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魂穿崇祯 » 第四十三章,消息不径走,千两比十两

第四十三章,消息不径走,千两比十两

    且说刘一燝拿了证词,便往刑部赶,他要赶在明日以前,将事情整理出来,尽数交予新皇呈阅。

    待他返回刑部时,已是入夜。

    只是他人还没到,便发觉刑部的门口多了一人。

    此人身长不过两尺,低矮圆润,一眼望去,像个鼠辈。

    然而他身披熊皮大袄,头戴一毡帽,逢人遂嘿嘿一笑,以彰显他那满口的金牙,摆明一幅暴发户的模样。

    最奇怪的是,刑部的其他官吏看到此人,却无一人赶他走,反而客客气气的送茶送水,颇有奴颜屈膝的样子。

    刘一燝不认得此人,更对自己手下人恼怒,遂大步上前,厉声道。

    “你们在干什么?闲杂人等来刑部,为何要如此礼遇?”

    此言一出,周围官吏们个个面容愁苦,而那鼠辈则眉毛一挑,满脸不悦的看着刘一燝。

    这般嚣张跋扈,让刘一燝愈发不爽。

    他不等周围官吏回话,当即摆谱道。

    “你是何人,见了本官为何不行礼?”

    “你是什么官啊,也敢来指挥我?”

    “本官乃是这刑部之首,刑部尚书也?我观你模样,不过白身一个,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何在,将他拿下轰出去!”

    随行的小吏们还是给力,不由分说的赶了上去,就要将此人拿下。

    然而那些侍奉的官员们惊了,忙拦住了他人,其中一位更是来到了刘一燝的身旁,低声道。

    “尚书大人,此人不能赶啊。”

    “怎么不能赶?”

    “他可是皇后娘娘的哥哥,国丈周奎之子,周鉴啊。”

    刘一燝一听,亦是一时语塞。

    他本来就要找这个国丈之子的麻烦,没想到他还主动送上门来了。

    “国丈之子又如何,白身一个,功名全无,此等庸俗之辈也可以指挥尔等,莫不是全然忘记了今早新皇的教训了?”

    周围官吏们听了这话,这才稍有恢复,当即不在哄着那周鉴,纷纷站在了刘一燝身后。

    眼看情况不对,那周鉴也不是蠢笨之辈,只好装作没事人一样,咳嗽了一声后,向刘一燝行了个礼。

    “草民周鉴参见尚书大人。”

    “嗯。若无事,尽快离去,刑部可不是等闲之地。”

    尽管周鉴服软了,但刘一燝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他身份摆在那里,哪怕自己手头上已有了周鉴的罪状。

    这时候周鉴却讪笑了起来,又道。

    “草民实有要事要禀告于尚书大人。”

    “那你便说吧。”

    “人多口杂,草民不便明说,还请大人...”

    他话也没说完,周围官吏们非常识趣的离开了,看来不少人都不愿意惹事情。

    刘一燝也就默许了,他也想看看这周鉴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人也走完了,你有什么就说吧。”

    “尚书大人,您可真有精力啊。草民听说您今天下午去了刘家村,那可是个是非之地,万一有暴民冲撞您,可怎么办呐!”

    周鉴笑吟吟的说着,同他那低矮肥胖的身材一配在一起,看起来奸诈急了。

    刘一燝倍感作呕,听闻皇后周氏温文尔雅,貌美如花,与新皇恩爱异常,怎么她的哥哥却是个如此模样的憨货。

    他懒得同这种多说话,当即一针见血道。

    “你的消息可真灵通啊,明着告诉你吧,你的事情我会一五一十的报告给新皇的,你就回家等着公文吧。”

    “哎哟,尚书大人,您把我想错了。我这回前来,不是阻止大人您上报的,而是有人托我给您带几句话。”

    “谁?”

    “名字我不能说,但词语却可以给您一个,那便是这满朝的勋贵,甚至包括历代先皇。”

    周鉴半讨好,又暗搓搓威胁道。

    “皇室常年侵吞土地,各级勋贵,巨贾更是如此,若你真的把事情捅出去,那可就真要翻天了。你说到了那时候,皇上是会选择保全你,还是保全他自己的脸面,以及满朝勋贵呢?”

    刘一燝闻言,一股无言的怒火从身体里窜出,叫他狠狠的一敲桌子,厉声道。

    “你敢威胁我?”

    “怎么会,尚书大人,您可是六部之一,内阁重臣。只是想请您行个方便罢了。”

    说着,周鉴就将一沓银票给递了上去。

    “李家村子凭我一人怎能吃得下,不少勋贵都从中帮了忙,您乃是草民非常敬仰的前辈,不如就帮帮晚辈?若事情成了,晚辈还有重谢。”

    刘一燝瞄了一眼,那叠银两颇厚,少说也有几千两,同他赠给郭氏的十两银子形成了天壤之别。

    而这些,还只是周鉴第一次见面就给出的加码。

    这么多钱啊,能救多少个郭氏,能挽多少个李家村的消亡啊。

    刘一燝沉默了。

    他的沉默,更让周鉴兴奋。

    干这种事情不怕对方不说话,就怕对方义正言辞,他忙顺杆爬道。

    “左右那些人不过是贱民而已,您没必要为那些贱民冒风险。吞地的事情从太祖时就开始了,大家都这么干,没事的。”

    要说这周鉴还是有几分口才的,几句话真让刘一燝沉默了。

    然而就是这最后一句话,反而激起了刘一燝的心。

    他想到了郭氏那感激的目光,以及她枯槁的手上捧着的那碗煮鸡蛋。

    没了地,这些农民最终会变成什么样,他心知肚明。

    “送客。”

    刘一燝想清楚了,当即朗声道。

    原本以为事情成了的周鉴懵了,他立马把银票收起来,指着刘一燝叫道。

    “你不要给脸不要脸。”

    “哼,胆敢藐视本官?来人呐,给我打上二十板子,赶出去!”

    “什么!?”

    小吏们可不管你什么国丈不国丈的,顶头上司发话还不动手,那就是不想吃这碗饭了。

    他们当即上前,不由分说的将周鉴给拖走。

    周鉴大惊失色,他这千金之躯怎能挨得起毒打?

    可惜刘一燝再也不理会那周鉴,已经走入了内堂,任凭小吏们按住周鉴,打了数棍子以后,赶出了刑部。

    只是人虽赶走了,刘一燝的心却紧了起来。

    小小的一个案子,查到现在,已经牵扯到了国丈,勋贵,各级商贾,前任刑部尚书,甚至包括皇家自己。

    他们之中,哪一个不是平常人绝对惹不起的存在。

    想要提李家村的人翻案,真是难如登天啊!

    刘一燝顿时呆在了案牍前,看着那白纸怔怔出神。

    到底要不要头脑发热,为民请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