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蒹葭伊人,在水一方 » 第四十八章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第四十八章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李辰巡视完军营,回到营帐时累得有些喘气。赵墨苏端上了一杯淡茶,给李辰解解渴,醒醒神。李辰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正好这一天的公事也做完了,便开始打探心上人的过往:“你小时候是怎样生活的?”

    “我小时候嘛,九岁之前住在狄道县的乡下老家,上山下水到处跑。九岁时到了咸阳,爹爹总是唠叨着让我多读些书,我也就很少出门,天天在家对着一堆竹简发神。”赵墨苏不禁感叹道,“现在回想起来真觉得还是小时候的日子最舒适,可是小时候不懂得珍惜,那时总盼着自己能快快长大。”

    “我八岁之前,曾祖母还健在,但她一点儿都不待见我。要不是父皇母后把我捧在手心上,我的日子还真不敢想会有多艰难。我浑浑噩噩已经二十三年了,日子像清汤寡水那样,无滋无味,没什么好怀念的。”

    赵墨苏不解,问:“你不是打小就生活在皇宫里吗?按理说,你应该是吃喝不愁,顿顿有大鱼大肉,锦帽貂裘都不缺的。你难道不觉得自己很幸福吗?”

    “这就幸福了吗?怎么,你有饿过肚子,挨过冻?”

    “你不幸福吗?我是不愁吃穿,但我在老家时,见过有很多人饿死了冻死了。我觉得啊,人呢,还是要知足常乐,别总对自己没有的小东西耿耿于怀。”

    李辰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很好笑:“有很多人饿死了冻死了?你可别胡说,现在大好的太平盛世,天下晏然,百姓安心稼穑,衣食滋殖。哪来的人饿死了冻死了?估计是他们自己怠惰,不耕种,不纺织,自然就没吃的没穿的。”

    赵墨苏的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连忙解释:“不是他们自己怠惰,是因为朝廷赋税太重,官吏剥削太狠。男子力耕收获的粮食和女子纺织成的衣裳经上交赋税和官吏剥削之后,所剩几无。所以虽然田地里稻穗丰收,仓里布匹堆积成山,种植粟米和纺织衣裳的人却终年吃不饱饭也穿不暖衣。”

    李辰看着心急火燎的赵墨苏,若有所思。他实在不敢相信,这大好盛世之下,在各地郡守县令的歌颂声中,居然还有很多人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太子殿下,我真的没有胡说,我在狄道县的时候,一直住在乡下。我跟你说的都是我亲眼见着的,好好的,我骗你这个干什么?”赵墨苏怕李辰觉得她在信口雌黄,忙不迭地向他保证道。

    李辰将赵墨苏搂在怀里,腾出一只手来轻轻揉揉她的脑袋,说:“我自然是相信你的,只是以前我从未接触过你说的民间疾苦,所以一时间难以接受。我找时间,亲自去田间乡野看看,眼见为实。我也顺便带你出去转转,你在军营里快三个月了,早受不了了吧。”

    赵墨苏顺势瘫在李辰的怀里,撒娇道:“那你赶紧找时间带我出去透透风,这里闷得我都快吐了。”

    “好,我找个时间,一定带你出去玩玩。”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鹈鹕食鱼时不用沾湿嘴,就如同贵族士大夫们终日无所事事却可以挥霍无度。辛勤耕种的人吃不饱饭,昼夜纺织的人穿不暖衣,而这一切关于民间疾苦的呐喊,都被湮没在了官吏的歌功颂德声中。

    刘锋映去了一趟云中县集市,给自己添置了一些过冬的衣物,又跑到田八的家里,给了他们一些财物上的接济。在回军营的路上,刘锋映被正在赶路的赵峪一把拉住,吓了一大跳。刘锋映又惊又急:“这都三个月了,你怎么还没出云中郡啊?”

    “我……伯父,我折回来找苏儿,你知道她的下落吗?”

    “苏儿啊,我当然知道。她一直跟着太子殿下,太子把她照顾得很好的,这一点你完全不用担心。”

    赵峪心急如焚,差点跳了起来:“太子李辰?他能安什么好心?”

    “话不能这么说,我的两只眼睛看着的,苏儿真没受一点儿委屈。我看苏儿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的,我也就没冒险把她带出来。”

    “伯父,你这样,你给苏儿捎个话,让她去一个地方等我,我想想找个什么地方?”

    “边郡军营的北边有条河,当地人叫它铖河,是连着云中郡和匈奴两头的,现在河水都结冰了。顺着铖河走,出边郡军营大概二里又有个小山丘,山丘周围有很多槐树,就定在那儿吧。”

    赵峪感激涕零,跪下来:“多谢伯父,你的恩情……”

    “好了好了,你起来,等你们回了匈奴,代我向赵弗问候一声。我跟他生离了,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上面,不过只要人平平安安的就好。”刘锋映赶紧扶起赵峪,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好,我一定。”

    韦庭盛老远见着刘锋映回营,似乎鬼鬼祟祟的,便跑过去问:“刘将军,你在想什么呢?怕是心里藏着什么大事吧?”

    突如其来的问候把刘锋映吓了一大跳,刘锋映哆哆嗦嗦地说:“跑了这么远的路,就是累了,没什么大事。”

    “不对啊,以前你也去云中县的集市上买东西,可没今天这样不自然。你肯定藏着什么事对不对?”韦庭盛见刘锋映的神色明显不对劲,坚持要问个清楚。

    刘锋映更慌了,生怕韦庭盛知道了自己和田八、赵峪的事,要不然,那位太子殿下肯定会砍了他的脑袋。

    李辰看到韦庭盛和刘锋映在争执着什么,远远看着像是两个大男人在拉拉扯扯。

    “你们在干什么?”李辰走过去问。

    “太子殿下,我们没干什么。就是韦将军看我回来了,想跟我打听打听集市上的新鲜事来解解闷。”

    李辰看着故作镇定的刘锋映,刘锋映越说没事,就越说明这人有问题。

    “你在云中县集市上见着什么新鲜事了吗?”李辰顺着刘锋映的话问道。

    “新鲜事啊,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在赶集时,有一个妇人说是自家九岁的男娃娃丢了三个多月了,一直找不到,问我有没有看见。”刘锋映赶紧说了这件他自以为是鸡毛蒜皮的事。毕竟云中郡的吏治不归太子殿下管辖,刘锋映猜想李辰应该不会在意这件事。

    “九岁的男娃娃丢了三个多月?”李辰顿时变得严肃起来,回忆道,“上次是七八岁的男娃娃丢了两天,看来不是同一个人。”

    “殿下,什么七八岁的男娃娃丢了两天啊?”韦庭盛好奇地问。

    “我在云中县住了几天,来边塞军营的三天前,我去集市上买东西,也遇到了一个妇人,向我打听自家七八岁男童的下落。怎么这云中郡丢了孩子都找不到了呢?”

    “云中郡的山贼草寇有很多,上次殿下你的车马就是被他们打劫了,应该是他们偷了孩子吧。要不然怎么会都找不到了呢?”韦庭盛认真分析道。

    韦庭盛的分析倒是有他的道理,他来云中郡戍边的五年,好几次试图派兵剿灭云中郡的山贼草寇,却是败多胜少。如今云中郡出了这般匪夷所思的事,若不是山贼草寇所为,还有谁能干得出来这种事了呢?

    李辰更困惑了,立马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山贼草寇?他们偷孩子做什么?逼他们干活?不满十岁的孩子能干什么活?还是把他们偷来自己抚养,好增添人口?”

    “要不然,还是知会汤郡守一声吧,或者姚郡丞也行,云中郡的吏治本就归他们管的。”韦庭盛好半天都答不上李辰的问题,只好把这难事甩给汤时晋和姚致平。

    李辰掂量掂量,直觉告诉他,这件事绝对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绝不仅仅是丢了几个孩子。算了,还是先让汤时晋查查吧,若他查出来了什么,也就不用自己费心了。自己只身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尽量少掺和这些棘手事为好。

    “行,韦将军,你写信给汤郡守吧,让他好好查查这事。”

    “是,殿下,我现在就回营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