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枭雄传记之南北枭雄 » 朱异还是猪异?

朱异还是猪异?

    但是……东魏那边呢?

    东魏懂,无论是高澄还是慕容绍宗。

    人生的命运有时真是够讽刺的,想什么坏事来什么。

    东魏让在之前在寒山一战被俘虏的萧渊明给梁武帝一封家书,书信中写到:渤海王对我很好,(那是当然,因为萧渊明在东魏不是喝酒就是泡妞,日子过得好不惬意。)他答应如果两国讲和,那么渤海王将送我回家,陛下,我真的好想家啊!

    这封信让年逾耄耋的梁武帝不禁老泪横流,他现在才明白世界最重要的不是别的,而是亲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他傍边的宠臣朱异非常擅长察言观色,看到梁武帝这样,他赶紧谏言:陛下,咱们与东魏讲和吧,这样,既不用打扰民众的正常劳作,实为百姓之福。再者说陛下也可以与自己的亲人见面,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梁武帝的另一个宠臣傅歧却举起与朱异完全相反的旗帜:不行,陛下,这样侯景恐怕会产生动乱。

    朱异又表示:区区一个侯景怎么翻得了天?八百残兵,呵,恐怕抓京城的贼都不够吧。

    梁武帝最终采纳了朱异的意见。

    消息到了寿阳,侯景大惊失色,连忙给梁武帝上书,极力劝阻梁武帝不要听信谗言,一定不能于东魏结好,还说自己已经准备北上中原。然后给朱异三百两黄金,让他给皇上为自己说点好话,制止与东魏的和谈。

    朱异受了贿却不帮人办事。

    梁武帝当然对侯景的上书置之不理。

    看到这种情况,侯景焦急万分,再次上书:臣与高澄小儿素来不和,若与东魏和谈,把臣置于何地?

    梁武帝又再次安慰他:我与你已经是君臣之交,乃是大义,怎么会因为成败来论述你我之间的关系呢?你就在寿阳好好安心静养,这种小事还是不必操心了。

    侯景还是不安,并再次上书:若是与东魏和谈,那么臣的头颅早已成了东魏人的了。

    梁武帝又再次回信:朕乃大国之君,怎会失信于你?也罢,反正你也是懂我的——你丫的烦不烦?你个羯人有完没完!

    侯景当然不会轻易相信梁武帝。

    誓言有的时候只是食言,甚至变成了食盐。

    所谓的海誓山盟只是狗屁。

    他拿起了自己的拿手把戏,信中模仿高澄的口吻说道:他打算把萧渊明还给你,但是必须把侯景给送到我这里。

    看到了这份:“东魏的信件”时,梁武帝激动万分。

    他马上叫来他的几个宠臣。

    朱异当场表示赞成。

    可是傅岐却极力反对,这样做无异于失信于侯景,再者说,侯景是身经百战的虎将,而他的谋略也毫不逊色于战国之白起,三国之关羽。侯景要是反叛,乱的就是整个梁朝!

    朱异马上反对,并表示:侯景现在在寿阳,离京城还需渡过长江之天险,就算他反叛,吕布再世又能怎样?区区八百残兵,一根手指头就能把他扔到玄武湖喂王八!

    朱异啊朱异,你的表现还不如一头猪,放一头猪在那里,起码不能帮倒忙!

    梁武帝不难选择,一个侯景而已,和自己心爱的大侄子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哦不,一个天上一个地底。一个姓侯的羯人,不,贱人,长的很丑,外地户口,屁用没有……

    他马上叫人起草书信,只有八个字:贞阳旦至,侯景夕反!——萧渊明(被封为贞阳侯)只要白天到这里,晚上就把侯景送回去!

    书信到了侯景这里,写的侯景心里拔拔凉,他对他的心腹王伟说:我早就料到萧老头子是个薄情寡义的人!

    其实也不薄情寡义,毕竟来说他还是很爱自己的侄子的……

    王伟跟侯景只是用手蘸了点水,在桌子上写出一个字——反。

    只能如此?

    只能如此。

    确实,侯景的试探也只不过是看到了萧老头子的真面目,自己的生命终结在东魏人手里也只是时间问题。

    侯景摇了摇头,咱么这么点兵力,别说造反,守寿阳都难!

    “非也。”

    “将军可曾说过如果前高王如果给自己五万兵力,那么将军将直捣建康,捉萧衍去当方丈?”

    “那也只是曾经酒后说的笑言罢了,再者说高王有五万兵力,现在咱们有吗?现在在寿阳征兵,最多征到五千人,何以对抗这么多人马的梁朝?”

    “这好办,将军我看现在的情况已经明了,他顿了顿,道:“1.梁武帝只听奸臣朱异的

    2.现在的梁朝表面强大,可是四十年内并无用兵,将士们定当战斗力下降。

    3.梁武帝重用亲信,可是这些花花公子平日里并无多少用兵的才能,在寒山一战可以看出梁朝的腐败。我们正好可以从这个地方做为突破点,把这些不受宠野心大的并且还有点能力的人全部拉拢过来,这样可以做到里应外合。

    4.梁朝写过来的书信已经很明了了,将军您还看不懂吗!这明摆着是不和您一条心!若是以后东魏真与梁朝结好,那么后患无穷!既然如此,何不奋力一搏!”

    又道:大丈夫生来如此,定要狠下心来做事!

    侯景大喊:拼了!我连高澄小儿都不曾怕过,何惧你个年过八十的萧老头子!

    侯景一边和自己的心腹去结好梁武帝,一边私下买兵买马,打造武器,准备造反。

    他还不停的向梁武帝上书,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侯景当然知道梁武帝会答应自己的要求,只不过有时有点水分,比如说他要一千匹绸布,他就给了一千匹青布,但也合算,毕竟不要白不要。

    他还不停拉拢梁武帝身边的人,话说拉人这种行为我是不太赞成,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番风险,就算你身在寿阳是山高皇帝远,但是皇帝身边的人可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

    侯景就拉拢了元贞,但是元贞宁死也不可联合侯景,并且和之前那几个被拉拢的大臣们联合上书告发侯景,把他详细的作案过程一五一十的字字写出。

    可能侯景是觉得他自己也不怕什么了吧,觉得自己被人知不知道都无所谓了。

    话说人脑残不可怕,就怕的是脑残志坚。

    或者说:脑残不可怕,就怕脑残不听话。

    朱异就是这种脑残志坚并且不听话的人。

    他亲自去面见梁武帝,告诉他侯景造反的可能性几乎是少于小于零甚至四舍五入完全是负数!他一个光杆司令,能有什么力量去对抗一个庞大的梁朝?除非他是个脑残!八百残兵对于咱们来说,只是一个鹅毛浮在水上,没有丝毫的动静。

    小的时候母亲亲口给我灌输了一句骂我的话:你现在的脑子完全是个电灯泡,不仅里面是空的,连东西也进不去!

    恐怕这就是朱异的真实写照。

    而萧范则不依不饶,继续上书,给梁武帝叙说了侯景是怎么拉拢并且和其他人密谋造反的事情,可梁武帝一条路走到底,坚决不信。

    我们家乡有一句话:不怕撞墙早,只怕回头晚。

    而梁武帝和朱异都不算回头晚的人,而是连头都没回,一条路走到黑,撞墙也要把头撞到头破血流也要把墙撞破……

    还有一件事,使侯景造反的心理愈积愈浓。

    侯景的老婆孩子在东魏造反时被留下了,所以他要求梁武帝再给他从王、谢两家中物色一个妻子。

    梁武帝看到了这个书信简直是嗤笑不已,并写信当面拒绝他,以最羞辱的方式来表达出梁武帝对侯景的拒绝之意:门第的选择,定要慎重考虑!王、谢乃是高门贵族,你与他们不相配!若是想物色一个妻子的话,在朱、张以下才适宜为好。

    我在这里忍不住吐槽一下南北朝的门第婚姻论。

    他们认为高门贵族与高门贵族才能相配,而那些王子娶灰姑娘这种事基本上是无法发生,可见高欢把娄昭君搞到手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只考虑血脉正不正,完全没考虑过他们的幸福可言。就连初中生们在语文课本上看到的咏雪一文的大才女谢道韫也被这种事情苦恼了一阵。她的丈夫王凝之是个废材,桓玄打过来时他还在庙里请求佛祖保佑,完全不把国家社稷和家人放在眼里,到了谢道韫也只是苦恼万分,他曾经和他自己的叔叔谢安诉了N+1遍的苦,说王凝之和她完全不相配,就是个懦夫!可是谢安也只是个南北朝婚姻论的牺牲品,不停的告诉谢道韫要忍。到了自己陈郡谢家的门户被桓楚军队大肆抢劫后她挺身而出,为谢家保住了血脉。王凝之和谢道韫简直就是两个性格,甚至是两个人格!

    这看出南北朝门第是一个属实的隐患!

    这也为以后的杨坚创立科举制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而咸鱼翻身的日子简直是太爽不过!

    好了,扯远了。回归侯景。

    侯景看到梁武帝的回信简直是肺要气得肺水肿了!你说王谢不配就算了!朱张就是地方的大族!我侯景在落魄也不能这么草率吧!况且朱张就朱张,还朱张以下!你这是打发花子啊!

    他造反的信念更加坚定。

    他想了想,应该是拉拢的不怎么到位,应该好好盘查盘查。

    他找来了自己的几个心腹,讨论这件事。

    谋士徐思玉坚决地说:“必须是萧正德!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临贺王萧正德曾经流亡北魏我和他那是老朋友了,一是好拉拢,二是此人心思粗,不善谋略和心机,也善于控制。”

    “萧正德是梁武帝的六弟萧宏的儿子(就是那个不争气还残暴的弟弟),后来梁武帝没有生育儿子,很是郁闷,便把他收为养子。

    好景不长,萧老头子不久后便有了亲生儿子萧统,那叫一个高兴,于是后来又把萧正德送给萧宏,萧正德那叫一个郁闷,本来到手的王位就这么没了,怎么不让人愤愤不平?

    命运给了他一个奇幻的开头,却往他脑袋踢了一脚球!

    萧正德那叫一个委屈,后来可能是脑子穿刺了投靠北魏,认识了徐思玉,后来生活不如意,又厚脸皮的回到了梁朝。

    心地善良的梁武帝不仅没有怪罪他,并且还给他不断的加官进爵,还给他封为了临贺王。

    他在他还曾先后担任过丹阳尹,地方刺史等等,由于他在地方的政策过于苛刻,按现在老百姓们都搞到中央信访局去了,因为民愤太大,梁武帝不得不把他革职查办。

    这使他对梁武帝是恨之入骨,甚至产生了反意!

    徐思玉在这段时间找他密谋商讨事情,他立马欣然接受:侯公所言,所言极是,今我在内,侯公在外,定当取胜!

    可以说是在最对的时间里最对的地点找到了最对的一个人!

    侯景得知,自然心中大悦,立马没昼没夜的加工准备造反。

    但梁武帝那边也有些问题。

    梁武帝和各位大臣商讨,直接给出来了个三连:若是侯景造反怎么办?以后怎么对待侯景?万一不友好了怎么办?

    各位大臣们基本上回答一致:你不反我,我就忍忍,你若反我,送你进坟。

    公元548年8月7日,侯景终于正式动手,他以清君侧,诛杀朱异等奸臣为由,在寿阳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