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魂穿崇祯 » 第三十章,大义绝人欲,杂星乱如麻

第三十章,大义绝人欲,杂星乱如麻

    文华殿内一片寂静,诸葛亮昏睡其中,更做了一冗长之梦。

    这梦中奇冷无比,且始终无法驱散。

    终于等到暖气回归,诸葛亮却骤然醒来。

    这时他才惊讶的发现,文华殿内很是昏暗,床榻前的暖炉意外的熄灭了,这便是他感到寒冷的原因。

    至于为何有暖气回归,原是一位青春妇人,正亲自为自己更换暖炭。

    只看这妇人一眼,诸葛亮当即爬起身来,穿戴好衣物,正襟危坐道。

    “见过夫人。”

    他知道此人是谁,乃是这幅身体,朱由检的原配妻子,皇后周氏。

    此时周氏眼中尚有泪珠,见新皇起身又向自己拜服,转悲为惊,疑惑道。

    “皇上,您为何对臣妾如此生分?又为何忽然转了性,不曾搭理这后宫云云众妃?”

    诸葛亮一时语塞,他绝不是曹贼之流,更不会贪图世间女色,面对周氏只得解释道。

    “这...国家大事又急又忙,我一心只在朝政之上,故此冷落,心中实有愧疚,更不敢见。”

    “皇上,你这话,莫不是以为我小小女子,不懂体恤丈夫,不闻前朝之事吗?”

    “非也...只是...”

    诸葛亮能辩江东鼠辈,却难面这位周氏。

    真也是一时语塞,窘迫自显了。

    这时候皇后周氏眼中的泪珠更多了,她也没有靠近新皇,只是行走在了这一摞摞的奏章,卷宗,案底之中,眼中满是心疼。

    她不敢想象,一个人是凭借着多大的毅力,才能如此废寝忘食的,将这浩瀚如烟的文字在短短两月内看完的。

    她也是寒门之后,更看得到那底层百姓的挣扎,更能于之共情。

    有如此辛劳的皇帝,总该是百姓之福了吧?

    可作为妻子,她怎愿意看到自家丈夫如此辛苦。

    此刻她再回眸,不过三月未见,新皇便已经消瘦了一圈。

    这要是再给他这样熬下去,只怕比他哥哥还要早...

    如此纠葛的情绪在周氏心中拉扯,叫她又喜又愁。

    终于在走完一圈以后,面对沉默的新皇,周氏也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她擦去眼泪,止住悲伤,忽然郑重的来到新皇的面前,行大礼叩拜道。

    “皇上,臣妾此次前来,其实并没有责怪您的意思。臣妾虽读书不似秀才多,不如说书人广,但也深知礼义仁智信,更知儒士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

    您为帝王,理应治国安民,创盛世之天下。如今您为此废寝忘食,臣妾不能相助,自当为您理好后宫,让您无后顾之忧。”

    诸葛亮闻言,亦是感动不已。

    他自到达大明以来,其实一直在回避后宫之事,但也清楚此事必然要直面。

    如今眼前这皇后周氏如此通情达理,心存大义,更引得他敬佩。

    也由衷的祝贺朱由检能寻到此等良妻。

    于是他也起身,向那周氏长鞠一躬,感激道。

    “我心有愧疚,不能多言,仅借此鞠躬,聊表心中敬意。”

    那周氏一见,急忙上前扶起新皇。

    天底下,哪里有天子向皇后鞠躬的事情呢?

    她更是受宠若惊道。

    “皇上不必如此,这是臣妾应当做的。只是还望皇上您体谅自己的身体,如此辛劳,恐不长久啊!”

    “我明白。还差一点,只要将最后一点看完,我便不必这般辛苦了。”

    诸葛亮解释道,然而他的眼神早已出卖了他自己。

    周氏眼看劝不住,更是心中叹息,为今之计只有让新皇彻底完成心中所想之事,才能让他休息了。

    她也就松了手,退至一旁道。

    “皇上既然能理清,那臣妾也就不便多言了,臣妾去了。万万珍重身体,我会每日为你做些开胃的小菜的,这饭总要吃饱吧?”

    “如此便多谢了。”

    诸葛亮亦是礼仪不止,恭送周氏离开了。

    有此通情达理之后,真乃大明之幸。

    松了口气的诸葛亮却没有继续休息,而是又钻入了奏章之中审阅。

    只不过这会他总算听了点劝,又在两个时辰的审阅后,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奏章,休息了一番。

    由于久坐浑身酸痛,他遂起身到文华殿外走动,打算活络一下筋骨。

    此刻正是后半夜,早冬寒夜,最是彻冷。

    周围连服侍他的宫女太监们,都已是困倦不已,一时间竟没发现诸葛亮已经起身活动了。

    他也不愿意扰了其他人,遂独自披着皮袄,走出了殿门,本意是想吹吹冷风,缓和疲劳。

    可一抬头,不自觉便被天象所吸引。

    他早在隆中之时,就曾与水镜先生研习过星象之学问,虽是简略学习,但也能看得懂星象大势。

    来到这大明以后,更在那永乐大典中,更新了星图以后续的星象学。

    所以此刻的星空,他也能说出个一二来。

    可今日的星空,却让他紧皱起了眉头。

    北面星空杂乱无章,连北斗七星都各有移位,反倒是南方稍微平缓。

    诸葛亮观此星象,下意识道。

    “这莫不是预示着北方将乱,南方能偏安之理?此番星象,若是苟安南方,亦可求个平和...”

    这话说了一半,诸葛亮自己也止住了。

    王业怎可偏安?

    若真是求苟安,他又何必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何况真要是舍弃北方逃至南方,亦不过重演两宋之历史,那般屈辱愤恨,直叫人读了史书也无奈。

    靖康耻,犹未雪啊!

    他可不愿大明重演过往之历史,而且所面对的敌人,亦是金!

    诸葛亮默默握紧了双拳,又一转身,挥袖入了文华殿内。

    如今他已经遍阅了近些年来的大臣奏章,科举之文章,户部之税单,还差工部工程之底案,刑部判案之卷宗,他心中平抑党争的最终办法,便可实行。

    还差一点,还差一点。

    诸葛亮默念着,又继续伏案阅览,不时画圈标点,将重要的东西记下。

    而那内外的太监宫女们这才有人稍微抬头,他们早就是困得不行,却连新皇去而复返都不知道。

    看到新皇还在努力的审阅,还以为一切无事呢,又犯起困来。

    这也不是他们懈怠,实则是新皇太过勤奋,每日休憩不过两时辰,连带着他们也只能睡这么点,甚至更少。

    这三个月下来,任谁也扛不住啊!

    只是他们这边负重前行,可有人却在岁月享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