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魂穿崇祯 » 第十六章,上策拖字诀,呈普进忠言

第十六章,上策拖字诀,呈普进忠言

    眼看矿商两税收缴已经势在必行,钱谦益等一众东林人士也不再幻想能够阻止。

    左右他们阻止收税的手段,可不止是力劝,还有拖延。

    只要他们将收税的事情拖延上个把月,让消息传到江南,给金主们充足的筹备时间,就可以避开许多税收。

    到那时候新皇就算是有通天的手段,也只能扶额长叹。

    钱谦益有了决断,就使眼色给了其他东林党人。

    尽管他目前品阶不高,但交友甚广,在东林党中隐隐有成为一派领袖的意思。

    其他东林人士,也多以他为主,对他言听计从。

    果然,朝堂上的其他东林党人看到了钱谦益的暗示,便不再出言反对,尽皆沉默下来。

    对于他们来说,新皇嘛,总归是上任三把火的,只要把这三把火给浇灭了,凭他老朱家的尿性,只怕要不了几年就会躲进后宫里快活。

    到那时候,这朝堂之上,不还是他们这些读书人的吗?

    这样的想法在朝臣心里保留着,只是不敢说罢了。

    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眼神早就出卖了他们。

    诸葛亮看着群臣的神情,不由得感到一阵熟悉。

    像,太像了。

    当年随着先帝西征之时,那刘璋手下的臣属们,不也是露着这样的眼神吗?

    那般迷茫,那般的无所谓,每日浑浑噩噩,为官之道就只知道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诸葛亮隐藏在羽扇底下的神情,已经渐渐转为了失望。

    他心里清楚,面对这种局面,想让这些人幡然醒悟是绝不可能的。

    为今之计,只有两种办法。

    要么便是像先帝一样,破了刘璋,平了川府之地,从内而外的击碎这些人安逸的舒适圈。

    而另外一种办法嘛,就是在这一摊浑水之中,放入一条泥鳅,将这浑水搅得更浑。

    只是这一人选,尚未出现罢了。

    接下来诸葛亮又与群臣讨论了一番关于陕西赈灾的问题,随着第二批粮食的送达,那边的情况应该会好转许多。

    而辽东的闹兵饷问题,也随着第一波兵饷的发放,渐渐平息。

    在这一点上,反倒是先前曾经开口反对过改宗室俸禄的李国普处理的最好。

    不同于黄立极话说得漂亮,事情却做得拖拉的风格。

    这位年纪更大的老先生办起事情来,却犹如年轻人一般。

    稍遇阻塞,便会不停追问进度,好似要把别人耳朵说起茧一般,不停的催促。

    也正是有了这份催促,才使得辽东能尽快补齐部分军饷。

    而陕西的灾情,也能尽快得到补给。

    若非这位老先生每每在讨论问题之时,总有昏昏欲睡之感,诸葛亮真愿意重用与信任他。

    可今日的他却很是反常,一听要开辟新税种,便不时向上偷瞄。

    似是有话要说,又顾虑重重的模样。

    诸葛亮站在龙台上,对于台下群臣的一切小动作都看在眼里,自然不会遗留如此明显的李国普。

    他留了个心眼,只待早朝过后,再传唤他。

    半个时辰过后,早朝终于结束。

    随着王承恩的吆喝声,群臣开始陆续退散。

    诸葛亮招来了王承恩,叫他拦住李国普,得问问他到底想要说些什么。

    不多时,他便在文华殿单独接见了这位老臣。

    李国普被召来,并没有些许意外,他反倒有一种忐忑感,好似在顾虑着什么。

    诸葛亮笑而不语,他知道怎么对付这位老先生,便开口道。

    “李次辅年事已高,还为国事操劳,真是令我敬佩。王承恩何在?”

    “老奴在。”

    “赐座,赏茶,我要与李次辅好好聊聊,以慰臣子之心。”

    王承恩一听,便连忙带着太监们前去忙碌。

    他们又是请李国普上座,又是取来茶水干果请他品鉴,搞得这位老先生受宠若惊。

    可诸葛亮自从下了命令后,就全程一言不发,只是捧着书卷品阅,又把他给冷落了。

    这一冷一热之下,李国普哪里还敢再藏拙,连忙下跪叩拜道。

    “皇上息怒,老臣有罪...”

    “次辅快快请起,你何罪之有?”

    诸葛亮连忙上前,亲自将其搀扶了起来。

    这一动作顿时叫那李国普热泪盈眶,脸上满是懊恼之色。

    他颤巍巍的靠着诸葛亮的搀扶回到了座位上,泪眼婆娑道。

    “老臣罪在贪生怕死,躲了数朝风雨,以为自己是未逢明主,不成想却是自己成了弄臣。”

    这李国普说着,又哭了起来。

    良久,这才说出了自己犹豫的目的。

    “皇上,老臣今日踌躇不决,只因一件事情。那就是您想要靠户部收缴矿商两税的事情,依老臣看来,此事靠他们,就别想收上多少税来。”

    诸葛亮闻言,当即正色起来,回了自己的主位后,询问道。

    “噢?为何如此?”

    李国普此刻又瞄了一眼诸葛亮,又把心一横道。

    “自然是因为东林党人的根基,全都在江南地界。要他们收缴自己人的税,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何况神宗皇帝已经收缴过一次,许多地方乡贤早有准备,隐匿了许多财产,光靠户部的官员想要查清,绝无可能啊!”

    “那你以为,当派谁去缴税?”

    “锦衣卫,东厂,西厂,都可以去。他们之中许多人手段非常,又常在民间走动,知道那些富商的浮财藏在哪里,只要给他们权力....”

    李国普不敢再往下说下去了,他虽然豁出去了,但也不敢完全豁出命去。

    此时诸葛亮沉默不语,亦在盘算着其中利害。

    锦衣卫暂且不提,那东厂西厂都是太监组建的,是诸葛亮最不喜的一批人。

    汉末时,正是十常侍乱政,才导致汉末大乱,如今事情重演,那魏忠贤居然也曾把握朝政呼风唤雨,叫他怎能不厌恶。

    所以他自拿下魏忠贤以后,不仅肃清宫闱,削减太监人数,对于东厂西厂也是隐隐有解散的想法。

    可现在听到李国普这样说,倒也有些犹豫了。

    毕竟那些东林党人满口礼仪廉耻,献策却是收缴三饷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呢。

    而在此时,那李国普不知哪里来了一股勇气,竟然再次跪俯,说出了一个极为重磅的请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