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顾虞志长安赋 » 第二十五章,小事化大

第二十五章,小事化大

    大盗这才看出陈倾野的反常,有些胆怯,语气下降了许多。

    “你…你想干什么?”

    “哼哼…”

    陈倾野没有回话,他冷笑一声,拔出佩剑直接抹了大盗的脖子,了结了他的性命。

    两个捕快大惊失色。

    “陈…陈公子,你这是干什么!”

    “干什么?你们知府大人不敢做的事,我给办了,还问我干什么,我今天就把为祸一方的凶手就地正法!”

    陈倾野大义凛然地说道。

    “放他们两个滚,顺便…”

    说着,陈舜一剑将大盗首级斩下。

    “带着这玩意,回去见你们家范知府!”

    说完就离开船舱。

    两名捕快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这时陈家家丁过来一刀将他们身上的绳子斩断。

    “快滚吧!”

    陈家家丁只效忠于陈家,他们才不会畏惧强权。

    两名捕快见状只得先行离去。

    谁知就在两名捕快刚刚出船舱,就被陈倾野的人从背后用暗箭射杀。

    陈倾野看着这两具尸体,下令道:“把他们的令牌拿走,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金陵知府衙门的令牌放到他们身上,对了别忘了把财物都掏出来然后扔到他们身上,如果没有就把实现准备好的扔在那儿。”

    “遵命。”

    待所有事情都做好后,陈倾野一行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此地。

    一切都如同陈倾野预想的一样,海陵的地方官员很快发现了这两具尸体和一个首级,其中有人认出这个首级的主人是远近闻名的大盗,本来地方官员可以查察此案,但他们从两个捕快尸体中发现了金陵知府衙门的令牌,地方官感到不妙上报给了海陵知府。

    而陈倾野在回到江南后派人将此事传的沸沸扬扬,整个长江南北两岸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传闻也和陈倾野预想的一样——两名金陵府的捕快受上级指令杀了一个契厥人,并且带着他的首级前往东海府嫁祸于人,结果没想到半路上被强盗抢劫并被杀,然后当强盗翻寻他们身上的财物时翻到了衙门的令牌才知道是杀了衙门里的官人,慌忙之下将财物扔了一地慌忙逃窜。

    此举,让东海王明抚远认为是金陵知府受巡抚莫干指令派人将契厥人首级扔到东海府嫁祸于他。

    而莫干这方面,不管能不能想到事情真相,他都会借此机会打压明抚远,那个令牌也是假的,就算明抚远拿出来也可以被指责为造假,到时候又可以反咬一口明抚远不仅擅自杀害无辜契厥人甚至做戏嫁祸金陵府。

    陈倾野之计毒辣,引明抚远和莫干二虎相争,陈倾野相信,此事不会善终,因为这两个人是不可能坐在一起好好商量事情的。

    很快事情就按照陈倾野的预想发展下来,本来此事明抚远是要压下来的但朝廷里的小人不同意,他们仗着崇武皇帝的势,有恃无恐,整日狐假虎威,出现这等事,自然是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在莫干的挑唆下,朝中的亲信一齐上书要求皇帝彻查明抚远。

    “什么!有这种事?是谁上书要追查的!”

    刚从东海回到安定的萧礽从王府的管家口中得知此事,大惊失色。

    管家回道:“殿下啊,大臣莫干上书要求皇帝处置此事的。”

    “哼!莫干鼠辈,无马上之勇,亦无朝堂之才,入仕不到三年就做了直隶总督,封疆大吏!还不是靠其溜须拍马,趋炎附势!”

    萧礽没好气的吐槽道。

    “不行,我得让父王上书,不能让皇伯父追究此事!”

    纳兰万历想了想说道:“言之有理,但是殿下其实你也不必太过担心了,此事你能想到,想来皇上也能想到,就算皇上想不到这一节,满朝文武总有忠心耿耿的,他们也能想到罢。”

    萧礽听闻此话更加气愤:“你知道什么!莫干之所以如此着重于此事,根本就是窥伺东海府在江北的地盘!而朝廷本身就对两个汉人藩王忌惮有佳,现在又赶上这事儿,怎能放过这削弱东海王的机会!”

    萧礽的一通话,说的纳兰万历低下了头。

    “况且,皇伯父自登基以来,独断专行,任人唯亲,有死节上谏者皆拒之门外,他们就算看出来也不会找不自在,怎会还有人来阻止!到时候放任莫干等人火上浇油只会让这件事越闹越大!”

    萧礽说完后,越想越觉得不能坐视不理。

    “不行,我即刻去见皇伯父!”

    萧礽说着就要出门,刚走一步就被人拦了下来。

    “站住!”

    一阵低沉的声音想起,众人回头一看,急忙跪倒在地施礼。

    “王爷…”

    萧礽回头一看,正是父王,安定王萧玄瑞。

    “父王!”

    “够了!”

    萧玄瑞打住了萧礽。

    “方才你说的话我都听到了,你皇伯父并没有做错!眼下明抚远与顾默赟拥兵自重各自占据交通枢纽又是汉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削弱他们无可厚非,莫干虽然确实不是好东西,但此事,他做的很对!”

    萧玄瑞并不是个奸臣,相反他是个忠于大梁的忠臣,但他只是忠于大梁,而不是忠于大梁百姓,而且,常年居于高墙深宫的萧玄道,对外边的世界的了解程度完全不如萧礽,在每日从各地送来的奏报中,他只看到了长安王顾默赟骑兵东征西讨,东海王明抚远水军南征北战,各个厉兵秣马,好像要对燕都蓄势待发一般。

    而对于民间,他只看到了各地契厥巡抚的各种捏造出的汉人暴动,致使对于民间的民族矛盾全然不知。

    “父王!现在天下已是风云涌动,盛京府的修建已经榨干了中原财富,百姓又要受我们契厥人压迫,早已积怨已久!眼下最大的威胁不是两个藩王,而且这民族不等的国策啊!”

    萧礽跪倒在地的劝说着。

    萧玄瑞大怒:“你不要说了!我大梁当年就靠这金戈铁马打开的大齐的国门占据的中原,那时的百姓,不比现在彪悍?还不是被太祖皇帝给扫平,你也别在追究此事了!眼下北漠的耶律则刚对中原虎视眈眈,失去踪影的萧玄珂据报似乎是出现在大漠,你若真的想为国效力,就与我赴绥远城防御外敌,而不是在此议论国策!”

    萧礽此时双目通红。

    “可是父王!”

    “够了!”萧玄瑞直接打断了他“你此番巡查东海府就害的大将军雷木托死于东海,皇上并没有追究此事,你还嫌不够乱!”

    萧礽本来年轻气盛,并没有以死明鉴的气性,既然不被父王理解,那么就远离此地,到时候时间会给出答案!

    “儿臣…领命!”

    这边,崇武皇帝将最得力的安定王派遣道绥远城,可以说北部无忧,而除了萧礽,没有人在对莫干的策略再有意见,莫干得到了皇帝的特批,获得了在东海府办案的权力。

    莫干拿着盖着玉玺大印的特权圣旨以及皇帝钦赐的号令天下的令牌兴致勃勃地到了吴越省上任。

    一进省城浙州,莫干就以天子一名下令,调兵遣将渡江,并且对明抚远下书要求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