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魂穿崇祯 » 第一百一十五章,临议显真言,所维议威严

第一百一十五章,临议显真言,所维议威严

    神枢营中军帐前,满朝文武皆因皇帝的一句话而泛起嘀咕来。

    言官之中,更是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然而他们讨论的事情,却并不是事情的对错。

    只看一位中年发福的御史颇为踌躇,扯了扯一旁的同事说道。

    “你说啊。”

    “哎呦,你怎么不说。”

    “我...我就怕我还没开口呢,就先被皇上驳得体无完肤,说不过啊...”

    “嗨,谁说不是呢!而且这次的改制还是皇上提出的,我们难不成还要弹劾皇上不成...”

    两位御史尽皆忧愁,暗暗摇头叹息。

    要是面对其他臣子,他们可不会吝啬笔墨,定然参他一本。

    可是这次的改制是由皇上提出的,这总不好直接反对吧。

    这时候他们只能从改制的内容出发,进行小范围的辩驳。

    然而看皇上手持羽扇,微笑示人的模样,言官们尽皆不寒而栗。

    这分明就是等着猎物送上门啊!

    而在此时,还真有一人站了出来,让所有人都倍感意外。

    “禀皇上,臣工部右侍郎李邦华有本启奏。”

    寻得此声,在场所有人都把目光转移了过去,只看到在那队列之中走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他手持朝芴,目不斜视,直挺挺的走上前去,在众人注目之下,从容施礼道。

    “臣以为,皇上先前所设定四策,尚有不足之处。”

    许多熟悉李邦华的官吏闻得此声,纷纷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

    这李铁嘴还真是阴魂不散啊!

    当然,这是百官给李邦华的戏谑之称,而之所以有此称呼,乃是那李邦华自步入仕途开始,就不同于其他官吏,不参与其他官吏的一切闲散集会不说,还常常直言上谏,居然评议起官场升迁之事来。

    特别是那些凭借资历就能够升迁的官位,李邦华都是极力反对,敢于言不!

    对于朝廷来说,建议是极好的。如果这份建议能够施行下去,浊气散而清气起,庸才退而良才显,自然国家清廉,政通人达。

    但对于百官来说,这无异于要了他们的老命。

    世上有才者少,多少碌碌之辈就靠着熬资历熬出头,这要是真听了这厮的鬼话,那还了得?

    于是弹劾的奏疏自然如雪花般送往了天启帝的面前,这位可怜的老头,就又一次被弹劾返乡。

    也就是新帝登基,他才有机会如同韩爌,刘一燝等人一样,受人举荐返回官场。

    正在百官们议论纷纷,李邦华施礼僵住的时候,沉默的皇帝终于开了口。

    诸葛亮不提正事,却拉起家常问道。

    “李爱卿面孔生得紧,可是方到京城不久?”

    李邦华一愣,心道怎么会问这个问题,这才如实回答道。

    “禀皇上,半月前方到,今日算是头一回早朝。”

    诸葛亮闻言,顿时眼前一亮,颇为敢兴趣问道。

    “今日才是头一回早朝?真是怪哉!这些事,旁人避都避不及,怎么你却要主动迎上来,而且还这般仓促,你那朝芴上写下的补充,依我观之,很是简陋啊!”

    李邦华闻言,这才发觉自己朝芴放低了些,居然被皇上细心的观察到了,心中顿时一惊。

    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他在返京路上就听闻皇上早慧细心,不曾想居然到了如此地步。

    想到此处,他更加激动道。

    “禀皇上,臣以为,议国事,自当敢言,直言,即便我准备不足,但是听到不妥之处,亦要出言提醒。这也是圣人教授我等儒生的道理所在!”

    诸葛亮观其行,听其言,心中赞许愈增,他当即笑着说道。

    “嗯,很好!那么你有何建议,现在可以说了。”

    “是。臣以为,军马就是军马,应当专门妥善管理,不可私借官员,哪怕是有公事,亦不可借用。否则军士每日训练,今番你缺马,明日他缺马,方阵不齐,士卒难调,军纪何以严明。”

    “李爱卿之言,的确在理。可是百官公事出行,确有需求,我总不可能叫为国奔波的官吏,还要走路出行吧。”

    诸葛亮心中愈发满意此人,故意设问道。

    李邦华沉思片刻,深吸一口气道。

    “回皇上,此法亦可解。臣以为,应当废止官宦出行律法所规定的座驾排场,以减少马匹的使用,如此一来,京营只需要提供一些淘汰下来的马驹,即可满足百官的需求。”

    百官听闻此言,当真是一片哗然。

    特别是言官们,这回可真是捅了他们的马蜂窝了!

    大明俸禄本来就低,御史们更低,并且他们还是清水职业,又无油水可捞,全靠着官位带来的一点福利。

    而借军马充排场,那更是仅存的硕果。

    每当坐在高头大马所驼的马车之中,享受着百姓们的羡慕仰望,那便是他们最享受的时刻了。

    如今居然有人要断了这一享受,而且还要让他们乘着蹩脚马出行?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当即就有人出列,义愤填膺道。

    “禀皇上,万不可听这自毁根基之言啊!”

    那人跳将出来,引得众人定神望去。

    那不是曾经向阉党开第一炮,后又寂寥无声的杨所维嘛!

    “噢?你为何有此言论?”

    “回皇上,我大名官吏出行,早在太祖时就已有规定,官员皆按品级分配不同座驾,如轿,马,驴等出行,此乃祖制,已运行百年,怎可轻言废止?况且百官出行,自需排场以显威严,否则休说被百姓看见,就是被四方蛮夷所见,都要讥讽我大明穷困,有损我大明威严啊!”

    那杨所维说完,又是痛哭流涕,又是以头抢地,情真意切,仿佛真是为了大明国运考虑。

    然而诸葛亮只消一句话,却叫他吃了瘪。

    轻摇羽扇的孔明缓步上前,大笑道。

    “杨爱卿所言,虽在理,却不可行。若我大明官吏都需要排场方能有威严,那这份威严,我倒宁可不要!”

    “啊...”

    杨所维听了这话,心中打鼓,不由自主的惊讶了一声。

    他看到少年天子一挥长袖,落落大方道。

    “对百姓之威严,从来靠的是明辨律法,公平正义;对蛮夷之威严,从来靠的是坚弩铁骑,何须排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