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魂穿崇祯 » 第五十七章,风雪逢明主,老官放肆笑

第五十七章,风雪逢明主,老官放肆笑

    如血的残阳下,诸葛亮心神震荡。

    他已经有好久没有见到故人了,特别是在五丈原时,心中的那份孤独感更甚。

    如今一见到形似故人的小将,不自觉便伤心起来,真是失态。

    诸葛亮遂擦去了眼泪,收敛了神情,只等那小将靠近。

    随着小将到来,他愈发确定此人不是二将军,只是形似罢了。

    这小将肤色白皙,身形消瘦,唯一条臂膀生得粗大,单手提大刀,犹如无物般。

    此刻虽不知他姓名,但从他英勇之表现来看,起码也是一位将才。

    诸葛亮打量着对方,那小将也在打量着诸葛亮。

    那小将发觉这一大批的锦衣卫都在护卫一人,他抬头望去,顿时与那人对视了起来。

    在他眼中,那是一位少年英才。

    他衣着朴素棉衣袍,手持文雅羽毛扇,目光如炬,气度不凡。

    小将困惑,侧过脸暗指那山顶,向身旁的千户问道。

    “此人是谁,为何能指挥那么多的锦衣卫。”

    同行的锦衣卫千户闻言,抬头望去,当即发现自家新皇就在望着自己,顿时吓得两腿发软,忙把小将的手给拦了下来,解释道。

    “莫要冲撞了天子,那是皇上啊!”

    “啊!这是皇上?可是皇上不都是身着龙袍,久居紫禁城的吗?怎么进入至此?”

    “咳,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当朝天子不喜穿龙袍,只喜欢穿素服,并且好用羽毛扇,听说啊,是看那三国演义看多了,这才要模仿那卧龙先生呢!”

    千户忙将自己听到的传闻给说了出来,颇有显摆的意思。

    那小将闻言,不明觉厉,只得连连点头称赞。

    这时候那山包顶之人已经转过了头来,小将忙低下头去,不敢再造次。

    “请这位壮士上来,我愿与之相谈。”

    上方的少年天子开口,当即就有锦衣卫靠近,引着那小将上了山。

    小将心里忐忑,莫非这新皇看到了自己手指向了他,就要恼怒于他?

    他心里没底,也只能摸着鼻子上前,不由分说的跪倒在地,叩首道。

    “大名兵道备卢象升,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当他心中不安之际,忽然发觉两手一轻,竟有人搀扶他来。

    卢象升忙抬头望去,却发现新皇竟然亲自上前,将他扶起。

    这等礼遇,他可从未感受过,一下便慌了神。

    “皇上不必如此,臣能自己起来...”

    “不妨事,我不喜繁文缛节,礼数简约就好。我观你先前将马匪引入小道,可是在小道上设了埋伏,先绊马匹,再引兵勇合围,这才将那匪首捕获。”

    听了这话,卢象升颇为诧异,下意识问道。

    “皇上,您可是看到了?”

    “此处视线受阻,我看不到。”

    “天呐,那皇上可猜的真准,臣正是这样部署的。”

    卢象升发觉自己的计划被全数猜中,心里发毛。

    莫非这锦衣卫耳目如此之广,连自己招募的乡勇之中,都有他们的眼线吗?

    只是看新皇笑而不语的模样,他又觉得自己错了。

    莫非新皇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卢象升在心中暗暗打鼓之际,诸葛亮心里却对眼前的小将非常满意。

    因为他看到了陆续赶来的乡勇,这些人并不属于卫所,而是这小将带来的民兵。

    可看这批民兵行动,虽无法做到整齐划一,但行动有序,健步如飞,显然受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自古领兵打仗不分家,一个合格的将领,自然最先学会的就是如何领兵。

    领兵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训练兵勇,以及调度有序。

    这些民兵不少都是庄稼汉,手上的武器都是镰刀和锄头,但却能服从调度从大名县北上至此,足见眼前这小将能力不俗。

    诸葛亮长舒一口气,先前见那些卫所兵的忧愁一扫而空。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如今他才第一次出紫禁城,便遇上了一良将,岂能不喜?

    昔年北伐时,若马谡换成眼前的小将,街亭也未必会失啊...

    感慨之际,卢象升的乡勇已到了近前,个个兴奋不已。

    在听到山包上的人竟是当朝天子时,更加欢快,当即上前齐声叩拜道。

    “参见皇上!”

    诸葛亮看到了他们黝黑的脸颊上尽数通红,显然是被风雪折磨了许久。

    如此辛劳,自当有回报。

    他挥舞羽扇,朗声。

    “诸位今日抓捕劫匪有大功,当有封赏,每人赏十两银子,若有受伤者,额外增补一两。”

    此言一出,乡勇们无不欢呼雀跃。

    十两银子看起来少,但对于乡勇来说,已是一笔巨款。

    要知道北方九边将士杀敌,一人实际也不过奖励几两银子,其中还有兵痞克扣。

    相比之下,乡勇们已是极为幸运的。

    不仅如此,诸葛亮也未曾忘记忙前忙后的锦衣卫门,他故意问责道。

    “至于锦衣卫们...”

    先前那位千户如何还敢邀功,一听新皇提到自己,立马就跪了下来。

    这种情况,不处罚他们都算是轻的了。

    “风雪漫天,你等也辛劳,每人只赏一两银子,望尔等下次重振旗鼓,也好领这十两银子的封赏。”

    诸葛亮见那千户态度诚恳,也语气缓和道。

    那锦衣卫千户听闻此言,真是大喜过望。

    刚刚劫匪逃走之时,他都差点吓昏过去,这回还能拿到赏银,已是万幸,怎敢言少,连忙叩首谢恩后,退了下去。

    两边皆已赏赐,正当诸葛亮要封赏卢象升之际,官道上正好赶来一辆马车。

    卢象升也望了过去,发觉是一老官从马车上下来,但那老官不似传闻中的朝官一样,上来就颤颤巍巍的来到新皇面前叩拜。

    反而那老官一下车,就询问起了行动是否成功。

    像是得到锦衣卫千户的肯定回答后,当即欣喜若狂,放声大笑。

    那模样,根本不像是个朝廷重臣,反倒像个戎边将士。

    卢象升觉得亲切,他也想如此直率,不必理会这世上的礼节。

    而在此时,那老官才发现新皇在此,方才急匆匆赶来,下跪叩首道。

    “皇上恕罪,臣未曾看见您在此处,先前大笑,实乃无心之举啊...”

    卢象升也为眼前这位老官捏了把汗,自己刚刚是暗中指了一下,算起来不是大罪。

    可他是当着新皇的面放肆大笑,毫无礼数。

    要是放在万历朝,早就被御史追着弹劾了。

    更别说皇帝为了维持威严,断然会处罚无礼的臣子。

    然而令卢象升没想到的是,眼前的新皇丝毫不在意,反而又一次上前,搀扶起了那老官,笑道。

    “此等小事,何足挂齿,能抓捕大盗,为百姓伸冤,才是你之任务。其余的,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罢了。”

    “谢皇上宽恕,那老臣也不客气了,那大盗须得连夜审问,臣明日就要重启三司会审,为李家村人讨回一个公道!”

    “好,你速去,我不打扰。”

    那老官又一施礼,当即转身离去,干脆利落。

    这一幕看得卢象升心潮澎湃,他自小便喜欢兵书,不喜繁文缛节。

    若非生活所迫,更愿意投笔从戎。

    然而朝局腐烂,文官掌权,明明是爽朗的将军,却要化为讨人欢喜的双面人。

    如此转变,真让卢象升厌恶。

    如今他亲见新皇如此简约,不喜繁文缛节,真是心中狂喜。

    能为如此新皇效力,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