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复生树 » 第三章 寄生虫,植物,火星

第三章 寄生虫,植物,火星

    “云城生物研究学院新生韩风城发表论文《论植物限制因子》,引起国内外瞩目”。

    陈秋恩偶然间看到一条校园新闻,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注释:陈秋恩,国家级植物学研究者,曾经与全国各地植物学家一起研究植物栽培,在沙漠绿化和作物培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五十岁由于发生了一次车祸,双腿截肢,但他并未停止对植物的研究,在学院授课传授经验的同时,自己建立了一座实验室,进行植物培育的实验)

    该论文里提出限制植物生长因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人为干涉,但还有一项是目前虽有研究却还未取得突破进展的——植物限制因子。

    植物限制因子决定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发育和分布,如果可以人为控制,那将可以任意改变作物的生长周期,而不是通过品种改良,一代代地培养,控制生长周期。

    韩风城的研究为该方向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在植物种子时期安装信号接收器,增强兼容性,通过电脑发射电信号,接收器将电信号转化为植物细胞的传播信号,从而间接改变植物因子。但是由于需要很小的微型电脑处理接收信号,所以韩风城只是提出了猜想,并未付诸行动。

    陈秋恩看到这篇看起来天马行空的研究后,十分惊讶。这种方法看似大胆,却不失为一个好主意,目前的技术可以支持这种设备的制造,成本虽然昂贵,但成功之后,潜能无可限量。于是,他立刻与韩风城见了面。

    韩风城第一次见到陈秋恩,是在实验室里。当韩风城听到有人找他,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平时自己都是独自一人,家人也住的很远,不会有谁会找自己的。可当他看到陈教授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他完全不敢相信,一个国家级著名植物学家,竟然会主动找自己。

    韩风城连忙上前握手:“陈教授。久仰久仰。我是看你的书长大的,你的作物救了很多人呢!我知道教授您在这所学院,可从来没见过您。”

    陈秋恩笑着说:“看来你早就知道我啊。我倒是也想跟你们一样没事就去校园里溜达,可自从上次我坐轮椅被绊倒摔了一跤后,我觉得人还是要服老,安静的在自己实验室呆着就好。”

    韩风城摸摸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抱歉,我没有考虑到您的情况。不过,看教授的精神状态,可一点不像五十岁的人啊。”

    陈秋恩就是觉得面前这个孩子可有点嘴贫,没有多说什么,直奔主题:“我来不跟你们耍嘴皮子。你的研究我看过了,我很高兴有你们这些热爱植物的年轻人在,也不想你们因为资金问题而错过可能改变世界的机会。你跟着我做研究,我愿意资助你实现这个项目。”

    韩风城听完高兴地漏出了大白牙,咧嘴笑了起来:“陈教授,如果这是真的,别说当你学生,我喊你爹都行。”

    陈秋恩无奈地说:“你这个没正经的样子,有你这么拿老师开玩笑的嘛。”

    韩风城嘻嘻笑笑,激动地说:“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之后的数月时间,韩风城在下课闲暇之余便会去到陈教授的实验室,搭建器材。限制器系统方面,陈博士放心地交给了韩风城,之后又召集了一批教授协助。

    第一代因子限制器在十多人的合力研究下,于一年后制作完成。

    第一批实验的种子是经过改良的麦子。韩风城将接收器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注射进入种子内部。在培育的第十五天,种子接受了接收器,并未产生排异现象,开始发芽。

    “实验可以开始了。”韩风城看着麦苗坚定地说道。

    “电脑启动,信号发送。信号接收,接收成功。反馈成功,下达指令…”

    实验一步步进行着。到了下达指令的部分,韩风城输入:“增加生长速度百分之三十。”

    “系统显示并未出现异常。速度观察启动,当前速度增加为百分之一,百分之五,百分之十…增加为百分之三十。一切正常,请继续下一步操作:继续观察或增加速度。”

    陈教授在一旁看着韩风城有些犹豫的样子,开口说:“别太激进,慢慢来。”

    韩风城点点头,选择继续观察。

    此时的众人都满怀期待,屏气凝神地观察着实验麦苗,此时也已经长出了麦穗的雏形。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半夜,韩风接到实验室的通知:麦子生长状态不受控制。

    这时韩风城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忘记设置了最高阀值,作物可能会肆无忌惮地疯长。

    但他却有一丝疑惑:没有稳定的营养攻给,根本无法支持作物疯长。

    韩风城赶到实验室时,看见众人正拿着各种工具在劈砍麦子,眼前的麦子已长得像丛树,像极了童话故事里的杰克和魔豆的场面。

    因为已设置的命令无法撤销,韩风城马上设置命令反向,将植物生长速度调为负数,希望能阻止情况恶化,一边庆幸自己听了老师的话没有更加激进,不然这座实验室怕是要被毁了。

    韩风城迅速来到信号发射器前输入指令:“生长速度调为负百分之五十。”

    “指令无效,无法执行。嘟——”

    一阵警报声响起。韩风城意识到事情有些失控,怪自己考虑不周。在询问过老师的意见后,也只能销毁实验了。于是迅速将实验室人员进行了疏散,一把大火将实验室吞噬。

    想不到大火被人拍摄上传视频到网上,记者和消防员在不久后赶到。

    陈秋恩作为实验室负责人被通知来到了现场。韩风城不敢直视老师的脸,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陈教授并没有怪罪他,只是说:“接下来的事交给我吧,放心,不会有事的。”

    随后他面向记者,称是设备年久失修,漏电时候引起的火灾,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在一旁的韩风城的眼里充满了感激。此时在他眼里,老师就是个慈父形象,包容自己的错误,还帮自己解决麻烦,心里暗暗发誓:“今后我一定不能再让老师失望。”

    由于所有设备都毁于一旦,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当韩风城问老师要不要继续的时候,陈秋恩却喊停了计划。因为资金不足,限制器计划被封锁在韩风城内心深处,虽然很不甘,但他知道此时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做更多研究,同时筹备资金。他知道自己接近过成功,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时间吧。

    之后韩风城没停歇地做各种关于植物方面的研究,并跟随陈教授一起出席各大植物学活动。

    陈秋恩看着这个年轻人的努力和聪慧,嘴角向上翘了一下:“再等等,再等等…”

    韩风城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筹备建立各类实验之后,已经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植物学家,虽然他身为陈教授的学生,但是很多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次陈教授在带领韩风城出席国家植物研究协会的活动中时,想比刚入学时的透明人,韩风城的名字大部分人都已知晓,此时的韩风城像是公众人物。

    当有人夸赞韩风城年轻有为时,韩风城只是答道:“是陈教授带的好,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今天。”接着目光投向陈教授身上,满是尊敬和崇拜。

    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陈教授,你就不怕你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把你拍沙滩上?”

    虽然话语是调侃玩笑的语气,众人的目光却也齐唰唰地聚集在陈教授身上。陈秋恩面色有点僵硬,挤出尴尬的笑容:“以后都是年轻人的世界,我一把老骨头,巴不得退休呢。”

    众人只是哄堂一笑,似乎这个玩笑谁都没往心里去。

    在遇到韩风城之前,陈秋恩是个已经许久没有交出任何科研成果的植物学家。在这个急功近利,资源紧缺的时代,没人会去支持一个断腿老头子,研究一些没有突破进展的研究。前半生的辉煌却没有给他想要的,科研成果换来了几份证书和几万块奖金,拼命研究一辈子没结婚,没子嗣,还因为车祸失去了双腿,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废物。他也无非想证明自己还有价值,向国家借了一笔巨额贷款,建造实验室,一边研究,一边教书维持生活。

    此后,路只有两条:研究出成果,功成名就;或者被巨额贷款压垮生活沦为阶下囚。

    也许上帝是眷恋他的,让他看到了韩风城的论文。只是开篇对于植物的理解,就让他自愧不如——这得是对植物有很深研究,并且本身就具有极强天赋的人才能研究出来的。大胆,创造性,天赋异禀,这几个尘封在陈博士脑海里多年的词汇,此时正适合用来形容这个年轻人。于是,他主动找到韩风城,并支持了韩风城的计划。

    有了陈教授的加持,韩风城如鱼得水,完成了很多植物难题,一举成为国家级著名植物学家,身为老师的陈教授也沾了光。但大家都知道,这个老家伙该退休了,行动吃力,还酗酒如命,没有韩风城,也没有陈秋恩,陈教授也不过是陈秋恩自己封的名号罢了。

    众人皆醉,我独醒?抑或是众人皆醒,我独醉?陈秋恩不止一次安慰自己:“没人能风光一辈子,我只想安享晚年。”

    可真实情况却是,他不想退休,也不能退休。退休就会被世界遗忘,那个羽翼逐渐丰盈的学生,此时也成了能威胁到自己的存在。

    当得知国家正进行火星植物培育计划时,陈秋恩用自己之前仅有的人脉,力荐国家级植物学家韩风城。

    当韩风城答应陈秋恩参加计划的时候,陈秋恩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切都按他的计划顺利进行。

    此时,韩风城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忙碌男人的身影……

    小时候,只记得父亲是个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人的工作狂。虽然大家都知道父亲是为了家庭,却没人可以理解父亲为何那么拼命。

    当自己问起父亲时,父亲只是轻描淡写地来一句:“我吃苦长大的,不想你也是。”

    之后父亲晕倒在自己的办公室,被送往医院急救。

    医生检查后说:“这绝对不是第一次了,有明显迹象表面他过度用药,加上长时间过度劳累造成的各种内脏疾病,身体负担太大,恐怕以后要靠输营养液维持生活。”

    之后父亲为了节省大量医疗费用,一个深夜,他用尽力气拔掉了氧气和营养液输管。短短的三分钟之后,父亲已是一具冰凉的尸体。

    母亲去医院闹事,大骂医院看管不周。回到家,母亲自责自己当时没在身边,但自己清楚,父亲想做的事,谁都改变不了。

    母亲之后一蹶不振,精神方面出现了问题,总是在餐桌上多放一对碗筷,让自己去书房叫爸爸吃饭,自己每次都会去书房走一趟,回来告诉妈妈:爸爸在忙,晚点吃。妈妈一边抱怨父亲连饭都不吃,一边又去厨房忙活自己的事情了,一切似乎都和以前一样,父亲好像真的还在书房里卖力工作

    韩风城总是默默流泪。他一定得出人头地,让母亲高兴。已经没有任何闲暇功夫去顾及儿女私情,他怕自己最后和爸爸一样,让自己的亲人落泪,却也因为自己必须出人头地而不能停止学习和研究。

    半个月时间转瞬即逝,到了快出发的日子,韩风城此时正站在阳台上望着天空,一脸焦虑。

    虽然开始并不觉得去火星是件可怕的事情,反而引以为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产生了一些担心,他有些害怕此去会一去不复返,心里不免打起了退堂鼓——如果自己回不来,还怎么照顾妈妈。

    手机铃声突然打断了韩风城的忧虑。

    “喂,郭部长。”

    “小韩,和母亲道个别吧,我们该出发了,早些时间已经派人过去了,应该一会儿就到。”

    “我……好像……我去跟我妈妈道个别。”

    韩风城支支吾吾地回答,郭部长听出了韩风城语气里的一丝不情愿。

    “这么舍不得母亲?还是不想去了?”

    韩风城愣了一下,一口否定:“没有没有,都准备这么久了,怎么可能前功尽弃,我这就去跟母亲道个别。”

    “很好,年轻人!就要有点干大事的魄力。不过呢,也还是要提醒你,如果你不去的话,可是要按‘逃兵’处置的,封锁你所有的实验成果,甚至可能成为阶下囚,连你母亲也会受到牵连。你是个聪明人,准备好的话就赶快过来。”

    部长语气严厉冰冷的说完这句话,瞬间打消了韩风城想退缩的念头。

    也是,国家机密任务,容不得个人情绪波折,现在能做到就是跟母亲好好道个别。

    “妈,我要准备出发了。”韩风城来到母亲面前,张开了双臂,然后紧紧地抱住了母亲。

    “我给你准备了一些换季的衣服,国外气候可跟国内不一样,你带点备着。还有点辣椒酱,国外的辣椒可没妈妈做的好吃。”程翠儿温柔地说着这些话,韩风城眼泪已经忍不住在眼圈里打转,答应母亲后,松开怀抱转过身去。

    程翠儿知道儿子此时一定是不想自己看到他哭的样子,没有劝慰,只是去屋里把准备好的东西拿了出来。

    电话声再次响起,知道是人来接他了。

    韩风城亲了亲母亲的额头:“等我回来,妈妈。”

    下次会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两小时后,韩风城到达了训练地。陈教授和郭部长等一行人赶往了几公里外的飞船发射指挥中心。

    火星地球近日点时间就在明天,再过一夜就要发射了。

    和韩风城一起飞往火星的还有四位科学家和一位有多年航空经验的宇航员,六人共赴火星。在航行前,到这里做身体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周围方圆十公里都已被封锁,任何人都不能再离开这里或从外面进入这里。

    这一夜的韩风城没有睡,毕竟到飞船上要睡一整年,他只想再多看看地球上的星空。

    “运载飞船开始进行功能测试,技术测试一切正常。”

    “发射场内测控系统一切正常。”

    “设备联试成功,地勤保障部门对发射设备进行调试。”

    “气象部门启动雷达测量,当前天气情况可以正常发射。”

    “各部门注意,无关人员请远离发射场地,飞船内人员请穿戴好防护服并系好安全带,飞船预计十分钟后发射……”

    “三十五秒。”

    “姿态就位。”

    “飞行锁定中。”

    “二十秒。”

    “火箭准备发射——”

    “倒计时,十,九,八……三,二,一,发射——”

    “发射成功。”

    “跟踪正常。”

    “推进动力系统正常,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一切正常。”

    “飞行高度到达。逃逸塔准备脱落……”

    “助推器分离。”

    “一级火箭分离。”

    “整流罩分离。”

    “二级火箭主发动机熄火。”

    “推进舱帆板展开。”

    “轨道舱帆板展开。”

    “推进舱帆板对日定位。”

    “请飞船内人员进入休眠舱,预计飞行时间一年零三十天。预计到达时间,2050年1月……”

    韩风城解开安全带,和其他几位研究者在宇航员的带领下进入休眠舱。

    “来年见。”

    宇航员说道,六人躺进了各自的休眠舱。

    随着舱门关闭,六个人很快进入了休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