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魂穿崇祯 » 第六章,党争百无利,齐心天下平

第六章,党争百无利,齐心天下平

    一件事了,朝堂之上稍作平缓。

    除了那心头大患的黄立极面露微笑,其他文官都是面带苦色。

    这位新皇的脾气实在太难令人拿捏了,明明在信王宅邸之时,还是普普通通的一人。

    怎得一登上皇位,就性情大变呢?

    眼看着这件事情尚算了结,黄立极嘴都要笑裂开了,众臣想要规劝的心也就沉了下来。

    当这朝堂之上,六部之中,还有一部没有上奏。

    诸葛亮一盘算,发觉兵部尚未启奏。

    这让他很是好奇,难道这一月之间,大明各地都相安无事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大明目前饱受辽东后金威胁,绝不可能无一事上奏。

    唯一的可能,就是兵部尚书还在藏着掖着罢了。

    诸葛亮不喜欢这样拖拉的办事方法,当即呼喊道。

    “六部之中,已有五部上奏,唯独兵部还未启奏,是何道理?”

    随着新皇的发话,群臣的队列中又起了一波骚动。

    而骚动的中心,则在文臣队列前排,一位有着国字脸,剑形眉的中年男人身上。

    不同于众臣先前投去的善意目光,此刻落在这男人身上的,乃是无数厌恶的眼神。

    因为他便是阉党的五虎之首,兵部尚书崔呈秀。

    此时的崔呈秀早已被先前的宫廷之变吓破了胆子,莫说履行他兵部尚书的职责,就连站也快要站不稳了。

    旁人看了,只是暗暗偷笑。

    这还是那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五虎之首吗?

    幸好兵部之中,还有能主事者。

    在他身后,另有一人走出队列,欠身施礼,当即道。

    “臣,兵部侍郎有本启奏。辽东欠饷已经数月,宁远总兵,锦州总兵皆有本上奏,言,行伍之间怨气平生,若再不发放银两,恐有兵变发生。”

    诸葛亮听了这番话,却有些好奇,追问道。

    “我明白了,可你们兵部尚书为何不出面禀告,莫非告假了?”

    一听这话,崔呈秀的脸更加惨白了。

    他一咬牙,无可奈何的走出了队列,当即跪地叩拜道。

    “罪臣崔呈秀叩见皇上,兵部尚书一职目前由我担任。”

    “那你为何不开口禀报?”

    “这...”

    不等崔呈秀说出个所以然,便有又有一人跳将出来,指着他鼻子骂道。

    “皇上,不必听这阉党之首妄言!他乃是魏忠贤的孝子贤孙,为虎作伥多年,不知谋害多少良臣志士,臣右都副御史斗胆进言,应尽快革除崔呈秀一切官职,押入天牢待审!”

    伴随着御史的开口,朝堂之上立马同油锅一般,迅速有多位文臣出列,异口同声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不仅是崔呈秀,一切阉党分子皆需革查!”

    一时间大殿内众臣上下一心,附和之声不绝于耳。

    而那崔呈秀,则在众臣的口诛笔伐中,渐渐低下头去,再不敢看任何人了。

    对于他这样的阉党分子,五虎之首来说,此刻正是绝望之际。

    最大的靠山,魏忠贤已经被捕,轮到他们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们才如此惶恐不安,精神崩溃啊!

    只是他以及群臣都未曾留意到,稳坐高台之上的诸葛亮已经皱起了眉头。

    党争呐!

    诸葛亮又是叹息道。

    有人的地方必有斗争,任何势力内外都是如此。

    想当初他刚刚执政益州之时,内部同此刻的大明朝何其相似。

    益州派与荆州派在朝野之上相互斗争,文臣和武将亦是明争暗斗。

    恰逢蜀国新败,人心惶惶,此等争斗更甚。

    国不将国,更害得民不聊生。

    这个势头必须止住。

    “尔等皆称崔...”

    “臣名崔呈秀。”

    “嗯,皆称崔呈秀为阉党,何谓阉党,你崔呈秀真是阉党一员吗?”

    听了这话,刚刚还是沸水一般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在揣摩着这句话的含义,而崔呈秀更是在疯狂推敲着。

    皇上竟然认为他不是阉党!?

    崔呈秀惊了,他身为阉党之中五虎之首已经多年,不知惹恼了多少东林党人,双方结仇颇深,早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可皇帝却并不认为他是阉党,莫非事情还有转机?

    此时的崔呈秀这才敢抬头,第一次直面这位不过十六岁的新皇。

    他看到高台的侧座之上,身着得体龙袍,剑眉星眸的少年天子正凝视着自己。

    那眼神仿佛在说,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崔呈秀自认为是个灵活变通之人,得此暗示,猛然想到了阉党曾经的称呼,连忙再叩首道。

    “臣绝不是什么阉党,东林党,若说臣有党派,那臣便是一心忠于皇上,忠于百姓的帝党矣!”

    没错了,阉党的另外一个名字,便是帝党,永远只忠于皇上的党派。

    尽管这句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忐忑不安。

    其他文臣闻言,更是投来鄙夷的目光,嗤之以鼻。

    但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是一个契机,一个摆脱朋党内耗,相互掣肘的契机。

    “崔呈秀,希望你记住今天说的话。今日以后,无论是何党派,只要一心为民,清正廉洁,便是帝党,便是天下臣民的党羽,明白吗?”

    “臣明白。”

    崔呈秀当真是喜极而泣,他从未想到此事还有转机,新皇隐隐有不计前嫌之意。

    可这一番话,又在朝堂上掀起了巨大的风浪。

    对于蓄谋已久的东林党人而言,今日一举扳倒魏忠贤算是件喜事,可却不足以成为一锤定音的大事。

    因为阉党遍及朝野,就算拿下了魏忠贤,不把他们处理干净,也不过是流于表面罢了。

    原本他们是想乘胜追击,彻底铲除阉党,让东林党在朝中一家独大的。

    可现在新皇居然饶恕了崔呈秀,饶恕了这位阉党之中,曾风光无限的五虎之首?

    难道是新皇刚上位,还不太清楚阉党的危害?

    几个东林党人当即在朝堂上眉来眼去,准备一下朝便狠狠的参崔呈秀一本。

    此时的诸葛亮没有理会这些一心只想结党营私朝臣的困惑,再次向崔呈秀问道。

    “那么崔呈秀,兵部侍郎所言之事是否属实?辽东是否有兵变前兆?”

    崔呈秀死里逃生,心态已经完全转变,面对询问,当即顺畅的回答道。

    “回皇上,有!前方所欠兵饷已达六十万之巨,拖欠五月有余,臣以为应先发放锦州,宁远两地一半兵饷,只需十五万白银即可。其余各地兵饷可在一月内分批发放,如此足可平抑兵变。”

    这番回答,在诸葛亮心里已经算得上过关了,足以证明这崔呈秀并不是酒囊饭袋,只不过是心思全花在了党争之上,这才算是埋没了。

    若是没有党争,没有世俗的诱惑,他说不得也是一位干吏。

    想到此处,诸葛亮更加坚定了消除党争的信念。

    若是这朝堂之上的众臣都能拧成一股绳的话,何愁辽东不平,天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