秀才我们家就有两石廪米,两块腌肉了。等到以后我考了举人做了官,那时俸禄更多,我都拿孝敬给娘。”

    周晴栀终于放下心中的忧虑,即便是丈夫不争气,有这样的儿子还有什么忧心的呢?

    静安县衙。

    陈秋坐在县衙二堂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了,不过他没有丝毫急躁,端起已经冲泡得没有了味道的茶喝了一小口。

    这时一名身子瘦小的中年男子慢慢地踱着步子走了进来,陈秋连忙起身,弓着身子迎上去笑着道:“孙师爷,大老爷他有空了吗?”

    孙师爷弹着手指瞥了一眼陈秋淡淡地道:“陈捕头,你也知道今天县衙里发生了大事,大老爷忙得不可开交。我可是费了好大力气才让大老爷抽出时间见你的。”

    陈秋拿出一锭银子不动声色地送入孙师爷的衣袖之中道:“多谢孙师爷费心了。”

    孙师爷感受了一下袖子里面的重量,眼中露出丝丝笑意道:“跟我来吧。”

    陈秋身子落后半步道:“我就说全县衙里就属孙师爷最是热心,也最得大老爷器重。有什么事找孙师爷准没错的。”

    孙师爷闻言消瘦的脸上笑意更盛地点了点头道:“你知道就好。你也知道县里麻烦的事有多少,大老爷即便是废寝忘食也做不完的,这个时候就得靠我们这些幕僚了。

    这些事情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我只有兢兢业业做到最好才能够获得大老爷的信任。所以陈捕头你今后也要用心为大老爷做事才是。”

    陈秋上前一步又将一锭银子放入孙师爷的衣袖之中道:“那以后还请孙师爷多多照顾。”

    “好说,好说。哈哈哈……”

    两人说着来到县衙赵颖真的书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