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魂穿崇祯 » 第四十章,补选优入阁,终得休憩时

第四十章,补选优入阁,终得休憩时

    何谓泾渭分明?

    那就是此刻的朝堂,此时的大殿上,所有官吏尽皆神色一肃,与先前他们上殿时所展露的神情,完全不同。

    如今的他们个个昂首挺胸,眼中充满信心,不少人都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场。

    这其中原因,全系于众人面前那位不过十六岁的少年天子身上。

    而在此时,这位少年天子,亦挥动着羽扇,将所有大臣们最喜欢听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此次对诸位之考察已经结束,优等者,李国普,李标,韩爌,刘一燝四人,你们尽心尽责,公文完成上佳,当奖!”

    众人一听,各自眼前一亮,不少人甚至呼吸都有些急促。

    原因无他,这可是每位入仕者,最想要看到的画面啊!

    而被点到的四位老臣连忙跪下,其中李国普更是泪眼婆娑道。

    “为皇上效力,老臣不求回报,只求我大明国泰民安。”

    “此言虽忠,但依旧不妥。有努力,自当有回报。李国普你尽心尽责,我心已知,即日恩进左柱国,中极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加封太师,更当任内阁首辅!”

    那李国普一听,更是浑身一颤,连忙叩拜谢恩。

    以上封赏意味着他已经荣登至文官之首,恩宠至极了,无论他再怎么不求名利,听到这番封赏,心中也是激动不已。

    最要命的是,此刻黄立极三人其实还未被拉下去,也将这番话听了个全。

    那黄立极干脆就一口老血喷出,昏死了过去。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平日里唯唯诺诺的李国普居然摇身一变,踩着他的脑袋成功上位内阁首辅,还当着他的面。

    这换谁受得了啊!

    其他两人也还没来得及庆幸,诸葛亮又道。

    “而李标,韩爌,刘一燝三位老臣即日起入阁,分别兼任吏部,礼部,刑部尚书,万望再接再厉,助我大明摆脱困境。”

    “臣等必不负皇上厚望。”

    三人虽然都是入过阁的老臣,但这句话从新皇口中说出,心中竟然开始激动起来。

    好似第一次入阁一般。

    个中原因,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或许,这就是看到希望的激动吧!

    而诸葛亮的眼神,也适时的转到了跪拜在地上的黄立极三人,他当即挥手道。

    “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三人搬弄权术,视内阁重担于无物,即日起削籍驱逐,永不录用!”

    “啊...皇上。我们...”

    “不必多言,拉走。”

    诸葛亮大手一挥,已是让护卫们上前,将这一批虫豸拖走。

    不少常年遭受这三人打压,使唤的官吏见了这一幕,都忍不住拍手称快。

    这三人精于钻营,疏于公务。

    常常将事情丢于他们去做,美其名曰历练历练。

    然而底下人常做的,却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若真有大事,这三人往往推卸责任,反咬下属一口。

    如此庸才,叫人怎能信服。

    于是有能者纷纷灰心,拍马屁者反而上位。

    今番能看到这三人落马,当然笑逐颜开。

    若非此刻还在朝堂之上,他们只怕就要破口大骂,以宣泄心中愤恨了。

    然而对于那些被压迫的官吏的喜悦还未结束,新皇又对六部尚书以下官吏进行升迁调整。

    尽是有能者升之,无能者降之。

    并且条件也并非严苛,哪怕距离及格稍逊一点,新皇也愿意给多一次机会,再考核一次。

    如此一来,整个朝堂顿时一清。

    无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从今往后,都要以能力说话,谁要是还敢结党营私,就得问问自己办事的能力,能不能瞒得过今番的新皇。

    而随着王承恩终于可以说出那句退朝以后,激动的大臣们纷纷大步出了皇极殿,大笑着在路上走着。

    早朝过后,往往都是他们最为疲倦之时,不少大臣更会此刻返回住处,睡个回笼觉。

    只是在今天散朝以后,所有大臣都亢奋不已。

    他们汇聚成流,大步往宫外走去,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继续赶往各部处理公务。

    每个人脸上,更是流露出笑意。

    如今终遇明主,怎能随意休息?

    而在他们的身后,疲惫不已的诸葛亮望着他们的背影,也终于露出了发自心底的喜悦。

    “如此一来,党争终可休矣。”

    他自言自语道,也是长松一口气。

    通过考核,他已经分辨出各级官吏的优劣,跟有真正的四位能臣入阁,如此一来,他也不必那么劳累。

    前世因过度劳累而亡,今番也该吸取一点教训了。

    随后,诸葛亮终于卸下一身的疲惫,返回文华殿,从容的睡下。

    他也终于可享受一次上位者清闲,而下属者劳累的福利了。

    而这朝堂六部之中,当属刑部最为忙碌。

    一下朝,刑部就炸锅了。

    作为六部之中,被大清洗最严重的一部,一大部分混吃等死的官吏都被清退,整个刑部内反而冷清了许多。

    然而人员冷清了,事情却办理的极为顺畅!

    因为许多案件,根本就是官官相护所致,一旦没有了包庇之人,顷刻间便能水落石出。

    于是刑部的侍郎们一动,下辖的官吏们也跟着动了起来,连带着衙役,捕快们,也开始在满大街的请人,抓人,各类冤假错案都被提上了重审日程。

    而作为新上任的,连任免文书都没到的刘一燝,他身上的担子可就更重了。

    他不仅要负责对于阉党余孽的清算,还要统筹整个部门的运作,着实劳累。

    可这些都还算过得去的,只要花费些时间,一定能解决。

    令他头疼的,乃是新皇今番早朝上点出的那三个案子。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这三个案子都极为棘手。

    其中掳边民寻宝案,边关走私马匹案,这两个案子都有关走私,需要派遣人手前往民间调查。

    刘一燝相信,无论怎样调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会牵连九边的将领,因为他们这些人的暗中走私行为,早在天启初年便有端倪了。

    其中当属进驻辽东皮岛的毛文龙最为扎眼。

    这毛文龙也算是传奇人物,早年不过是一算卦小生,后来得了机会,去了辽东建功立业,更是领兵进驻皮岛,对建奴形成牵制之势,大大缓解了辽东的压力。

    若只说这些,此人当真是大明之福星。

    然而万事皆有可是,由于朝廷无法供养毛文龙部,他遂开放海关,纵容走私,从中抽取暴利。朝廷对他颇为忌惮,又恐逼急了生变,也就默许了下来。

    如今新皇当众点出这三样案件,刘一燝不得不查,可真要查到底了,更为难办。

    所以他才头疼不已。

    “皇上啊皇上...您可真会给我出难题啊!”

    刘一燝叹了口气,只好把目光放在了三样案件之中,看起来更加简单的侵田案之中。

    这么清晰明朗的案子,应该...好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