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长安琅嬛曲 » 第十一章 雷霆雨露

第十一章 雷霆雨露

    如果让李白知道他去了牡丹坊会面对这样一番景象,那他宁可继续在家温书,也不愿来这里。

    牡丹楼中自然是一片莺歌燕舞,清秀的女妓柔声软语迎来送往每一位客人,大唐民风开发,宴乐狎妓乃是一种风潮,似牡丹坊这样的温柔坊自然是文人雅士喝酒放松的好去处。

    牡丹楼中的书生士子有很多,李白认得出来,许多人他都曾在今日放榜之时见过,然而他们今日来此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这些腰肢柔软,声音娇媚的女妓。全都围绕着牡丹坊雅阁中一个派头很足的中年公子。

    那些书生们仿佛没有了昔日里那副故作矜持的谦让和风仪,像一窝蜂一样围绕着那个中年公子。口中纷纷不约而同嚷着相似的话,大致不外呼如:“上官公子,小生陆剑锋,山东蓬莱人氏,此乃小生所做诗文,烦请公子交于令尊上官大人斧正,若得上官大人指点,小生三生有幸,不胜感激。

    一个人话还没说完,便被另一人一把推开,另一人着急忙慌地挤上去,递上自己的诗文,说着和前一人类似的话。

    眼见那些书生一个一个把平日里那副酸腐做派丢了个干净,争先恐后地要在那位中年公子面前露脸。从他们口中的嚷嚷里,李白得知了那个中年公子的身份,不由得丢了平日里的好脾气,暗暗一声嗤笑。

    那个青年公子名叫上官庭芝,名字虽然风雅,科举却也屡次不中,诗词文章也着实一般,不过靠着父亲的荫蔽在朝中做个闲散小官。

    不错,要说上官公子最拿得出手的地方,不外乎是有一副好家世。他的父亲乃是当朝名臣上官仪。上官仪不仅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更以诗文传世,“上官体”诗诗风绮丽优雅,为当时读书人所推崇。

    而唐之一朝,要为官致仕,除了科举考试成绩外,得到当朝名臣的提携垂询,照顾指点也不失为一种重要途径。科举考试试卷从来不会糊名,阅卷之人对个别熟识考生多加照拂也是寻常事。

    更何况若是美名传颂于世人,上达天听,说不定从此便可平步青云。

    故而这些书生,众星拱月般围绕着上官公子,期望借上官公子之手,获得上官仪大人的垂青。

    作为上官仪的公子,上官庭芝显然是早已习惯了这幅场面,他神色倨傲地看着这群一窝蜂的士子。看着人脸上笑出褶子,腰简直要弯到了地,才勉强赏脸拿过诗文,只闲闲看了两眼,便煞有介事开始点评。

    被点评人连连称是,点头如鸡啄米。可是连李白都能听出,这位上官公子的学识,可以说是实在不敢恭维。然而有个年轻书生可能略有血性,不愿听上官公子肆意贬损自己的诗文,与上官公子争辩了两句,上官公子便冷笑连连,当即将那书生的诗文撕得粉碎。

    众人见风使舵,纷纷嘲弄那人不过是田舍老农的儿子,和上官公子在诗文上争辩简直贻笑大方。

    李白狠狠咬牙,那些看上去人模人样的士子这番做派让他给几欲作呕,杜浩然看出李白不快,生怕他这样一根经的耿直性子,会立刻会冲上前去,指着上官公子的鼻子理论一番,平白惹出麻烦。

    于是杜浩然慌忙拉住李白远离了那出是非场所,到了一个僻静之处坐下看歌舞。

    李白依旧心绪难平,果然口中愤愤然:“看上官庭芝那副样子,我真想上前去和他理论一番。”

    杜浩然打了个哈哈:“太白兄消消气,这牡丹楼除了姑娘漂亮,菜品也是一绝啊。”

    他不由分说,吩咐小厮上几个爽口的下酒菜,正打算再叫几个乐妓弹琵琶助兴,牡丹楼的鸨母见杜浩然是熟客,刚想上来说两句体己话,忽然一队金吾卫持刀戟破门而入,瞬间打破了牡丹楼的歌舞升平。

    “金吾卫奉旨缉拿犯臣上官仪之子上官庭芝,闲杂人等退开。”刀戟之声铿锵交错,鸨母吓得面如土色。

    “唉……你们凭什么抓我,我爹是朝中重臣,你们凭什么说他是犯臣!”上官庭芝见这架势脸色发青,哆哆嗦嗦地想问清楚是怎么回事。

    “我等只奉命拿人,你有什么冤屈上大理寺说去吧。”金吾卫面色冷峻,半分也不多言,拿枷锁锁住上官庭芝,顷刻离开了牡丹楼。

    牡丹楼中的士子们皆是一脸错愕,谁也没想到刚才还众星拱月,神气活现的上官庭芝,转眼间便成了阶下囚。只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上官仪已然从“重臣”成了“犯臣”,上官家这棵大树,算是已经轰然倒塌。

    地上的诗文散落一地,方才争先恐后献宝的士子书生忙不迭捡起自己的诗文,庆幸幸好还未将自己的诗文交给“犯臣”,纷纷道自己若是能够如朝,一定要看清局势,切莫拜错了山门,影响了仕途前程。

    这样前倨后恭的姿态,惹得李白给予做呕,他把杯盏中的酒一饮而尽,朝着杜浩然摇摇头:“要是以后入仕要和这些人同朝为官,杜兄,我倒是真庆幸自己落第了。”

    一向好脾气的李白腾地站起身,拉着杜浩然要走。杜浩然白了他一眼,眼见在场诸人的确意兴阑珊,只能略有些不情愿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