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挽宋倾 » 一百一十八 割肉

一百一十八 割肉

    但凡名山大川,必有道观寺庙,雁荡山同样如此。

    南朝时,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

    唐时,西域高僧诺讵那因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被奉为雁荡山佛教鼻祖。

    至本朝,雁荡山开发规模逐渐增大,至今日,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可谓鼎盛。

    菩提院,位于东雁荡山,其建于国朝初年,距离温州城最近,香火最是鼎盛。

    因香客往来不休,山下百姓聚集,成了一个千余户的镇子,名望佛镇。

    客栈、酒肆、车马行、甚至还有青楼,极其繁华。

    天微亮时,山门打开,寺里的书记度济和尚领着沙弥火头工下了山。

    进了镇子,沙弥到第一家门前,没等敲门,房主已经开门,递了一个袋子过来,说道:“各位师父,本月房租已经备好。”

    “劳烦施主。”沙弥接过,清点确认二十二钱无误,交给火头工,火头工清点后扔进框里,度济账本勾销。

    然后走往下一家,日上三竿时,只收了百多户民宅,已经装了半框钱。

    “诸位,吃碗素面再走。”度济领着众人到了一家卖面的店里。

    “院里的八位师父,照旧八碗素面。”伙计吆喝一声,赶忙来挪凳子擦桌子,又问道:“各位师父请坐,还是照例来碗面汤?”

    “劳烦施主。”度济看了店里,又道:“似乎客人比往常少了许多?”

    “战火连天,温州十个人里四个从军去了,加上江心寺……”似乎觉得说这个不好,伙计赔了个笑,去端面汤。

    因为英灵殿,江心寺香火尤胜以往,雁荡山里各家都受到了巨大影响。

    菩提院倒也还好,不止是牌子老,还因为朱熹曾再这里留下墨宝,颇得读书人青睐。

    不一刻,面送来,点了香油,缀着青菜,不沾丝毫荤腥。

    店主在旁边搓着手,欲言又止。

    “阿弥陀佛!”度济说道:“施主所求,贫僧已知。

    寺里素有定律,本月例钱不能少,自下月起,定有减免,以保诸位施主生计。”

    “多谢师父,多谢师父。”店主欢天喜地。

    菩提院能够流传几百年,凭的不止是森严的规矩,还有因时而变的策略。

    一行人忙到晚间,收了半条街,得钱五百余贯。

    回到院里,度济找到住持和监院,说道:“早间所见,人流不复往日,各家生意不兴,按例,当削减例钱。”

    住持说道:“上月香火钱百二十贯,仅为往常三成,便定例钱三成。”

    “长老。”监院说道:“往日减免,有田产可补,如今田产不足,是否定为六成?”

    “规矩不可破。”住持说道:“如今民间略有富余,待战火平歇,香火自然恢复,不必急于一时。

    至于田产……尔已经错过一次,当静修去五毒心,免得牵连本寺。”

    “长老……”

    监院刚要说话,只听外间有人叫道:“什么人?”

    “某家皇城司胡风,奉令捉拿叛逆!”

    “祸事至矣,三百年传承毁于一旦!”住持悲叹。

    “一人做事一人当,掩藏刘深等人是我一人做的,绝不牵连本寺。”

    “好!”胡风踢开门,走进来,喝道:“勾结鞑虏尚且如此理直气壮,果真是修的好佛。”

    监院说道:“皇帝昏聩,朝廷无道,自当拒之。”

    “嘿,菩提院田产三万五千亩,左近两个山头,山下一座镇子,日入斗金,如此富裕尚不满足……”胡风摇摇头,挥手喝道:“来啊,查封菩提院,所有人就地拘押,一应财物封存。”

    “官人。”住持道:“度行隐藏贼人,本寺上下仅贫僧知晓,实与全寺无干。”

    “拿下。”胡风一声令下,身后军兵一拥而上,把三个和尚绑了。

    外面,刑部、大理寺的吏员监督皇城司执法,户部的吏员却直奔账房。

    传承三百年,不知道肥成什么样,大家可是期待的很。

    皇帝同样期待。

    李有义为求痛快,把菩提院卖了个干干净净,当张双国禀报的时候,赵昰立刻派出去胡风去查。

    第二天朝议时,胡风归来禀报收获。

    “缴获粮八千六百石,钱一万八千贯……”

    “如此少?”赵昰不淡定了。

    “陛下。”胡风说道:“菩提院有大小铜佛一百二十余座,轻则十余斤,重则千斤,最大的一座有十二万斤,若是融化重铸,至少得钱二十万贯。

    如此尚未计算房舍、山林、田地,若是保存菩提院,每月租金可得千贯。

    另外,和尚未曾审讯,想来有金银私藏,数目定然不菲。”

    嘶~众臣倒吸一口凉气。

    当初皇帝把车都卖了,不过搞到了十四万贯,却不想一个和尚庙有这么多钱……简直岂有此理!

    马廷鸾立刻拜下,道:“陛下,臣请令,尽查各地寺庙!”

    “不可。”陈宜中反对,道:“名不正言不顺,朝廷岂可行强盗事?”

    陈文龙说道:“臣以为,有不法者依法惩处,抄没财物亦可,却不能枉法。”

    陈仲微说道:“菩提院仅此一家,余者并不富裕,不宜大动干戈。”

    大家不动心吗?

    恨不得立刻再兴灭佛事。

    但是无缘无故的,真不能随便动手。

    法律是朝廷的威严,随便违法相当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倒不是说不能干,而是不能随意干。

    就像打击豪强,是因为豪强普遍违法,至于说地方打击豪强的违法之处,那是地方官府曲解朝廷政令,而不是朝廷政令本身有问题,这个绝不能搞错。

    最主要的是,不是所有寺院都那么有钱的,一概打击容易落人口实。

    赵昰明白这点,却不甘心,说道:“朝廷依旧困窘,寺庙积藏甚多,如何甘心?”

    陈文龙说道:“陛下,可兴道教,逼迫佛教自愿献出仓储,再依法清查不法。”

    马廷鸾冷静下来,说道:“陛下,菩提院财物可查缴,其院不能封,当善加经营,以保证望佛镇收益。”

    “陛下。”赵与檡说道:“江心寺日渐局促,百姓供奉英灵不便,臣请迁英灵殿于菩提院。”

    “英灵殿不宜轻动。”陈宜中说道:“可令江心寺迁往菩提院,江心岛改为英灵殿,专设祭祀官。”

    “只怕江心寺上下并不愿意。”牟巘说道:“其自愿修建英灵殿,又日日祭祀,于国有功,不可强迫。”

    “先把菩提院财物清点后运回。”赵昰敲着扶手想了一阵,说道:“往日,寺院道观免税,今日仅有田地收税,不妥。

    朕意,其产业、香火钱,皆征税,诸卿意下如何?”

    佛祖身上刮金粉?诸人都是面面相觑。

    “产业税照常例,香火税抽九成!”赵昰补充道。

    “陛下。”陈宜中劝道:“百姓多愚昧,若是各家寺庙挑动,遗祸无穷,当三思而后行。”

    赵与檡说道:“确实,菩提院隐藏鞑虏罪在不赦,然不足以打击所有寺庙,当择机待动。”

    不是不能动,而是理由不足。

    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都是为了钱,但也不是说直接动手的,而是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比如魏太武帝时,很多和尚尼姑忍不住寂寞,败坏了佛教名声,后来长安僧人勾连胡人造反,由此引发了灭佛运动。

    后面几次都是差不多的过程。

    佛教先把自己搞臭了,引发了众怒,然后有重大违法,皇帝顺势掀桌子,百姓拍手称快。

    而如今佛教彻底融入中国,百姓崇信,又深藏财富不露,名声尚好,直接动手会让百姓骂的。

    骂两句其实没什么,问题是有个元朝在外面,相互勾结起来,恐怕有大麻烦。

    “户部当清查天下寺庙,暗中准备,当时机成熟,直接动手。”皇帝不得不忍下这口气。

    “陛下,如今江心寺与英灵殿互为一体,恐为阻碍,当预防。”赵与檡说道。

    因为英灵殿,江心寺广受称赞,连带着佛教名声都蒸蒸日上。

    可以说,只要江心寺与英灵殿互为一体,佛教就动不得。

    皇帝能有什么办法呢?当初太穷,有人承接英灵殿建设也就准了,如今反倒是为难。